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区种植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与农技推广结合的现状与思考

2024-06-07 08:28殷德中曾君飞陈小黑姜国银
新农民 2024年14期
关键词:思考建议发展现状

殷德中 曾君飞 陈小黑 姜国银

摘要:新型经营主体因独特的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能解决农业经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把农户和推广单位紧密结合。承担农业技术“最后一公里”的推广应用、示范带动作用,弥补了农技推广力量的不足,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农机农艺融合,降低生产成本,打造品牌,提质增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调研汉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现状,立足未来健康持续发展,加大培训引导、扶持壮大、激发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农民获得感,提出壮大经营主体、强化农技推广服务等方面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新型经营主体;农技推广服务;发展现状;思考建议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指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多年以来,陕西省汉中市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走出了一条示范引领、实用有效的新路子,加快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步伐,解决了农业经营中出现的关键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是关键。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运营水平代表着汉台农业的未来,汉台区农业农村局历经多年培育,积极探索和发现人才,围绕“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的目标,通过主推技术应用、科技示范展示、主体培育壮大、信息化建设等,围绕产业发展促振兴,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跟踪服务指导、政策项目扶持,提升农民种养水平、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抓“政策支撑、人才培育、才能发挥”,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建立了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乡村振兴相协调,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队伍。

1 汉台区种植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的主要做法

1.1 以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主体,以高质量农业产业发展为中心

汉台区作为汉中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领跑者,近几年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克服土地面积小、农业多样性发展中人才、资金的短板和不足。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支持壮大经营主体发展,把农民想干、愿意干、能参与的事做好、办稳妥,增强农民的获得感。以高质量农业产业发展为中心,围绕市场需求,共发展新型经营主体1 026家。其中合作社471家,家庭农场555家。培育国家、省级百强示范合作社4个,省级示范经营主体23家,市级示范经营主体43家,区级示范经营主体99家。

1.2 依托农技推广体系,培育高素质农民主导新型经营主体创业

近年农业农村部门立足产业发展,把高素质农民培育为新型经营主体创业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充分利用市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力资源优势,科学设置1所省级农民田间学校,4所市级农民田间学校,5所区级农民田间学校,17个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其中省级2个、市级2个、区级13个。通过政策支撑、师资支撑、基地支撑,统筹理工大学教授、市、区级农业单位农科专家以及乡村土专家,组建一批师资力量,“让学员知道怎样种地”传播技术。乡土专家、领军人才结合创业经验,现身说法,立足“如何种好地”“种出优质产品”“線上+线下销售”等在基地现场为学员讲解传授现代农业新技术、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难题,为主体培育和健康发展注入动能和活力。

1.3 注重方式创新,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质量

突出重点群体,精选培育对象,确保新型经营主体人才培育的“含金量”。注重教学方式创新,分段、分片、分类教学。按照区域实际,聚焦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结合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3个单项冠军产业、4个区域优势产业,立足平川稻渔综合种养、沿江近郊蔬菜种植、丘陵瓜果产业发展、良田优质稻油栽培等开展技术培训。注重产教一体化融合,提高实践教学质效。实地培训和生产实践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提升由课堂转为基地,面对面、手把手解决问题[1]。实行固定课堂+线上教学+田间实训实操。专家在产业现场对农民进行讲解示范、操作解答,零距离开展技术传导交流。注重走出去开眼界,学经验理思路。通过“走出去”交流,了解先进种植模式,感受不一样的发展形势,思路一变天地宽,增强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动力和信心。

1.4 搭建平台,学有所成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的最明显特点,学出来,带出来,发展起来,使其学有所成。在实践中注重职业农民协会平台作用发挥,汉台区职业农民协会每年度联合区级主管部门组织举办职业农民技能大赛,开设粮食农作物植保技术、蔬菜果业园艺种植、休闲农业、花卉等技术比武,在农作现场,推动了现代农业政策、信息、技术的传播,促进能力提升[2]。组织会员积极参与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农民丰收节、扶贫农产品展示、杨凌农高会等活动,打造品牌,提高汉台农业知名度。在技术推广服务中搭建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平台,从优选择新型经营主体中技术过硬、有服务热情的职业农民、农村土专家纳入汉台农业产业特聘农技员队伍,发挥自身技术和产业优势,进村入户,为周边群众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建成一支带不走的技术推广帮扶队伍。注重构筑产业发展平台。整合政策、金融、技术、物资等配套措施,大力扶持高素质农民适度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种植养殖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把学员培养成人才,给人才施展营造舞台。

2 汉台区种植业经营主体取得成效

2.1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种植能手

目前全区新型经营主体中,乡村致富能人1 971人,

认定新型职业农民900余人。农村乡土人才领办创办2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个社会化服务组织,种养能手们培育的农产品注册商标17个,汉武林果产销专业合作社、聚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获准使用地理标志认证,绿色产品认证6个,无公害产品认证

4个,在电商销售方面种养能手们也走在全市的前列。还有一批学员被评为省区市致富能手和带头人。河东店镇青禾田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大米2018年获得中国绿色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大米证书(A级产品)。法人代表2020年被汉台区政府评为十佳职业农民,2021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

