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晨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综合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主题式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练”的单一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在合作交流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发展。
一、活动目的
(一)在制作收纳盒的实践活动中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決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经历设计方案、动手实践、交流反思的活动过程,发展统筹规划和按方案操作等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
(一)明确核心任务,培养数学眼光。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学中发现,对于“长方形铁皮剪去4个角,制作成无盖长方体,求铁皮面积及长方体盒的体积”这一问题,以及刷墙漆等问题,学生出错率较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题目所给情境的体验经验较为缺乏,二是学生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较为薄弱。为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与建构,笔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期末复习阶段提出了“我的收纳盒我做主”主题活动。
(二)设计活动方案,促进数学思考。数学综合与实践要让学生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经历针对具体问题制订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1.激发兴趣,促进合作
在“我的收纳盒我做主”主题式学习活动中,为了实现“制作出实用、美观的收纳盒”这一目标,需要学生分工合作。且由于收纳盒有多个如抽屉、外框、笔筒等部件,各项之间的尺寸要相对应,参加尺寸统计的人数至少在2人以上,当学生明白完成这件事情需要寻找合作伙伴、同时多人一起完成这项任务可以省时省力时,小组合作便达成了。
2.加强指导会合作
有了合作的内驱力,教师的适时指导也是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在合作技巧的指导和学习困难的解决。本次主题式学习活动中,对学生来讲,最难的是统计收纳盒各部件之间的尺寸、绘制平面设计图,以及小组分工合理明确。在学生出现学习困难且小组内无法解决时,教师适时加入,并为各小组提供“制作锦囊”。事实证明,学生首先进行头脑风暴、数学思考,进而教师适时指导,不仅为小组合作解决所遇到的困难拨开了云雾、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也为小组合作提供了技术层面上的指导,促使学生学会合作。
最后,学生根据方案制作收纳盒,成果展示。课后学生还自主制作了多个收纳盒。
(三)自主回顾反思,丰富数学表达。在活动的最后,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后以“数学连环画”的方式对自己参与的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作品来展示自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展开与折叠图形,几何知识的再次梳理建构以及综合运用,体会进步的喜悦。进而通过小组汇报和观察组内成员的表现和反思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增强学生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三、活动反思
主题式学习让数学知识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教师从教授者变成了引路人,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合作探究主动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历“制订方案、实践探索、展示交流、回顾反思”的过程,自然地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展开与折叠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知识结构得以理清、加固,学生统计规划、合作学习、动手实践等能力得以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