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阅读边界提升小学语文素养

2024-06-06 14:06汤华凤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突破边界小学生

汤华凤

导读:新课标的提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多角度出发“突破”阅读边界,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无边界学习”加以分析,探讨了突破阅读教学与小学生语文素养培育的关联,结合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突破”阅读边界的措施,包括课内课外边界、线上线下边界、教学方法边界、学校家庭边界以及教学评价边界,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多元化理念与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促进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在此过程中,“突破边界”成为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应从课前、课上、课后入手,构建完整的“无边界学习”体系。

一、小学阅读“无边界学习”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无边界学习”主要指的是打破以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上存在的弊端,通过柔性思维处理阅读教学边界,组织多样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解决阅读教学单一性、狭隘性的问题。在组织开展“无边界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不同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渠道加以整合,构建行之有效的知识体系与结构脉络。在新课标背景下,加强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为有效打破教学壁垒、整合学习资源,教师应将“无边界学习”引入其中,实现阅读方法、阅读形式、阅读内容的综合化。

二、突破阅读教学与小学生语文素养培育的关联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开展语文阅读的关键。在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教师组织阅读活动的关键不在于扩大阅读量,而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在阅读中收获独特的学习体验。在此期间,教师应注重阅读边界的突破。以加强课外阅读为例,小学生原本的阅读内容以教材为主,但教材中的文章数量、题材、篇幅都相对有限,为了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教师则给予适当指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突破学生阅读思维

“无边界学习”的引入无疑扩大了小学生的阅读范围。随着拓展阅读的开展,小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与经典名著,同时了解到更多身边与社会上的事件,起到开阔眼界、拓宽思维的作用。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调动以往的知识与经验,从多视角入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高小学语文学习质量打下基础。

(三)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小学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与阅历欠缺,在写作时常存在“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情况,作文内容既空洞又缺乏真情实感的表达。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突破阅读边界,通过读写结合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在阅读优秀文本的同时掌握写作思路与表达技巧,并将阅读中的素材应用于写作中,从而有效充实文章内容,实现多样化的情感表达。

三、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方面

新课改的推进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实际需求逐步突破阅读边界。然而,当前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将自身作为课堂主体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机会不足。同时,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情境活动与探究活动的占比较少,学生自主性不强,难以增强阅读体验感。而且,不仅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学生与家长也很少围绕阅读内容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被削弱,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與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方面

小学生在阅读习惯和对阅读兴趣上往往存在差别。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阅读积极性,可以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部分学生阅读积极性则相对较差,同时缺少可行的阅读规划。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多教师仍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适应性不强,阅读质量不高。

(三)教学内容方面

阅读内容的选取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然而,部分教师在开展拓展阅读活动方面缺乏经验,阅读内容的选取缺少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在组织课外阅读时,相关阅读内容与教材内容的联系不强。另一方面,课外阅读文本的难度较大,与小学生培养需求存在脱节的情况。在上述问题下,学生难以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阅读练习浮于表面,限制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施路径

(一)突破小学语文阅读课内课外边界

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做出明确规定,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内容。这也要求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做出调整,将关注重点放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上,引导其对阅读文本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教师可通过“无边界学习”突破阅读教学边界,通过“课内+课外”的形式实现多元化内容阅读,促进学生阅读实践能力的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珍珠鸟》为例,这一单元收录的文章很多与动物有关。结合单元及《珍珠鸟》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应通过阅读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通过阅读《珍珠鸟》一课,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冯骥才和珍珠鸟之间的亲密关系。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珍珠鸟的动词和描写神态的词语,在读的过程中体味文字蕴含的情感。随着阅读教学的推进,教师应对学生做出适当的阅读指导,促使其体会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情感,同时应进一步强化单元目标的挖掘和提升,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实现阅读范围与内容的扩展。在完成《珍珠鸟》一课的学习后,学生可进一步根据教师指导阅读珍珠鸟相关的动物类绘本,通过图画浏览等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增强对动物的了解,加深对人和动物和谐共处情感的体会。例如,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我看见一只鸟》。绘本讲述了小女孩和妈妈在大坑自然风景区玩画了一只从未看见过的野鸟并一路寻找的故事。绘本中描述了麻雀、野鸽子、五色鸟等多种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根据画面认识各种鸟的特征。阅读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提升学生对认识鸟类、认识大自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描写珍珠鸟时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与方法、与绘本中的对鸟类的描述有怎样的相似之处、突出了珍珠鸟什么样的特点,进而加深对动物描写方式与表达效果的认识。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只将关注点放在课内文章上,往往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以课内文章为基础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同类型文章的写作风格、语言特色、表达形式进行对比,促进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突破小学语文阅读线上线下边界

