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自2007年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12件为民实事以来,每年承诺办成一批为民实事,已经成为甘肃《政府工作报告》的惯例和特点,17年来从未间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聚焦群众所急所难、所愁所盼,谋划10件为民实事,向全省人民作出承诺,践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阐释了政府前面“人民”二字的根本分量。
10件为民实事,彰显人民至上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輕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在谋划今年为民实事之初,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就明确提出要聚焦总书记关心关切,结合省情实际精心谋划,力争办成一件实事、解决一类问题、造福一批群众。从10件实事来看,有7件和群众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直接相关,涵盖“一老一小一青壮”整个年龄范围,余下3件立足甘肃缺水少水、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实际情况,紧扣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有针对性地谋划提出。可以说,这10件为民实事,是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我们一定有诺必践、有信必守、说到做到,以为民实事“朵朵浪花”汇聚群众的“幸福海洋”。
10件为民实事,紧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近年来,全省上下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彻底撕去了“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同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推动共同富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甘肃地处西部内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客观存在,民生保障水平同中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面对陇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眼相对严苛的生存环境,立足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从细处着眼、从小事入手、从实事出发,谋划办成—批群众可感可及的为民实事,成为现阶段甘肃省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破解“三个不平衡”突出问题的一项有力举措。去年承诺的10件为民实事全部高质量完成,孩子的教育条件得到改善,老人的养老生活更加可靠,青年的成才就业更有保障,兑现了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铮铮誓言,得到了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肯定和点赞。
10件为民实事,体现为民造福真挚情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的10件实事项目,有些是“老面孔”,连续多年出现在报告中,像对20万名城乡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自2018年以来连续七年列入为民实事项目,在过去六年时间里,累计受检人数达282.42万人,确诊乳腺癌患者828人、官颈癌患者921人,检查出疑似、异常、癌前病变16.52万人;还有困难家庭子女普通高校入学资助,去年共发放资金6407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6951名等。这些实事,旨在用“小切口”解决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收获,继续列入今年的实事项目。有的是“新面貌”,首次和全省人民见面,像“建成投用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通过对总干渠、民调干渠“卡脖子”段以及老化破损严重渠段实施改造,推动恢复改善渠道过流能力,进一步提升工程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将最大限度缓解白银、武威地区生态生活生产用水矛盾。不管是“老面孔”还是“新面貌”,每一件实事中都饱含着改善民生的实在追求,体现着求真务实的严谨作风。
10件为民实事,考验各级干部责任担当。承诺能否信守,实事能否办成,蓝图能否实现,关乎政府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在大会上向全省各族人民作出承诺后,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就办好办实10件为民实事进行专门安排。相关责任部门主动扛牢责任,不说困难、不讲条件,不推责任、不折不扣,第一时间拿出实施方案,细化完善目标任务、实施范围、实施步骤、完成时限、资金安排、保障措施等具体内容。在当前全省上下“砸锅卖铁”化解债务风险、习惯过紧日子的大背景下,拿出这笔“真金白银”保障实事落地见效,的确来之不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归根到底,陇原大地上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发生的每一点变化,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揽指向的结果,也是全省上下苦干实干、顽强拼搏的结果。我们坚信,有这种“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有这种不甘落后、跳起摘桃的韧劲冲劲,有这种施政之道、民生为要的深厚情怀,广大党员干部一定奋力而为、奋楫笃行,如期高质量办成这10件民生实事,在东西长1600多公里的甘肃画卷上勾勒出安民为民、惠民利民的动人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