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24-06-07 08:28李科
新农民 2024年14期
关键词:淮北地区高产栽培技术夏玉米

李科

摘要:淮北地区地处黄淮地区东南部,拥有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等自然条件,适合喜温作物夏玉米生长。文章剖析了影响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原因,总结出了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等各项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提高当地夏玉米单产和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地处黄淮地区东南部,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适中,日照充足,0℃以上有效积温超过5 200℃,日照时数2 300 h以上,年平均无霜期203 d,年平均降水量达到890 mm左右,为喜温作物夏玉米提供了良好温度、光照、水分等自然条件。地处淮北地区的宿州市埇桥区是一个农业大区,既是粮食主产区,又是夏玉米的主要生产区。全年种植制度以小麦-玉米两熟为主,如2022年粮食面积31.4万hm2,总产217.8万t,其中夏玉米面积

10.6万hm2,总产77.99万t,提高夏玉米单产和品质对全区的粮食生产意义重大。现将埇桥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影响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的原因

1.1 品种选择不正确

一是种子本身品质不高。种子市场的放开造成了玉米品种的多、乱、杂,种子品质参差不齐,优劣种子难辨,部分农户选购品种时随大流、听信广告、图便宜,选购了低劣的种子,导致产量不高或减产,品质也无法保障。二是选择的品种不对路。选择的品种抗性低,不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造成减产。

1.2 播种质量不高

一是播种过于粗糙,播种时墒情过高或过低,播种过深或过浅,覆土不严出土不齐,易出现缺苗断垄、苗龄大小不一、整齐度差,不利于形成高产;二是种植密度不合理,没有根据品种特性安排密度,出现了稀植大棒型密度过大、密植中小棒型密度过小,不合理的种植密度严重制约了玉米产量

的提高。

1.3 施肥不科学

一是施肥方法不当。生产上存在施肥量过多或过低,施肥过于集中,只注重基肥不注意追肥的使用,或追肥时仍存在撒施不注重肥料的深施现象,这都会造成肥效利用率低,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使生育期提前和推迟,影响穗粒数和粒重增加,增产潜力受阻。二是肥料种类搭配不合理。大多只重视化肥,很少使用有机肥;重视氮肥用量而磷、钾肥的使用严重不足;氮肥用量过大或单一使用。易造成植株前期旺长,抗性降低,中后期秸秆易倒伏、病虫害增加,后期出现早衰瘪粒。

1.4 管理措施不到位

重视前期播种,而忽视出苗后的管理。出现间苗、定苗不及时,植株的整齐度差;只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防治一至两次病虫害,玉米抽穗以后因气温高、植株高大等因素而放弃后期病虫害的防治,玉米病虫害,特别玉米锈病,得不到及时防治造成玉米减产严重;玉米苗期易遭受涝灾,由于排涝不及时,易出现田间渍涝害发生,不利形成壮苗;玉米穗期,容易出现“卡脖旱”,由于灌溉不及时经常出现玉米卷叶萎蔫现象,影响幼穗分化,不利于玉米后期高产。

1.5 抗灾能力不强

淮北地区7—8月份进入汛期,雨量较集中,常会出现涝灾,由于排灌设施不健全,使土壤含水量过多,透气不畅,玉米根系活力减弱,影响玉米正常发育;同时在玉米抽雄吐丝期正处于入伏期,高温热害也给玉米开花授粉造成影响,易造成后期果穗花粒、秃顶现象发生,若不及时应对会造成玉米不同程度的减产[1]。

2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好品种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淮北地区夏玉米应以中高秆(茎秆高度230~270 cm)、中晚熟(生育期95~105 d)、中大棒(穗长15~20 cm)品种为主,选择株型紧凑耐密、抗病(抗南方锈病、茎腐病、叶斑病、黑穗病)、抗倒伏、耐高温、适于机械化收割、轴细出籽率高的高产、稳产性好的品种。目前适合在淮北地区推广的夏玉米品种类型较多以“中科玉505”“秋乐368”“迪卡1210”“裕丰303”“联创839”等。

2.2 適期播种

“春争日,夏争时”,为了充分利用夏季光热资源,夏玉米一般越早越好,小麦收获后应抢时播种玉米。淮北地区夏玉米适宜播种时间6月中旬以前,尽量在适墒期内进行板茬直播。为了便于高产及机械统一收获,行距多采用60 cm左右行间距,株距根据密度而定,一般在22~24 cm,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播种时要求播深一致,下种均匀,覆土严实。要做到足墒下种,墒情不足时要先造墒后播种,也可以播种后浇“蒙头水”。为确保实现一播全苗,播种前要先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瘪粒、破碎粒尽量选择饱满一致的种子,然后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也可以直接选用包衣的种子,采用机械种肥同播,力争苗齐、苗匀、苗壮,打好高产基础。

