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东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事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扩大的是眼下的投资,促进的是明天的发展,培育的是未来的实力。省委省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度、广度招大商、大招商,2023年全省招商引资签约金额突破万亿、到位资金5961.3亿元,分别增长44.1%、41.8%。《政府工作报告》在安排部署今年工作时提出,要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强调继续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坚持招商引资同招商选资相结合,细化“一图谱三清单”,瞄准“三个500强”、上市公司、头部企业,引进更多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和项目。我们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手段、放大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培育产业集群的内在要求,在招大商、招好商、招强商上取得更太突破,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太市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取得新成效。
把握好“引资”和“选资”的关系,让招商项目更加优质。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大环境下,各地都在强力招引项目、加快建设项目。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招引项目、建设项目不是没有标准,不是饥不择食,而是有方向、有标准、有要求的,第一道关口必须把好,特别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和安全要求,弄清楚我们“有什么”“要什么”,锁定重点区域和方向,在“高大上”求突破,在“链群配”下功夫。要在引“高”上求突破,即高質量、高科技、高环保、高端化的项目。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大力引进一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数字“新基建”项目以及航空、电子信息、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和环境友好型项目。要在引“大”上求突破,即大投资、大规模、大牵引的项目。要加强与全国性、国际性行业协会等合作,重点盯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中国民企500强、行业100强等大企业,大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这项工作已经多次作出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要在引“上”上求突破,即上档次、上层次、上效益的项目。要建立管产业就要管招商、抓项目就要抓招商的“双管双抓”机制,聚焦14条省列重点产业链,聚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产业园区“招大引强引头部”,聚力引进一批有利于甘肃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和新经济新动能培育的优质项目,这样才有可能为甘肃省带来精彩蝶变、实现华丽转身。要在“链”上下功夫,招引产业链上下游的项目。针对甘肃省产业链供应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实施铸链、补链、稳链、扩链、强链等工程,有针对性地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要切实发挥链长制作用,落实各方责任,协调解决好产业链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要在“群”上下功夫,招引集群化的项目。聚焦开发区首位产业、主导产业,大力引进相关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标准引领和产业链条延伸,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集约集聚、绿色发展的产业集群,提高行业引领力和国内外市场影响力。要在“配”上下功夫,招引配套化的项目。着眼于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着力引进一批配套型项目,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产供销整体配套。另外,着力解决一些地方招商“内卷化”问题,引导市县政府树立现代招商理念,合理设置招商引资考核指标,规范地方招商政策,建立健全区域招商协同机制,推动招商工作高质量健康发展。
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招商机制更为完善。把项目招进来是本事,服务好项目建设和发展更要真功夫。以改革优环境。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标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括动,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和市场预期。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完善全省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全面提升“一网通办”水平,做实“甘快办”特色品牌,推动更多高频事项“集成办”“异地办”“掌上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实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以服务赢口碑。把招商引资的热情延伸到项目开工、建设、运营的全过程,绝不能签约时热热闹闹、推进中冷冷清清、运营后不闻不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对规划、审批、环评、土地、融资、用人等要素保障工作,加强统筹,“一对一”跟踪服务,“点对点”破解难题,加快推广“标准地”模式,以全方位、全天候、全周期的优质服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需求开展精准服务。比如,在项目前期阶段,重点做好项目审批、用地等方面的服务;在项目建设阶段,重点加强融资、水电气、建材等要素的保障;项目投产运营后,重点加强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扩大招工、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服务。以作风强保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抓联”“白名单”“六必访”等系列制度措施,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嘘寒问暖”,想投资者之所想、急投资者之所急,做到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哪里,快速扫清影响项目进度的“绊脚石”。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下好服务的先手棋,为项目建设“铺路架桥”,确保项目建设少碰到瓶颈、少遇到梗阻。将招商引资实行提级调度管理,通过“赛马”比拼、一线督查、落后约谈等方式,对“新官不理旧账”问题进行通报,既要一轮明月,也要满天繁星,力争更多区域总部、头部企业、研发基地落户甘肃。
把握好“利他”和“利我”的关系,让招商工作更有前景。招商引资过程中不仅要讲清楚当地的条件、优势和发展前景,更要有宽广博大的胸襟。要有开放气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不开放的地方必然难以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决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坚决打破对民营经济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杜绝“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思想,舍得拿出最好的资源、最好的项目来招商。要有共赢理念。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多为投资者利益着想,不能光顾着自己的利益、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在项目推介过程中,要充分展现项目的优势和前景,而不能过度包装、搞虚假宣传、欺骗投资者;在项目洽谈过程中,努力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争取投资合作效果的最大化。切实兑现招商承诺,决不能招商时“拍胸脯”保证、落实时“拍屁股”走人,切实做到守信践诺、口惠实至。要有法治的精神。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吸引项目最可靠的保障。落实好国家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关于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若干措施,尽最大努力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加大对企业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力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合理合法诉求。强化全领域环境营造,建立“讲诚信、重践诺、守信用”长效机制,做到办事“零障碍”、对待“零差别”、问题“零容忍”、交往“零梗阻”。要有长远眼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聚焦新质生产力,立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树牢长期合作理念,用好产业基金招商,借力上市企业招商,促进金融机构招商,针对保险机构招商,加快优质资源集聚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