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善
一
穿越,我见到了王家成,跟他深情地交谈了一个晚上,他憨厚老实的鲜活样儿,总是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他始终在说,我么得啥。王家成到底是个咋样的人?还得听听其他人是怎样说他的。
第一次去采访是2020年4月11日,去的就是王家成的老家关山村。那日,是文友老贺给我们带路。这条沟,原来属于西川乡和东川乡,现在都合并到下梁镇了,成为西川村了。
进沟,山青、水绿,河里石头大,浑圆,黑灰色,上面大多都长有苔藓。脱贫的项目,主要是地栽木耳,就是直接在地上栽食用菌袋,还有大棚栽的,成了一个木耳小镇。有一处自采区,有小溪,有观光火车,还有各种造型的动物雕塑。游人来休闲,还能体验采摘的快乐。
顺河而上,河边是地,地后面是房子,白墙,红瓦或灰瓦。房后面就是山,山不高,一片绿。车行到一处竹林边,一位身穿白大褂的中年人,在路边等着。他就是村医童建设,半秃顶,圆脸,紫红。他带我们从地中间一条水泥路走进去,就是他家。门口场上,晒满切成片的葛根,我们叫葽根,也是一种药,退热,消渴,解酒。他叫我们坐到屋里,我说还是在院子晒太阳好。他上小学时,就和同学们跟王家成老人上山采药,也是王老先生教他们认识草药的,像红接骨丹、白接骨丹、黄接骨丹,都能认得。开的花有红白黄,颜色不一样。也是王老告诉他们,通常长节的草都能接骨,看来自然界跟人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刘寄奴、泡桐树根皮、刺椿头、过江龙、过山龙、壮筋丹、水红袍、水接骨丹、川牛膝、伸筋丹等。七药山上都有,长在崖上。接骨草药就有几十种。采回这些鲜草药,按比例调配,再用药锤砸碎,加上黄酒(苞谷酿的),摊到纱布包上,敷上,用夹板夹上。可除风寒,除湿,活血化瘀,生津,长出骨头。活血伸筋。一般用在不开放的骨伤上。年轻人,半个月就好了,年龄大的,也就需个把月。
晓祥先生让他回忆,老先生曾给哪个人看好骨伤,这人跑过不少地方都没看好,比较轰动的。他想了想,说,这一个人好像是河南那儿的人,姓夏的,骨头坏了多少年看不好,最后到这儿来。这人可能都不在了,叫夏啥子。治好了,那人感激得不得了。后来,多年都来柞水,跟童大夫他父亲都成了朋友,还来往过。大概是一九七几年的事。那个人好像在气象台工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地区在柞水开了好几场中草药接骨现场会,来人有好几十,有省市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参加比赛的有20多个接骨的草药大夫,王家成先生是最好的一个。前后开过几次现场会。是个叫谢景兰说的,王老先生给他看过病。王老还跟范公端学过草医,范公端也是这儿人。范老不在了,他儿子还能接骨。接骨用盘龙七、重楼,还有胖婆娘腿等草药。用的鲜药,干了还要泡软,才能用。当时,大队医疗站有七八个人组成的采药组,帮忙采药的三四个人,村上给记工分。他给人看病,是免费的,不要钱。村上摔伤的,都叫他给看过。后来,他把药方子捐给了国家,办了药厂。那人对人好。
童大夫带我们沿沟而进。他说,这上面有个四方山,有罗汉树,有五指峰,还有两个人合抱的枫树。在一处土房子前,见到王家成老人的侄子王启富,已经78岁了,耳聋,身体也不好,记性也差,人也木呆呆的,左脸上受伤,沾了一小片纸。问他伯王家成的情况,他只是摇头,说啥都不记得了。我们又驱车往王家成老家走。路边有好几处都有群众养的中华蜂,摆在河道边地堎上,蜜蜂飞出飞进。
走到王家成老宅子处,是一片缓坡地了,土房早都倒了。看着那挖过的地,想到王老先生的过去,心里一阵凄凉。
再走,前面正在打水泥路,车走不了了,只有步行。前面河边一棵柳树,有两搂粗,好几丈高,树上还有一个鸟窝,路边的黄花开得很艳。
