陈贤明 刘筱婷
摘要:高校使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多种媒体平台,可以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与学生互动,引发他们的浓厚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基于此,高校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吸引学生的参与和关注。要建立全媒体、红色文化与课堂教学三级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体系中,并通过各类媒体资源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全媒体;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5-002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OBE教育+课程思政理念的新商科营销‘金课建设模式研究”、2022年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OBE教育+课程思政理念的新商科营销‘金课建设模式研究”(编号:2022JG002)、2021年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科研规划项目“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编号:Gzyykjxy 2021-05)的研究成果
随着全媒体的快速发展,国内涌现了多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如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等多种新的媒体形态。全媒体以多种媒体形式、多个终端和多网合一的方式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具有全维度、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特点,使信息传播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1]。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全媒体手段,红色文化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吸引和教育大学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1.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它不仅承载着党的革命精神,还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在全媒体视域下,借助红色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首先,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通过多种全媒体形式,如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可以将红色历史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深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的了解,使他们更加珍视当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红色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引导他们坚定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其次,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源泉。全媒体时代有着更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能使红色文化更好地唤起和传达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红色文化的讲述,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坚韧和奉献精神,认识到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支撑,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激发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2]。再次,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播,学生可以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伟大成就背后的坚强意志,这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
2.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实践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的精华,为思政教育注入了丰富的历史和理论资源。红色文化以各种形式如红色影视作品、红色舞台剧等,生动展现了党的革命精神、坚韧品质,以及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而不懈努力的情感[3]。通过全媒体手段,这些历史和理论资源得以更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具有吸引力。学生通过观赏这些作品,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的红色文化遗产分布广泛,包括革命纪念馆、革命历史村落等。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这些地方,亲身感受历史,参与实践活动,与红色文化互动,从而更清晰地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除此之外,红色文化的融入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元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思政教育形式有些单一和乏味,而红色文化以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等方式进行传播,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思政教育更生动有趣[4]。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融合也为思政教育的理论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全媒体方式的红色文化传播,教师可以更好地结合具体实践案例,使理论更具体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使思政教育更符合实际需要。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通过全媒体手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文化领域的冲突和交织日益增多。个别西方国家企图对中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散布错误观念。红色文化的融合可以通过呈现历史事实和红色文化的具体形态,让大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历史,坚定文化自信,减少外部不良文化的干扰,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强化他们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此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使大学生更系统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重要价值。这一文化自信的培养过程涉及大学生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深刻认知,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仰。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新時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之一,通过思政教育的融合,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1.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应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论整理和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不仅包括历史事件和故事,还涵盖深刻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高校思政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涵进行全面了解,确保理论基础的牢固。理论研究应该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确保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应将红色文化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教育实践相结合。高校可通过红色文化的具体案例和故事来生动地呈现理论内容,还可以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再次,高校思政教育应注重对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和管理。其中包括策划具体的红色文化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要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宝贵思想和精神。
2.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强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在价值观、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成长阶段上存在差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和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相关活动,并提供适应不同年级和专业的教育资源。首先,教师在思政教育中扮演着主导和引领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引导者。教师要积极发挥思想引领的导向性价值,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要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更好地理解其本质和核心思想,以便向学生传达这些重要信息[5]。其次,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同样拥有主体地位。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而且在认知和价值观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观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水平,采取最贴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育策略,进而提供给他们个性化的教育体验。再次,平衡主导与主体地位有助于实现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即让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和价值观,并将其外化为实际行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行为中。
1.构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