2.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夏玉米高产、优质的关键,要结合玉米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种植水平等因素合理控制玉米植株密度,对于穗型中等、株型紧凑的品种适合的种植密度控制在6.75万~7.5万株/hm2,对于大穗、相对株型较平展的玉米品种,适合的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2.4 科学施肥

推广采用平衡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需肥规律,做到有机肥、化肥相结合,氮、磷、钾与微量元素相结合,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原则。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约需吸收纯氮(N)3.2 kg,纯磷(P2O5)0.9 kg、纯钾(K2O)2.43 kg。目标生产10500 kg/hm2玉米籽粒,需要在施入有机肥1 500~2 000 kg的基础上,追施氮(N)336. kg/hm2、磷(P2O5)94.5 kg/hm2、钾(K2O)255.15 hm2、硫酸锌22.5 kg/hm2,折合尿素(含氮46%)730.4 kg/hm2、磷肥(P2O512%)787.5 kg/hm2、钾肥(含K2O50%)

510.3 kg/hm2。使用复合肥或玉米专用肥可按有效成分计算。施肥时,全部的磷肥、钾肥、硫酸锌和50%的氮肥播种时进行种肥同播作基肥施入,氮肥的50%在大喇叭口期机械追施,注意种肥分离5 cm以上,以免烧苗。

2.5 定苗与中耕

玉米出苗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间苗、定苗。一般间苗在3叶期开始,5叶期定苗结束,去弱苗留壮苗,去稠苗留稀苗,去圆茎苗留扁茎苗,原则选留生长一致的粗壮苗[2]。缺苗断垄处,可在玉米3叶期间苗时带土移栽补苗或就近保留双株代替。拔节前玉米需要2~3次中耕,即定苗前进行第一次浅中耕(深4 cm左右),拔节前进行1~2次中耕,中耕深度要做到苗旁宜浅,行间宜深(10 cm左右)。中耕既可以减轻田间杂草危害,又可以疏松表面土壤,利于蹲苗,促进根系下扎,培育壮苗。也可以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防止玉米后期倒伏,对田间抗旱防涝也有着积极作用。

2.6 抗旱排涝、防热害

淮北地区夏玉米生长期间正处于6—9月份,此阶段当地容易出现干旱、洪涝、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给夏玉米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玉米苗期需水量不多,较耐旱,适度干旱可以促进根系下扎,有利于蹲苗。淮北地区6月下旬进入梅雨季节,出现连阴雨天气,田间容易发生渍涝灾害,此时玉米幼苗正处在对涝渍反应敏感期,造成缺苗断垄、生长受阻、僵苗、黄化苗现象。要提前开好“三沟”,及早排除田间积水,防止芽涝和苗涝。拔节后一直到乳熟期,玉米需水量较大,发生旱情时要及时浇水灌溉。特别在抽雄前10 d到抽雄后20 d,这段时间是玉米的需水临界期,必须保证水分供应充足,以免造成“卡脖旱”,影响玉米雌穗雄穗的正常发育,进而导致玉米植株空秆率的增加,此期若遇干旱更应及时灌溉。淮北地区7月底—8月初常常会出现超过35℃高温天气,该阶段玉米正处在开花授粉期,使玉米散粉受阻无法正常授粉,易造成果穗后期花粒、秃顶现象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若出现持续3 d以上高温时,应立即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田间喷灌水改善农田小气候等措施,提高花粉活力,增加玉米授粉结实率。当前可采用无人植保飞机于上午8~10时在玉米植株上空2.5~3 m高度飞行,风力辅助授粉。可结合授粉喷施1%尿素或0.01%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授粉效果和效率,防范或降低高温热害对玉米的危害。

2.7 适时化控防倒伏

当玉米植株密度大于6.75万株/hm2时,在玉米9~11片

可见叶时(拔节前)喷施乙烯利类化控剂,可缩短基部节间长度,降低穗位高度,茎秆坚韧,植株根系发达,控上促下抗倒伏能力增强。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准确掌握施药时间(叶龄),一般在玉米6~8片展开叶(可见叶9~11片)时使用,提早或推迟都会造成减产[3];二是不重喷、不漏喷;三是旱天、高温天气、弱苗田不可化控。