在慢坡一处竹园旁,洋芋地里一男一女在拔草,那男的就是范宽地大夫,长脸,粗壮。他从地里上到路上,陪我们到他家。地离家也就一二十步。靠路是楼房,新盖的,边上是老屋,土木结构,是他父亲盖的。他老婆也跟着回家,外穿绿呢子,内是红毛衣,还戴着耳环,不像是金子的。她忙着给拿凳子倒水。台阶有半人高,台阶下长满了一种开黄花的野草,范大夫说,是雄黄草,也叫消肿草。蜂蛰了,蛇咬了,把这草砸碎敷上立马见效。说到治骨伤,他那长脸上的胡子动了动,眼睛来神了,皱纹跟核桃皮一样。他家四代都能治骨伤,王家成就是跟他父亲学的,在他家住过好几年。那人老实,能吃苦,挖药,干活,没叫过一声累。
他说,王家成给周总理看过病,这是真事,也当过全国代表。那时,他脖子上的嘤呱呱,还是总理叫人给割了的。
二
在那本《骨伤科名医王家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书里,有赵先振先生整理、夏书耀口述的《王老救了我的命》 。
(夏书耀说)我是河南省气象局的干部,1967年下半年,被汽车撞伤,右股骨干骨折。先后在河南、北京的几家医院住院治疗,做了手术,也花了国家不少钱,我也受了不少苦,但效果总是不明显,断骨总是不能愈合。亲戚朋友和家里人都很担心,我也很悲观。我在想,这么多大医院,这么多名医,咋就治不好我的腿呢,恐怕这腿没治了,今辈子怕再也站不起来了。越想越伤心,有时就偷偷地哭了。也就是在1971年元月,突然从一张《光明日报》上看到老草医王家成的事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大医院名医都治不好,这山里的草医能行吗?也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2月左右,给王老写了封信,询问情况,没成想,3月份他就回了信,说这病没看过,可以试试。5月左右,我就从北京到了柞水县医院。当时,拄着双拐,还得两个人扶着,才能走。
王老给我的印象很深,身穿农民装,脚蹬黄胶鞋,诚恳俭朴,平易近人。我入院后,他通过检查观察,了解了病情,跟其他大夫研究,决定采用内服生骨率较强的龙藤须片和马铜砖片。后一种药能加快血液循环,加上按摩以及功能锻炼。治了一个月,就不太疼了。3个月后,拍片子看,骨痂出现了,又继续治了两个多月,达到临床愈合了,我能甩开双拐,走上百十米了,又经过10多天锻炼,一次就能走上三四里了。
是深山里的老草醫王老治好了我的腿,让我重新站起来,给了我第二次新生。他是我的救命恩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当时,他每天都到病床前来看我,有时一天要来三四次。得知我的病情有所好转,他满意地笑了。每遇到气候变化,天一冷,他的哮喘病就发作了,可他还是带病来看我,真叫人感动啊!
三
有关王家成大夫用北瓜瓤子(就是南瓜)治疗枪伤的故事,是从谈世根先生微信里找到的。2020年3月27日谈世根先生采访过吴志贤。当年就是王家成给吴志贤儿子治的枪伤。
吴志贤,男,1947年5月22日生,柞水县瓦房口镇金星村七组(原金岭村甘沟)人。
1978年秋的一天,吴志贤在瓦房口街垣电站干活。不到六岁的儿子吴建品,在家意外受了重伤。
他家住在甘沟里(那时甘沟还没有公路),附近有一所初小,学校边有一间代销店。办代销店的平时爱打猎,经常背着土枪在山上转悠。那天把装好弹药的土枪放在店里的门后。邻居家的小孩跑到店里玩,那娃也不知道枪里装了药,趁大人不注意,把枪拿到门口玩。那娃力气小,举不起枪,就把枪放到地上,趴在地上向外瞄准,学打枪。刚好他娃也过去玩,站在门槛外看那娃玩枪。那娃说:“你再看我就开枪呀。”一扣扳机,结果“呯”的一声枪响了。枪弹穿透厚厚的门槛,一下子打在他娃的右小腿上。