在全媒体时代,构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是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举措。首先,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网络传播平台,要确保内容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和参与。比如,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网站或应用程序,该平台的界面应友好,易于导航,以确保学生能够轻松访问红色文化资源。平台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包括党史、革命历史、伟人事迹、红色音乐、红色电影等多种形式,从而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点。为了提高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平台还应根据学生的浏览历史和兴趣标签,提供个性化推荐的功能。其次,为了增加互动性,平台应提供学生留言和评论的功能,以便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及教师一起讨论红色文化的内容[6]。平台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式的学习活动,如在线问答、论坛、在线测验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红色文化,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再次,除了网站或应用程序,还应该在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上进行内容传播,以扩大受众。特别是移动应用的使用,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红色文化,增加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便捷性。
2.整合红色文化资源
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更能引导学生坚定信仰、砥砺品格。为了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高校可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实施策略。一是建立专门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心。高校可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或中心,负责搜集、整理、存储、管理和维护红色文化资源。该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红色文化领域的专业知识,以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工作人员还应积极与外部文化机构、红色旧址管理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以获取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数字化的红色文化数据库。二是引入先进技术和工具。高校可以考虑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以提高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可以开发智能搜索引擎,帮助用户更快速地找到需要的资料。三是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采集和整理工作。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积极搜集相关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学生也可以参与项目研究或志愿活动,积累实际经验,同时为资源整合提供新的视角和动力。四是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到思政教育课程中。高校要把整合后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并通过教材、PPT、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将红色文化元素贯穿于思政课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
3.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在全媒体时代,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使他们在实践中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成为有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首先,高校可以建立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在线平台,提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文化数字展览、虚拟红色旧址参观、红色文化互动游戏等。这些在线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还能够随时随地让学生参与,增加实践活动的便捷性。其次,高校可以举办红色文化创作比赛,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情感。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将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融入创作中。再次,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如为红色旧址提供导游服务、参与革命文物的保护和传承等,既让学生亲身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承工作,又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最后,高校可以探索建立紅色文化导师制度,聘请资深的红色文化专家或革命老干部担任学生的导师,进行一对一或小组指导,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红色文化,并将其与各学科的知识相融合,形成更全面的理解和感知。
4.加强思政教育者全媒体素养
红色文化不仅需要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还需要思政教育者具备全媒体素养,以更好地引领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应用。一是思政教育者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和挑战。全媒体时代是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信息不再受限于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广播,而是多样化、多渠道的,教师需要了解新兴媒体的原理和特点,包括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网络直播等,以及它们在传播和互动中的作用。二是思政教育者应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媒体素养包括对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对媒体产品的深入理解、对信息传播原则的掌握等。通过提高媒体素养,思政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三是思政教育者应积极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播。在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媒体,其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思政教育者应积极参与这些传播渠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通过这些渠道分享红色文化的知识和精神,进而与学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思政教育者还可以利用这些渠道组织线上讲座、讨论会等,与学生深入交流红色文化的内涵。四是思政教育者应不断学习和创新。全媒体时代信息更新迅速,新的媒体工具和平台不断涌现,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思政教育者应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应用,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思政教育者还要积极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探索适合全媒体时代的教育模式,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深度。
总之,在全媒体时代,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途径。高校通过构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和拓展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渠道,能够实现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未来,高校应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创新,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并采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工具丰富思政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適应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库雪飞,姚顺玉,汪彦辉.冀东区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实现路径[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5): 66-70.
[2]隋文馨.全媒体视域下高校的红色文化传播[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0(04):149-154.
[3]翟乐,杜茹.高校思政教育网络课程开发创新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3(06):27-30.
[4]王娇,严实.新媒体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与策略[J].传媒,2023(02):86-88.
[5]李阳,张永辉,赵永明.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新”路径[J].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1,33(04):96-102.
[6]董金玉.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4):103.
Exploration of the Value and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ll Media
Chen Xianming, Liu Xiaoting
(Urban and Rural Cult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511370, China)
Abstract: Universities can better spread red culture, interact with students, arouse their strong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using the Internet, social media, mobile applications and other media platforms. We need to establish a three-level linkag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cluding full media, red culture, and classroom teaching, to better integrate red culture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rough various media resources, we can achieve comprehensive and three-dimen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moral quality of students. This will cultivate talents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nd cultivate more outstanding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allmedia;red culture;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foster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