2.2 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把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技推广部门紧密结合,先进实用技术、农机具、优良品种、市场信息、技术配套服务的扶持力度大,主体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发展道路,率先引进使用优良品种、先进适用农机具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科学种植。某家主体总结了一套水稻生产中“硬地平畦、温控发芽、暗化催芽、机械摆盘、控水补肥、防病防虫”硬地育秧新方法,比常规水田育秧方式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人工成本降低了80%,得到了广大种植服务户的一致认可,受到了省市专家的高度肯定和好评。青禾田合作社善于解决生产难题,针对传统育秧营养土在良田取土,常年大量取土破坏耕地,影响耕种的现状,把建筑土方用秸秆、稻壳、锯末、有机肥、杀菌剂科学调配,制成营养土,解决了育秧取土难的问题。

2.3 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拓展发展空间

在区农技部门指导下,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主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两增一控”、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开展工厂化育秧、代育代插代烘干等社会化服务[3]。建成试验、示范、推广一体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领农业科技应用。开展“田保姆”式服务,构建“合作社+经济组织+农户”全程托管模式。按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推行“统一种子、统一肥料、统一用药、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的“五统一”生产管理方式,为愿意种田但没有生产管理能力的农户或者经营主体,提供水稻生产托管服务。亩均节省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种粮成本约100元。还开展粮食产后社会化服务,充分利用自身机具、设备及仓储优势,开展粮食收购、仓储、烘干和销售等产后社会化服务,改变了种粮微利

的状况。

2.4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种植业新型经营主体围绕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由普通的种植大户迈进高素质农民引领发展的新时代,实现了农户、经济合作组织、主体三赢,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粮油产品,助力服务高质量发展[4]。铺镇国柱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高校+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农业专家+乡土人才+生产一线技术员”技术服务体系,延伸完善产业链,充分挖掘粮油产业巨大的潜力。在2 100亩稻渔种植基地上,建有秸秆回收再利用厂、粮食烘干厂、食用菌菌种厂和水稻+羊肚菌种植基地。建立田间培训学校1处、民宿美食一条街、产品展示中心1处、园区医疗室1处,成立红白理事会、养老便民中心。合作社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品牌打造,实现亩收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采取支付土地流转费用,村民土地入股分红,吸纳进园务工,种养技术培训,大户培养的方式,服务带动一方发展。

3 促进种植业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根据汉中市加快发展“五个农业”的实施方案和总体布局,农业科技推广的主体在农技部门,运用的载体在新型经营主体和千家万户,而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壮大。针对目前生产中存在的粮食作物种植效益较低、扶持政策有待优化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结合区情,科学培训引导,激发学习热情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中,需要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包括政策、科技、信息等,应充分利用媒体,培训班学习,增强经营主体的获得感、认同感。吸引中青年加入乡村振兴中來,优化乡村人才队伍,后继有人。受培训资金限制,新型经营主体不能得到持续系统的培育,应加强引导,在政府和农技部门提供免费培训的基础上,采取补贴、自费方式,引导鼓励走出去学习深造,开阔视野,改变思路,把最优良的品种、先进的实用技术第一时间应用在当地生产实践

中[5]。通过思路、科技、方式更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科技致富。

3.2 加大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汉台年轻人外出务工多,面临冬季撂荒的实际。农业生产地块小而不平整,再加上部分农户不愿流转自己土地等原因,导致流转机制不畅通。土地流转难度大,加之不能连片耕作,新技术、新产品难以得到更大的推广,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难以实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土地经营权的集体流转后,转包、出租经营主体等模式,逐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推行农业机械化耕作,通过降低成本,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高产量,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3.3 强化跟踪服务,补短板促提升

针对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技推广应用、生产发展中的资金紧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等问题,以促进优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切入点,以服务主体为落脚点。立足长远,系统培育、跟踪服务,分环节督导生产技术落实,分重点强化过程控制,完善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和奖励方式,进而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3.4 搭建发挥平台优势,整合资源协作共享

经营主体发展既有乡村振兴的机遇,又面临产品价格低、劳力机械成本高的问题。技术推广方向方式应更加有力有效服务农业生产大局,加大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在技术配套服务上增强造血功能,在持续健康发展上植入动力。集中力量围绕主体和市场需求,抓好办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实事。在农业生产项目实施统筹面上发展的同时,对经营主体优先给予扶持倾斜。从技术指导、物资配套、绿色防控、智慧农业发展方面进行支持,提升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同时搭建经营主体产品、技术、机械、信息服务等平台,整合推广部门、种植户、社会化服务、加工企业各方资源,促进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卫红.上海市种植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分析与展望[J].农业展望,2021,17(1):92-96.

[2] 田如海.上海市种植业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22(10):99-101+107.

[3] 谭和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背景下基层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构建初探[J].农家参谋,2017(20):30.

[4] 汪发元,刘在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背景下基层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构建[J].农村经济,2015(9):85-90.

[5] 侯丽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17,48(23):157-158.

猜你喜欢
思考建议发展现状
对山东高考改革的几点见解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加强边远民族地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教案设计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