店主赶紧和吴志贤妻子一块抱着娃去找他,他们赶到乡卫生所。医生见娃失血过多,昏迷不醒,简单止血包扎,让赶紧送到上级医院。他们就抱着娃步行往凤镇赶。晚上十点多到凤镇区地段医院,医生听说了情况,开始根本不敢搭手。在他们苦苦哀求下,医生对伤口作了简单清理包扎,让去县医院。他们又累又饿,只得在凤镇住下。第二天天不亮出发,步行翻越小岭,在东坪遇到一辆运粮的卡车,就抱着娃跪在路中间挡车。司机立马抱了娃平放在司机楼儿(驾驶室)里,把他们捎到县城。县医院见状,还是不敢收治,说枪伤,让去西安红十字会医院试试。天晚了,又没有车,又在县城住了一夜。第二天,坐班车(那时还是东风大卡车)去西安。司机看娃可怜,就让售票员坐车厢里,把娃放在驾驶室里。到了西安,找到省红十字会医院,接诊医生一看娃发烧、昏迷,腿上血肉模糊,好多处已化脓,说要截肢。因为是土枪散弹多,无法取出。他不愿意,手术费也高,也没有钱住院,只好又回柞水,另想办法。
他又把娃抱到七坪乡,找到在那里工作的堂兄。他堂兄说认识西川有名草医王家成。堂兄找王家成看有没有办法。王家成听后没有推辞,让把娃带过去。王家成先生当时大概有六七十岁左右,人非常和气。听了娃受伤、求医的经过,看了看娃的腿,摇了摇头,啥也没说,出门走了。他一下子急了,看着堂兄说:“咋办?人家先生是不是不给看了啊?”堂兄说:“你别急,王先生肯定是找药去了。”
约摸过了一袋烟工夫,王先生回来了,后面跟了一大串人,男女老少,个个都抱着北瓜,有大的,有小的,有长的,有短的,不一会儿,屋子里就放了几十个。王先生说,他这是去邻居那里找北瓜去了,邻居听说要用北瓜治病,消息一传开,左邻右舍都给送来,顺便也来看看,咋样用北瓜治病。王老解开娃腿上的纱布,娃的小腿肿得很粗,全都化脓了,几乎没有一处好皮肤,娃也痛得直叫唤。围观的人都不敢正眼看,好多妇女都哭着说:“这娃好可怜!”王先生不慌不忙,也没清洗,直接切开几个北瓜,掏出瓜瓤,去了瓜籽,在娃受伤的小腿上,厚厚地敷上了一层,用纱布包扎好,说:“过一个对时以后再换药。”“一个对时”就是24小时。
第二天,王先生解开纱布时,娃腿上的脓血、烂肉、瓜瓤一大堆,娃腿上的骨头都露出来了。他也吓得不得了。王先生说:“你莫怕,我都不怕。”之后他又切开几个瓜,继续用瓜瓤敷伤处。他说:“瓜瓤这东西,既烂肉又长肉,长肉的时候,腿上肯定有些痒,千万不能用手抓。”就这样每天换一次,娃的伤腿上腐烂的肉一次比一次少,新的嫩肉慢慢长出来。孩子的痛苦也一天天减轻了。坚持了20天左右,已经没有什么脓血了,王家成先生陪上一块到县医院。县医院的人都很尊敬他,也没有要钱,给娃拍了片子。几个医生看了片子,确认娃腿里面有13颗枪子儿,其中骨头里有4颗,肌肉里面有9颗。
看了这个结果后,王家成又带他们回到他家里。让他老伴照顾好娃,自己拿了一只小陶罐,带他一块上山找药。在石岩底下,寻找一种叫地蛄牛的小虫子,这虫子也叫倒退牛。这种小虫土灰色,椭圆,前面有两个长夹子,一般钻在岩石下干燥的土里。有这种虫子的地方一般都有几处干细沙土,呈漏斗、漩涡状,土窝窝大概有酒杯那么大小。发现这种漏斗窝后,用手指头或者小木棒在漩涡口轻轻一拨拉,叫着“地地牛儿,地地牛儿”,那种小虫子就会从漩涡里钻出来。赶快捉住它,放到陶罐里。半天,就捉了半罐。王先生将虫子放在石板上,用木锤锤成绒糊状,对着片子上子弹的位置,仔细涂抹上去,用纱布包好。又过了一天,解开纱布时,娃腿上肌肉里面的枪子(绿豆大小的铁砂),一颗一颗地顺着敷药处钻出来了,有的在皮外,有的黏在纱布上。仔细数数,整整9粒!王家成先生说:“骨头里的子弹,暂时没办法,等娃长大后,再找机会治疗吧。”然后又给娃腿上敷了瓜瓤。就这样天天用瓜瓤敷伤口,也没有见他用别的啥子药,娃腿上的肉就慢慢地长起来,先是红色的嫩肉没有皮,到后来慢慢地长出肉皮,和普通人一样了。
娃的腿治好后,再没复发过。现在那娃也快50岁了,在外地打工。
吴志贤说,王家成先生热心助人。在他家那段时间,家里几乎天天都有人来看病,他总是不厌其烦,耐心帮助,也不收别人的钱财。他跟娃在王老家待了三四个月,管吃住,分文不收。他说:“先生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今生无以为报,来世给你当牛做马。”王老却笑着说:“我没得娃,把这娃当自己的娃,给自己的娃治病要啥钱?我老了腿脚不便,上山挖药得有人帮忙。你给我帮忙就是换了工了。”王老老伴天天在家帮照顾娃,他就天天跟王先生一起上山采草药。王老教他认得上百种草药,还给他讲哪种草药治什么病。他慢慢记下,晚上看书,看的是《本草》,上面有很多很多的草药,有画有文字。王老说:“十男九痔、十女九崩。痔疮、崩漏、骨折、红伤、五劳七伤等都是山里人的常见病,只要用对了草药都能治。”
