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膏在女性面部妆容中是点睛之笔。现代人使用的唇膏大多是用化学原料制成的,那么古代女子使用的唇膏是用什么原料,又是如何加工的呢?
唇膏在古代称之为“口脂”或“唇脂”,古代用于制作胭脂和唇脂的最常用原料,其实是一种草药——红花。红花古称红蓝花,据说“胭脂”的名称就来源于产红花的焉支山(位于甘肃)。红花有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的功效。红花的花瓣呈鲜艳的橙红色,其中含有红色素和黄色素,黄色素溶于水,红色素不溶于水,因而古人在用红花制作胭脂和染料时,利用这一原理加工时,还要加入粟饭浆水和醋,后来又加入牛髓等物,增加黏性和油性,使其成为细腻润滑的膏体,便和我们今天的胭脂和唇膏相近了。
另一种可以用来制作唇膏的草药是紫草。紫草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是一味清热凉血、解毒透疹的药物,它含有的紫草素,具有抑菌、消炎的作用。紫草的根部呈暗紫红色,在古代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染料。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用紫草作为染色剂制作唇脂时,须煎数十沸,取出一根紫草放在指甲上研碎,若紫草心呈白色,则其中的紫色色素已经退尽,就可以将其取出了。唐代医书《外台秘要》中收录了大量制作口脂的配方,大多有紫草的成分。
除了以上两种常用的天然染料,古人制作唇脂的原料还有很多,如落葵、石榴花、玫瑰花、凤仙花等。据说,慈禧太后就喜欢用玫瑰花、凤仙花制作胭脂,兼以染唇。先将玫瑰花或凤仙花捣碎滤汁,再将上好的丝绵浸泡在汁液中数日,使用时将丝绵片放在唇间轻抿,双唇就染上一层鲜花般娇艳的色泽。
除了染色剂,古人还会加入多种香料制成“高级”唇脂。和染色剂一样,香料也是取自天然,其中也用到了不少中药。北魏《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唇脂只是加入丁香、藿香。到了唐代,《千金要方》中记载的唇脂配方就讲究多了,加入的香料有甘松香、艾纳香、苜蓿香、藿香、零陵香、沉香、苏合香、丁香等,其用途也不仅限于女性美化妆容之用,还是治疗唇白无血色及口臭的药方,男子也可使用。
保健与生活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