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改转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责任感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善于创造的人才,而小学生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 策略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指培养其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很大,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一、小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特点
心理素质良好的小学生应当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一)了解自己,比如了解自己的能力、个性和兴趣爱好等。心理素质良好的小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评价,然后接纳自己,正确地面对自己的不足。
(二)情绪稳定,经常保持愉悦、满足、开朗、豁达。心理素质良好的小学生能够协调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他们以正面的、肯定的情绪体验为主导。
(三)在生活中以诚实、谦卑、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心理素质良好的小学生能坦诚地对待别人,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能够给予理解、尊重和包容,别人愿意与他们交往。
(四)思维灵活、敏捷,对事物的理解程度深,理解正确、全面,并且理解速度快。心理素质良好的小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1]
(五)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有能力融入社会。心理素质良好的小学生信念坚定、意志坚强,在生活中能够勇敢面对困难,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认知教育。自我认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积极的自我认知培养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首要一步,它是学生成才、成功的必备素质。小学阶段的学生之间只有一个很小的区别,就是他们具备积极的意识心态,还是消极的意识心态,但是这个区别会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2]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经常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醒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意识到自己的可取之处,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防止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鼓励他们提高自信心。同时,教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经历的过程、获得的成就,从而培养他們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心理素质。
(二)教会学生情绪管理和应对技巧。能不能进行自我情绪管理、有没有应对不良情绪的技巧,这些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很大。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让他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具备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的心理能力,防止自己做出情绪化的行为和语言。教给学生情绪调节的方式,如深呼吸、闭目冷静几秒钟、转移注意力、运动等。此外,使学生掌控情绪管理的方法、应对技巧,以使他们具备面对挑战时的自信和冷静,磨练他们坚强的意志。[3]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对于一个社会人,拥有良好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特别重要。它也是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间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善于倾听他人、欣赏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勇于承认错误,有错必改,学会解决矛盾,建立良好的友谊。
教师需要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发育与健康成长。促进小学生心理成熟与社会性成熟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比如可引导学生参与献爱心活动,参与养老院关爱老人活动,参与校园美化活动,参加植树活动,也可到工厂、田地参与生产实践等。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并想办法应对各种困难,学会与他人相互合作和帮助,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4]
(四)本着持之以恒的教育理念。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化是循序渐进的,小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培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必须本着持之以恒的教育理念,耐心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心理素质教育才能更加高效。
结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生成为优秀人才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加强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教育上,更要注重实践和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和教育学生调整自己的情绪,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与他人友好相处;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肯定自己,诚实守信,达到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目的,使他们能够以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
参考文献:
[1]宫连凤.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J].新校园旬刊,2010(7):57.
[2]安文孝.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J].教育界:综合教育,2016(5):1.
[3]高书峰.心理教育是重要的[J].神州(上旬刊),2012(4):1.
[4]庞晶.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J].小说月刊,2018,000(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