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芳 陈娇
黄石市中心医院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黄石 435000
微波消融为临床新型治疗手段,其优势众多,如微创、操作可重复、安全性好、治疗小肝癌效果良好[1]。部分小肝癌患者因病灶位于特殊部位或多次介入后,肝实质背景回声杂乱,致病灶界限不清,超声无法准确定位病灶界限,难以确保引导穿刺准确及完全消融[2-3]。近年来,实时超声造影结合融合影像导航技术的推广,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4]。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小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实时超声造影和融合影像导航下微波消融)及对照组(手术治疗),各42例。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符合相关文献[5]提出的小肝癌的诊断标准;符合微波消融及手术治疗适应证:肝内单发/多发肿瘤,肿瘤数目≤3个,肿瘤最大径≤3 cm(多发)或≤5 cm(单发),且病灶位于肝脏边缘,观察组患者因自身原因拒绝手术而选择微波消融治疗;研究对象或其亲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检查提示有静脉癌栓、肝外及胆管转移;存在其他肝病变史,如肝性脑病等;哺乳期、妊娠妇女及对超声造影剂过敏者。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资料均衡性良好,有可比性(均P>0.05)。
表1 两组小肝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经黄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ls20190407)。
观察组在超声造影及融合影像导航下行微波消融。患者术前均行全面腹部检查,通过超声造影检查仔细确认肿瘤位置及周围组织结构,采用融合影像技术辅助探查病灶。1%利多卡因皮下局麻,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在超声造影及融合影像导航下将消融针插入病灶,使针头对准病灶正中处,微波仪功率40~80 W,根据造影观察患者情况,视消融情况操作5~10 min。在消融过程中通过超声造影和融合实时影像检查消融情况。术后患者休息片刻,行超声造影查看消融情况,并观察病灶区域是否有血管损伤或出血现象,如发现病灶存在残留,则继续行微波消融直至消融完全。对照组采取手术切除,患者全身麻醉,依病灶位置进行开腹或腹腔镜下手术,术中确认病灶范围,于肿瘤边缘2.0 cm以上范围仔细切除病灶。如病灶位于较表浅位置,周围无胆管或血管较少,则可选择局部切除术;当病灶位于血管及胆管密集部位,则采取解剖性肝切除术。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嘱患者于术后1个月入院复查,采用增强CT或超声造影,观察病灶区情况,判断消融治疗及手术切除效果。后每3个月复查上述项目1次,截止至2022年11月,比较两组患者病情进展程度、2年内存活及死亡情况。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检验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理论频数<5取校正χ2值,绘制Kaplan-Meier曲线,两组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2.37±19.43)min,住院时间为(4.37±2.26)d,对照组分别为(142.16±21.83)min、(9.42±2.8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41、9.076,均P<0.00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77,P=0.046),见表2。
表2 两组小肝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两组术后1个月复查,观察组3例患者有4个残留病灶,完全消融率为92.86%(39/42);对照组无局部残留,完全切除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1,P=0.078)。随访过程中,观察组共15例(35.71%)出现局部进展,对照组14例(33.33%)出现局部进展,局部进展患者均再次行微波消融治疗或手术治疗,经干预后好转。观察组失访、死亡分别为2例(4.76%)、12例(28.57%);对照组失访、死亡分别1例(2.38%)、13例(30.95%)。两组病死率、局部进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4、0.067,P=0.828、0.803)。观察组、对照组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70.00%(28/40)、68.29%(28/41),Log-rank检验χ2=0.084,P=0.772,见图1。
图1 两组小肝癌患者的2年生存曲线比较
肝癌发病隐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易出现浸润转移,预后差[6]。微波消融术是临床治疗肝癌的常用手段,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等优势,但传统微波消融术受周围肝组织与病灶回声相近的影响,回声杂乱,难以确认病灶界限,导致应用受限[7-8]。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治疗的成熟,实时超声造影和融合影像导航下行微波消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实时超声造影和融合影像导航下微波消融治疗操作更简便,患者恢复更快。有研究显示,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新生病灶质地与肝组织质地相近,所以进行超声检测时回声相似,二维超声无法清晰准确显示病灶位置、形态及大小,难以确保在进行微波消融治疗过程中进针及穿刺路径安全避开重要组织结构[9]。实时超声造影和融合影像导航技术则有效结合了CT或MRI静态容积成像、超声显影两种技术的优势,在处理回声杂乱、图像不清、视野小等情况时有重要突破,对于解剖位置复杂的病灶也可清楚探查到[10]。在超声造影融合影像导航下行微波消融,便于操作,且病灶探查清楚,手术耗时短。
徐倩等[11]研究中,微波消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7.78%,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在微波消融治疗中,如病灶位于肝门或血管密集部,可选择适合的进针路径或缩短消融时间[12-13]。当病灶临近胆囊时,于微波消融治疗过程中注射生理盐水,使相邻距离达1 cm以上,可有效减少对胆囊的损伤[14-1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局部进展发生率、病死率、2年累积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实时超声造影和融合影像导航下行微波消融的治疗效果与手术切除相当,与王俊东等[16]研究结果一致。
在临床中,使用实时超声造影联合影像导航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对较隐蔽处病灶可清晰定位,准确导航消融针,术野清楚,治疗效果确切,且手术微创、恢复快,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王君芳:试验操作、论文撰写;王君芳、陈娇:数据整理、统计学分析;陈娇:研究指导、论文修改、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