治好他儿子的枪伤,王老还送了他三本草药书。王老说:“你不是徒弟,也跟我学了几个月。看病很难的,百草都是药,你能認字,这些书拿回去认真学。千万不要弄错了,不敢害人。”回家后,他上坡找草药时就拿着书对照,仔细地辨认,慢慢地也学会了一些中草药的使用方法,能给周围的人看一些简单的病。后来村上推荐他当了赤脚医生,乡上卫生所还给他发了一个药箱,到现在他还保存着。三本书其中一本大书不知道让谁偷去了,两本小书也都损坏不全了。
他眼中的王家成先生,和善真诚,穿戴也很朴素,看起来非常“土”。平常穿着草鞋,好点就是黄胶鞋,肩膀上搭着一只大烟袋,烟斗像小茶杯那么粗,烟袋杆拇指粗细,两三尺长,白铁的烟嘴也有五六寸长,连在一起既能防身又能当拐杖。烟袋杆上挂着一只三角形的烟荷包,荷包上面绣的有花,下边两角吊着的花穗子。他平时走路,总是把烟包挂在胸前,把烟枪放在背后。王老说见到周总理的事时总是激动的样子。
四
柞水县人大原副主任刘鹏,他对王家成最了解。2021年5月21日拜访了刘主任,说起王家成,他有一肚子说不完的话。
他说:“是王老把草药验方引进县医院的。1972年召开商洛地区中西医结合现场会,之后解决了王老两口子的农转非户口(农民户口转成城镇居民户口),定了工资,按大学本科标准,一个月47元,第二年转正,一个月58元。王老的资料都在我编的那本书里。”在那篇他跟乔有年合写的《人民的好医生》一文里。文章写道,“王家成运用中草药治疗骨伤被解放军总后赴柞水医疗队发现后,邀请王家成参加了在宝鸡召开的陕西省战备中草药科研会议。会上,王家成进行了中草药止血、治伤现场表演,交流了他多年积累的经验。省上组织了军队与地方院校、医院、科研单位的专家,组成中草药科研小组,来到柞水县西川乡合作医疗站考察,学习研究总结王家成接骨经验,以及中草药秘方。王家成也先后参加了省地中西医结合、中草药科研会议,赴西安等地参加会诊、治病。特别是报纸、电台播出了王家成事迹后,全国各地骨伤病人来人来函,求治的人数不断增多。这个偏僻、不通车路的山区,为接待不了这么多骨伤病人而发愁。关键时刻,县上决定聘请王家成到县医院当骨科医生。仅四年多时间,接诊来自24个省市4万多病人,治好了当代医学上认为的‘难病‘绝症。”
王家成在民间行医时,身边经常带几个人。一路上,就随手上山采药。一边采,一边教他们认草药,他觉得,多一个人知道中草药药性,就能多救一个病人。
他的徒弟中,有学中医的,也有学西医的,他都一视同仁,一样善待。
陶道明先生在《从骨折患者到接骨医生》一文中写道:王家成想,自己没有天生的才能,也没有学习接骨的条件:一没钱,拜不起师;二不识字,看不成书,但他下决心要学。谁也不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本事。拜不起师,就勤听,勤看;读不了书,就到山上采来草药,试着辨药性。从此,他就试着给人治些小伤小病。有一年,他弟弟从山上跌了一跤,把右腿膝关节折断了,他努力回想草医给他当初接手腕骨伤时,先整骨复位,把断茬接好,再贴上草药。就这样,他就照葫芦画瓢,按人家给他接骨的手势,握住弟弟的伤腿,向下用力一拉,对准直线,轻轻往上一碰。又扶着伤腿上下摇动,他摸摸两个腿的膝关节形状相同,估摸断骨整好了,敷上砸碎的草药 ,十多天就好了。
张德先生在《大山人的风采——忆王家成先生二三事》一文中,也描写了王家成老先生的感人事迹。文中写道:“从县城出发,翻三座山,沿山涧溪流,走6个多小时,才到西川关山王家成家的林间小茅屋。经人指点,瞧见王老先生正在屋檐下,搓葛麻绳。他看见来人,这才放下手里的活,仍坐在那儿不说话,只是细眯眯地微笑着。这时,对王老先生的第一印象油然而生:活像一尊诚实憨厚大山的雕像,仿佛一尊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从大多数人眼里,看到的先生,都是一个木讷、和善、诚实的人。老先生那句“就是给人治伤么,还有么事好说的” 就是老人的口头禅了。
