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医改

2024-06-05 00:00韩雪
保健与生活 2024年11期

中国医改,时至今日还没能走出困境。

公立医院改革备受诟病,大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成为吸引财政投入的利器,却仍然解决不了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

现行医生执业制度与“十二五”医改规划背道而驰,用职称、晋升、福利等绳索将医生与公立医院捆绑在一起,不仅没能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均等化,反而使目前匮乏的全科医生加速流失。

县镇一体化、医联体、卫生支农,为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缺乏的情况,政府确实没少想办法,但一个个红头文件下去,基层人才不增反减,服务能力日益萎缩。

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让药价受政府招标集中采购控制、不准二次议价等政策,也似使医疗服务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当协和医院门口的停车费已变成15 元/ 小时,而主任专家的挂号费还是14 元,如此,红包、回扣怎么能单靠行政禁令就得到解决?

越来越微薄的药品利润竟让国内的医疗设备市场如火如荼,很多医院将目光集中到了检查项目上,为了盈利,CT、核磁、彩超变成了患者看病的“常规甚至是必做”的检查。

两个月来接连被爆出的英国GSK、法国赛诺菲、瑞士诺华、美国礼来等四家跨国大型药企中国区卷入商业贿赂的丑闻,更是将主管部门、药企、医院和医生集体推上了风口浪尖。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著名卫生经济学家,现任中国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萧庆伦说,国际上认为中国公立医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而是公立的营利性医院。他毫不讳言,很多公立医院赚钱的方式不顾医德底线,这让病人失去了对公立医院和医生的信任和尊敬。

层层叠叠的矛盾和盘根错节的利害关系,无疑是行政化和垄断种下的恶果。

7 月31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当前要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

因此,只有破除医疗资源的高度行政化垄断,政府将一些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交由社会力量承担,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给社会非营利性组织提供更加公平自由的环境,政府以“购买”方式提供必要的补助,才能实现医疗资源的社会化,让中国走上“健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