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何以进位争先

2024-06-07 08:42:15杨映琳
发展 2024年2期
关键词:争先甘肃发展

杨映琳

岁回律转开新元,富民兴陇写华章。从2024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中,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格外难得、十分亮眼的成绩单。这是一份经济发展持续向上向好的成绩单,是一份社会民生含金量满满的成绩单,也是一份在全国进位争先的成绩单,受到省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点赞。甘肃何以进位争先?这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是可感可及的物理反应,更是量变质变的化学反应。

一、甘肃的进位争先,来自对标指示笃定前行。正如报告所言,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年少有的困难挑战,甘肃省发展承压而上、克难奋进,各方面工作整体进步、全面提升,“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揽指向的结果”。这真切地道出了甘肃进位争先的根本所在,就是一切工作谋划、工作部署和工作举措,都始终牢记和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嘱托和要求,保持正确的方向、航向、导向和走向,做到了举旗定向、坚定不移,笃定前行、孜孜以求,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的“甘肃答卷”。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上,树立不甘落后、敢打敢拼的精气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紧扣破解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三个不平衡”的突出矛盾,采取一系列综合性、长远性和根本性措施,有效提升了产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1863.8亿元、增长6.4%,增速居全国第6位,还有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7.6%、5.9%、10.4%,增速居全国第4位、第7位、第6位。这些实打实、沉甸甸的收获,正是全省上下对标领袖指示笃定前行的最好标注,是激情澎湃干事创业的生动诠释,是跳起摘高砥砺前行的现实结果,令人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倍添志气。

二、甘肃的进位争先,来自“四强”行动协调发力。加快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需要面上统筹推进,更需要点上发力突破,从而寻求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的综合变革。由此审视甘肃省实施“四强”行动的重大部署,高度契合中央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政方针,抓住了破解省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突出了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的发展导向,在实际工作中正在协调发力、大干快上、步步为营、突围突破。强科技方面,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8.3%,科技进步贡献率首次达到60%,较2021年提高3.6个百分点;强工业方面,石化、有色、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军民融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产业园区正在加快培育成长;强省会方面,出台强省会行动实施方案和配套支持政策,省直部门、兄弟市州、省属企事业单位和中央在兰企业与兰州市签署强省会合作协议;强县域方面,大力表彰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十強县”“先进县”,安排奖励资金6.9亿元支持县域主导产业培育和园区建设,玉门市连续四年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榜,位居第86位,排名较2022年晋升三位,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凉州区、肃州区、金川区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区榜,分别位列第27位、76位、85位、89位、90位、95位。可以预见,通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四强”行动将积小胜为大胜,成为甘肃跨越发展的最大引擎和持久动能。

三、甘肃的进位争先,来自产业动能积厚成势。产业兴,则区域兴;产业强,则区域强。甘肃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放大优势、拓存创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产业动能持续得到增强。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工业投资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2023年增长30.1%,实施“三化”改造项目300个,兰州石化年产120万吨乙烯改造项目预可研报告获得批复;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7.1%。特别是新能源产业突飞猛进,风光大省加快迈向风光强省,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总量突破5000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61.3%、居全国第2位;园区发展加快提能升级,天水经开区、金昌经开区跻身国家级经开区百强方阵,排名第52位、第65位,较上年分别提升52位、56位,张掖经开区排名提升6位,保持全国中游序列。对当前和今后的产业发展,报告提出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优势。我们相信,一个稳扎稳打、特色鲜明的产业强省,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四、甘肃的进位争先,来自城乡发展协调并进。作为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西部省份,甘肃坚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2023年,这方面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乡村的潜力和活力持续释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高于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在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上,新建高标准农田377.2万亩,特别是克服河西地区60年不遇的旱情影响,粮食总产量达到254.58亿斤、增长0.6%;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上,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获批创建苹果、马铃薯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甘味”品牌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排行榜三连冠;在和美乡村建设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制定和美乡村建设政策体系,认定省级和美乡村94个;在促农增收上,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1元,增长7.9%,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3.03,比上年缩小0.06;在城镇化建设上,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5.4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居全国第5位。我们看到,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正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既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为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整体发展带来不竭动力。下一步,随着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陇原大地必将更具特色魅力、更显勃勃生机。