为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积极打破教学场所与形式的边界,引入“线上+线下”的阅读模式,有效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资源,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前可先通过网络渠道获取阅读资源,打造完善的教学结构与课程资源体系,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实践。在对《牛郎织女》这篇课文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信息技术查找与《牛郎织女》有关的文字、动画、视频资料,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帮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故事典故形成初步了解。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感受牛郎、织女之间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微课视频运用于阅读课堂上,将其作为前置性阅读载体,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机制的优化升级。此外,教师可以录制相关微课视频,对文章基础性内容进行讲解,将语音讲解与文字注释相配合,同时对照“牛郎、织女”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前置性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导学案,将基础知识、阅读问题等内容在课前发送给学生,为学生课前预习提供指导。在线上完成课文预习后,学生可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由教师在线下进行统一解答。

(三)突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边界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打破以往单一化、模式化的教学壁垒。“无边界学习”理念下,常见的阅读教学方法拓展包括“读写结合”“分层教学”等。

“读写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将小学阅读教学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将教材作为“读写结合”的基础,不断落实与核心素养培养相适应的教学任务及目标。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以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将存在疑问的地方及优美词句进行标注,在阅读完成后统一讲解。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标注的好词好句进行仿写或扩写,实现在阅读中促进写作、在写作中深化阅读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桂花雨》一课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感受作者帮助母亲“摇桂花”的场景,并对其中描写桂花的语句进行勾画。课文中有这样一句:“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几天太阳……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句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进而以此为基础组织仿写,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充分运用,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相较之下,“分层教学”更多是打破不同学生个体差异间的边界,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接受程度进行分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在开展阅读教学之间,教师可根据学情将班级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落实对应的教学目标。在课文阅读中,A层次学生应做到在文章基础上发挥创造性思维,强化阅读拓展;B层次学生应独立完成阅读任务,找到合适的自主阅读方式;C层次学生则以完成基本学习目标为主,包括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等。随着阅读教学的推进,教师应精准掌握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对其进行分层指导。以《桂花雨》一课为例,文中关于“摇桂花”的场景很多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在阅读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带领学生逐句阅读,从读准字音开始逐渐提高熟练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组织A层次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互动,B层次学生可进行同桌齐读,C层次学生可进行自由读。通过划分层次的阅读练习帮助学生熟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突破小学语文阅读学校家庭边界

首先,教师可通过微信等渠道与家长建立联系,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及阅读表现及进行反馈,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确保家长发挥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

其次,在家校合作模式下,教师应加强与家长沟通,使其更多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将相和》为例,在完成这篇课文的阅读后,学生可同家长进行交流,向家长讲述“负荆请罪”的情节。家长可发挥引导与监督作用,使学生在阅读叙述的过程中增强阅读意识与阅读能力,同时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与家长进行长期有效的沟通,并向家长提供相应的课外阅读素材,指导学生开展良好的课外阅读。由此可见,家校合作下的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打破学校与家庭间的壁垒,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地到阅读活动中,并利用课后时间实现对课上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

(五)突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边界

阅读评价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无边界学习”,教师应突破现有阅读评价模式的边界,加强对学生阅读情况的关注,通过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课后,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阅读效果进行评价。首先,教师可鼓励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叙述,对学生讲述的生动性、完整性进行评价。其次,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人物形象评价,说一说牛郎、织女的分别是怎样的人物形象。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对这篇课文的感悟。针对上述提问进行互动交流后,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评价。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方式,都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反馈,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通过激励性评价与参与式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将突破阅读评价边界的理念落到实处。在多元评价方式的带动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呈现出更丰富、更广阔的发展趋势,带领学生激活阅讀思维、丰富认知体验,明确自身在阅读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努力方向,从而有效激发学习内驱力,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质效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突破阅读边界,从多角度入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坚持“无边界学习”的应用,发挥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与内容。通过课内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家校合作等方式突破阅读边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突破边界小学生
拓展阅读的边界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我是小学生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
思考新边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