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瑞莲
地理是一门涵盖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知识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环境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开展好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教师尝试了大量的教学方法,其中,微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促进了高中地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教学措施,希望可以给高中地理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微课教学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技术上形成的,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精彩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率。因此,很多教师都在加强对微课教学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顯著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前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只有解决微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才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一、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明显增加,学习任务也变得更加艰巨。如何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琐碎时间实现高效学习,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师正在面临的问题。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学生很难有大段的时间集中精力学习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微课的应用,为学生精心设计微课视频,将整个知识体系内容进行拆解,分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就可以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如等车的时间、吃饭的时间以及排队和午休的时间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明显提升。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十分重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注重讲授,学生的体验感并不强。而新时期,教师加强对微课的应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知识探究,其间,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了学习体验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评价学生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在学习型社会,学习能力关系着人的今后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创新理念,加强对微课教学的应用,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开展实践操作,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强化,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现状
(一)缺少重视程度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的有效方式,备受社会关注。当前,很多学科的教师正在尝试将其与学科教学进行结合,但是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充分地认识到微课教学的重要性,这阻碍了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真正落实和应用。如果教师缺乏对微课的重视程度,就会阻碍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二)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微课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发展而来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将微课应用在地理教学中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有必要掌握与微课教学相关的知识。但是目前我国一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对微课的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微课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目前,我国高中学校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了解微课教学,如何利用微课实现深度教学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微课应用不充分
虽然当前很多教师逐渐意识到微课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应用各方面并不全面和深入。比如,教师对微课的应用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充分挖掘微课的更多功能,导致微课作用的发挥不够充分。新时期,如果教师能够加强对微课的应用,并将其在各个环节进行渗透,将会保障高中地理教学效果,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三、巧借微课窗口,洞悉地理之深邃—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策略
(一)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障课前预习效果,教师可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微课的应用。
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为例,本课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节课,从中可以看出本节课在整个高中地理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进行本课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微课的应用。首先,借助微课以填空题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预习。在这里,教师会给学生呈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的类型、天体系统以及行星地球等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地球行星相关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呈现实践探索的内容。实践探索内容的设置可以结合当前我国航天领域的新成就展开,如以我国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为着力点,引导学生探究“当导航卫星在发射架上时,是否属于天体”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组织学生填图绘图。在微课预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太阳系的示意图,让学生依次填出八颗行星的名称,并使用箭头画出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加强了对微课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效果,保障了学生的预习效率,希望可以为其他地理教师以借鉴。
(二)借助微课进行课程导入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导入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加强对微课的应用,借助微课在导入方面的优势,促使学生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为后续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奠定基础。
以“水圈与水循环”一节为例,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以及主要类型,能够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运动以及相互转化关系,在生活中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导入。下面是教师借助微课采用的不同导入方式:
第一,引入生活实例。水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生活离不开水资源,在进行课程导入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呈现一些水循环的相关实例,如雨后彩虹、河流的形成以及海水的蒸发等都是水循环的重要标志,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借助微课引发学生对这些现象产生背后原因的思考。
第二,展示图片或者视频。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播放一些水循环的视频,让学生以动态的、更加直观的方式观看水循环的过程,如水的蒸发现象、水的凝结现象以及降水过程等。
第三,利用微课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比如,在本课中,教师利用微课,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为学生呈现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雨雪天气?”“河流的水是从哪里来的?”促使学生就内容展开讨论。
预习是一堂课顺利开展的保障,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课程导入提供了基础方面的支持。教师需要认识到微课教学的重要性,将其与预习相结合,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利用微課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材料,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十分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也决定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微课在内容呈现方面具有优越性,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为学生展示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知,深化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
以“自然资源与人类”一节为例,为了给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内容,首先,教师要做好资源的整合工作。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目前我国十分关注自然资源问题,自然资源涉及多个方面,如“水资源与人类生活”“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等,这些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这些内容,并借助微课进行呈现,这样学生会对世界以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形成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其次,精心制作微课视频。比如,教师在为学生展示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加强对微课视频的分析,尽可能保障视频画面的清晰度以及声音内容的清楚度,在必要的条件下,也可以引入生活中自然资源枯竭的实际案例,并用数据进行验证,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自然资源相关问题。最后,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微课时间。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时间十分紧凑,教师在微课应用中要加强对时间的把控,合理地安排时间,如将微课教学时间集中在10分钟以内,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的阶段掌握重难点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保障学习效果。
(四)利用微课进行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是学生进行知识点整理的重要环节,做好课后总结工作,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和学生不注重课后总结,导致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新时期有必要加强对微课的应用,充分利用微课做好课后总结工作。
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节为例,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直接与人们的生活现状以及发展相关联,为了积极做好课后总结工作,教师可以加强对微课的应用。首先,明确核心概念。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这一主题中的核心概念,其间,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等,让学生的课后总结更加全面。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在课后总结中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比如,为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特点等,让学生对案例中的国家和城市进行分析,并总结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要素,这样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城市化。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总结规律和趋势。在课后总结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引导学生总结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如城市规模、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在总结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呈现全球城市化发展的相关数据和图表,帮助学生从图表和数据中抽取发展规律,提高总结的科学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微课这一有效的教学载体,为学生搭建起学习地理知识的平台,促进学生发展。
(五)借助微课进行课外训练
课外训练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在过去的地理知识学习中,学生的课外训练效果不理想,导致学生对其的学习也不够深入。因此,在新时期教师可以加强对微课的应用,提高课外训练的有效性。
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节为例,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微课的应用。首先,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微课训练内容,如就地球公转的基本原理、四季的形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对地球的影响等对学生展开课后训练,让学生以新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如以微课为载体,为学生呈现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保障后续课外练习内容覆盖的全面性,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与地球公转相关的知识。最后,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同的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课外训练学习的效果不同,因此,新时期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加强对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课后训练效果的考核,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后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微课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保障微课训练的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是人们了解地理环境的重要学科,加强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看待地球以及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同时,地理是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为了保障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尝试将微课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内容,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了解地理知识的全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将会朝着更加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微课的作用也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更加全面且深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