五、甘肃的进位争先,来自区域发展竞相释能。甘肃发展的“进位争先”,也是由十四个市州和兰州新区共同支撑的。按照省委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的部署,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产业,正在形成错位互补、多点发力的发展格局。比如,庆阳市2022年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后,2023年达到1100.4亿元,稳居全省第2位;酒泉市致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经济总量跨越900亿元,正在朝着千亿目标加快迈进;金昌市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全力打造“2+4”现代化产业集群,经济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位居全省第1位;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1%,常住人口突破60万人,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还有其他市州,也都守正出新、各扬优势、各展风姿,以争先的锐气和奔跑的速度奋力前行,呈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景象。虽然横向比较,甘肃省各市州经济总量与东中部地区仍有明显差距,但只要树立信心、保持定力,不甘落后、持续追赶,必将进一步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强化整体发展的能级水平,共同撑起富民兴陇的美好明天。

六、甘肃的进位争先,来自基础设施加速补短。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条件和先行资本。加快补上基础设施短板,夯实这个支撑条件,是近年来甘肃发展的坚定追求,也在实践中不断取得突破。2023年,是全省交通瓶颈制约加快破解的一年,建成高速(一级)公路508公里,新增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02万公里,通渭、积石山、张家川、清水、灵台、崇信、华池、东乡8个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高速县市区达到80个。还有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主体完工,嘉峪关酒泉机场完成飞行区改扩建,天水、夏河机场成功复航,以及兰张三四线中武段建成调试,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建成投用,兰合、天陇、西成(甘肃段)加快建设,老区人民期盼多年的平庆铁路开工建设。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建成投用,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开工建设。2024年,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列入计划加快实施,包括积极推进兰张三四线武张段、平凉机场项目,适时启动建设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卓尼、临潭新通高速公路,以及实施全省水网建设规划,开工建设黄河甘肃段河道防洪治理、白银兴电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争取获批白龙江引水工程等。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正在形成区域发展的强力支撑,促进甘肃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

七、甘肃的进位争先,来自投资热度持续升温。我们都关注到,2024年开年第一个月,浙江巨化集团投资建设的高性能硅氟新材料项目在甘肃省玉门市开工,这一项目计划总投资410亿元,是目前甘肃投资体量最大的工业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以上。这是各方看好甘肃,投资甘肃热度持续升温的一个生动范例。2023年,省委省政府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和“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兰洽会、文博会、药博会、马铃薯大会等精彩纷呈,实现招商引资历史性突破,全省签约金额突破万亿、到位资金5961.3亿元,分别增长44.1%、41.8%,其中引进10亿元以上大项目232个,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2个。此外,还持续深化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新签央地合作项目72个、金额1443.6亿元。在工信部与甘肃省共同主办的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上,现场签订产业合作项目153个,签约金额近2500亿元。有人说,又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甘肃精彩上演,投资甘肃就是抢占风口、赢得未来。的确,这种前所未有的招商引资局面,展示了甘肃发展的良好预期和广阔前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动力和活力。

八、甘肃的进位争先,来自开放空间不断拓展。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甘肃始终把开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持续抓住用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做实做强平台载体,放大节会品牌效应,加快构建“东出、西进、南向、北拓”开放格局,打造“一带一路”开放枢纽,以高水平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从2023年的开放成绩单看,全省发运国际货运班列598列、增长38%;新开通3条国际货运航线和2条国内货运航线;新建运营6个海外仓;外贸出口增长3.8%,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特色农产品出口增长18.9%,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到外贸总值的74.6%;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6.3%;新增国际友好城市3对。还有兰州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兰州新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點承接地,中川国际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7.52万吨,同比增长35.5%,执飞国际货运包机75班,完成国际货邮吞吐量近2500吨,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一串串数字和一个个平台,意味着甘肃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越来越了解甘肃,从而更大程度释放开放红利,使甘肃从西北内陆深度迈向开放前措,提升对外影响力、要素整合性和经济融通度,在互利共赢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切事业发展,唯有经历风雨洗礼,才能看到美丽风景。回望2023年的甘肃发展,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结果比预期的好,来之不易的“美丽风景”令我们倍感振奋、充满信心。展望甘肃发展的明天,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动能积厚成势,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发展活力勃发奔涌,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前景无限,新的“美丽风景”更需我们拼力实干、精心描绘。

猜你喜欢
争先甘肃发展
赓续初心 奋揖争先
省委统战部第十三党支部争先举措
华人时刊(2021年13期)2021-11-27 09:19:26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国和一号 创优争先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0
行走甘肃
学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 03:10:42
甘肃卷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0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学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20
甘肃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18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