张德先生采访后,还写出了剧本《红草医》,征求意见时,读给关山村民听,大家都说好,可老先生却不言传。最后,他缓慢地说:“有么事好,就是给人看病治病么。唱那个花里胡哨的歌有么意思。”1971年冬,在地区召开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王老发言说:“毛主席教导我们为人民服务,‘完全,‘彻底。白求恩不嫌恁远,来给中国人治病,我给自家门跟前的人看病,没有么事好说的……”
赵先振先生在《难以抹去的记忆》一文中,从王老办医疗站,采药,尝药,到给中华村摔断五条肋骨的社员看病,到受到周总理接见,到外省领导送毛毯不收,到研制新药等,都写得具体生动,感人至深。
谢晓林先生在《正是“盘龙”腾飞时》一文中,写道:“王家成先生,对骨科顽症‘骨延迟愈合建树独特,造诣颇深,为中华医学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献出的验方之一——‘盘龙七药酒,对风湿、骨折、慢性腰腿病都有特殊疗效,成为中华医学宝库的瑰宝之一。”2023年3月26日上午采访他,他说的最多的还是王家成老先生,说他是王老第二拨徒弟,老先生值得宣传。他也一直在收集王家成的有关资料,准备花上亿元,征几亩地,在他老家关山建王家成纪念馆。王老先生的墓地都是他给选的,每年清明节,他都去给老先生扫墓。他还把王家成的小夹板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还建议我们写一部《红草医》电视剧。
2021年5月23日,阴天,还有点凉,在柞水县城,我们还拜访了丛厚珍大夫,老人已经78岁,退休在家照看多病的老伴。她一直跟王家成老人学草药、草医。王老去世后,是她一直伺候王老的家屬。到2005年王老家属去世,她给送上山安葬的。她二十年如一日照顾,从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她记性好,说出了不少感人的细节。
从采访的人,到阅读书写王家成的文章,一一印证了,“穿越”时,听到王家成先生“说”的,都是真事情,没有半点添油加醋,有些地方老人甚至没给“说”出来。那些生动鲜活、感激涕零的细节,从老人口里“说”出却平淡、自然,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从别人的言谈中、文章里,听到的,看到的,都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王家成去世前,将自己的毕生所学“盘龙七”和“盘龙七药酒”两个奇方无偿捐献给政府,以此组方,柞水县成立了西安制药厂柞水分厂。性质是国营企业。王家成是柞水“盘龙七”品牌的开创者。他运用传统医学,本地资源,创造了骨药奇迹。
现在的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就是西安制药厂柞水分厂,现已成为一家民营上市公司。下辖4个全资子公司:陕西盘龙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盘龙植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盘龙健康产业控股有限公司、陕西盘龙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下辖一个非企单位:陕西盘龙医药研究院。3个控股“孙公司”即陕西博华医药、盘龙云康、秦脉医疗。公司有19条生产线,10大功能类别、100多个品规的产品,营销涵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这是商山草医献给世界、生命、人类的一份大爱,是商山草医的骄傲。
(责任编辑:马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