2.8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2.8.1 虫害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蚜虫、飞虱、蓟马、金针虫、蛴螬、地老虎、二点委夜蛾等害虫。防治蚜虫、飞虱、蓟马,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或25%蚜酮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田间均匀喷雾,预防玉米病毒病的发生;防治金针虫、蛴螬、地老虎、二点委夜蛾等根茎部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100 g,拌饵料3~5 kg,于傍晚顺垄撒至玉米茎基部,也可48%毒死蜱1 000倍液喷灌玉米植株根茎部。中后期对玉米螟可进行两次防治,第一次在大喇叭口期,用1.5%辛硫磷颗粒剂丢心,药剂用量1~2g/株,可收到较好的防效;第二次在抽雄期,视螟害发生情况而定,如果螟害严重,大幼虫向下移动尚未蛀入嫩穗或茎秆时,可用90%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用12%甲维·虫螨腈600~675 mL/hm2或5%氯虫苯甲酰胺225~300 mL/hm2兑水450 kg喷雾防治。

2.8.2 病害防治

认真做好玉米病害的观察测报,及时施药防治病害。苗期应注意防治玉米粗缩病、根腐病(苗枯病)、褐斑病等病害。玉米粗缩病防治,在玉米刚出土时,在早上或傍晚灰飞虱活动时进行全田喷雾防治效果较好,田间地头杂草飞虱栖息地都要喷洒。可选用3%定虫脒乳油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喷雾。根腐病防治,可用58%代森锰锌·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玉米基部或灌施根部。玉米褐斑病用12.5%禾果利1 000倍液,或20%三唑酮800~1 000倍

液喷雾防治。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细菌性茎腐病等。纹枯用5%井冈霉素,或24%噻呋酰胺悬乳剂1 000~1 500倍液,对茎基部叶鞘喷雾防治。细菌性茎腐病已发病的植株,没有有效挽救措施,要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集中深埋,在发病初期喷洒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喷雾防控。花粒期注意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锈病等。特别是玉米锈病发生速度快、病菌多从下部叶片侵染迅速向上蔓延,危害叶片和叶鞘,使健叶失绿枯死造成植株早衰逼熟,可造成減产30%~50%以上,该病多随台风降雨过后发生,如

2021年、2023年该病在当地玉米发生流行,其中2021年

因发生流行偏早(玉米乳熟期发病)造成淮北地区大面积玉米减产。防治措施除了选择抗性品种外,一是要及时降低田间湿度;二是要提早喷药预防。

玉米后期病害结合虫害一起防治,提倡运用统防统治、综合防治措施,采用无人植保机进行飞防。药剂可选用甲维·茚虫威+噻虫嗪+叶面肥+芸苔素内酯+吡唑·醚菌酯(或唑醚·戊唑醇)[4],即把杀虫剂、杀菌剂、激素、微肥一次配药喷雾实现“一喷多促”的效果,可根据病情虫情相隔7 d再喷一遍,注意杀菌剂、杀虫剂要轮换使用。

2.8.3 化学除草

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时,是化除的有利时期。用茎叶处理除草剂36%硝·烟·莠去津900~1 500 mL/hm2

兑水450 mL喷雾除草。玉米拔节后,对于较大的杂草,可用20%百草枯水剂3 000~3 750 mL/hm2,兑水450~600 kg/hm2,在喷头上加防护罩,对杂草定向喷雾,以免发生药害[5]。在施药时要做到喷雾均匀,不重喷,不漏喷,晴天时应选在10∶00以前和16∶00以后进行。

2.9 适时晚收

玉米推迟收获增产显著,即在玉米籽粒乳线消失,脐部变黑,籽粒变硬,达品种固有颜色,果穗苞叶干枯变白且包裹松散,标志玉米已进入生理成熟期(完熟期),此时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是最佳收获时期。玉米机械收获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后储藏。

参考文献

[1] 朱克响.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44-146.

[2] 王敏.宿州市埇桥区夏玉米种肥同播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7(15):42+46.

[3] 王瑜.蒙城县夏玉米防灾减灾增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6):78-79.

[4] 夏中华.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8):41-42.

[5] 赵艳.黄淮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4):266-267.

猜你喜欢
淮北地区高产栽培技术夏玉米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淮北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运作研究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天津市2011年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目录
控释肥对夏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