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健
摘 要:本文通过救助任务中失火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旨在全面了解机舱失火的成因、难点及其危害,并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通过强化航运企业责任、船舶安全管理、主管机关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措施,有望提高机舱失火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水平,保障船舶、船员和海洋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机舱失火;船舶救助;火灾原因;安全管理;应急处置
0 引 言
近年来,船舶火灾事故中机舱失火占据重要比例,对船舶、船员的安全以及海洋环境造成严重威胁。2020年以来,救捞系统共执行56起船舶火灾类救助任务进行,其中船舶机舱失火任务就有25起,占船舶火灾的44.6%,位居船舶火灾事故之首,且呈高发态势。仅东海辖区,3年来共执行机舱失火船舶救助任务16起,出动救助力量41次,救助遇险人员159人,直接获救财产总价值约3.3亿元。本文旨在通过对机舱失火船舶救助任务的深入研究,全面了解机舱失火事故的成因、难点,以及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期降低机舱失火事故的发生频率,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1 机舱失火的成因
机舱是船舶的核心部分,是船舶的动力源,而机舱失火事故却时有发生。通过对3年来机舱失火船舶险情事故成因的分析,可以將机舱失火的主要原因归纳为机舱工作人员过失、油料泄漏、电器设备故障、机械设备故障和其他原因5个方面。这些成因是船舶火灾事故的主要隐患。
1.1机舱工作人员过失引发火灾
船舶事故以人为事故为主,机舱失火因船员疏忽或操作不当造成的占比较大。如:2022年5月13日,“华航1”轮因机舱工作人员在驳油期间未坚守岗位、及时核查油位,高位报警又被人为关闭,致使燃油溢出引发火灾。当火灾发生后,船员在未进行风油切断和关闭通风装置的情况下,私自释放固定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急处置不当导致火势蔓延,最终造成机舱三层及以上烟囱通道过火损坏。
1.2 油料泄漏接触高温表面引发火灾
机舱主辅机、增压器、锅炉、排气管等设备表面高温,由于机械振动,当油料从设备或管系破损处泄漏到高温表面,极易引起火灾。如:2023年6月19日,“中谷泰山”轮在航行中因高压油管爆裂,油料喷射到辅机表面引发火灾,导致机舱失火。
1.3电器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机舱内电气设备多、线路密集,设备过载、线路绝缘老化破损、短路等造成线路过热、放电或闪燃,极易引燃易燃物。如:2016年2月19日,“H88”轮航经宁海峡山水域时,由于电气线路起火引燃线槽内电缆及周边可燃物,导致机舱火灾事故。
1.4机械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机舱主辅机在高速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能量,若操作不规范或维护保养不到位,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极易引发机损、爆炸、火灾等事故。如:2020年6月18日,“宇顺88”轮航经浙江大陈岛附近海域时,因机舱锅炉爆炸导致机舱火灾。
1.5其他原因引发的火灾
除以上几种主要引发机舱火灾成因外,机舱内设备维修时,电焊作业溅射的火花点燃舱内易燃物;机舱不清洁、含油垃圾未及时处置;违章在机舱内吸烟;违规明火作业;易燃易爆品封存不当;船舶发生剧烈碰撞等都会发生机舱火灾。
2 船舶火灾救助难点分析
机舱失火事故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火势蔓延迅速、遇险人员不易疏散、火势扑救难度大和次生灾害风险等方面。
2.1火势蔓延迅速
机舱舱内温度高,有大量油料和可燃物,可燃液体和油气黏附在机械设备表面,起火后,火势会沿着设备、电缆线和管线快速向四周上部蔓延,较短时间内就能扩散至整个机舱,还可能通过热传播向毗邻舱室、上层舱室和货舱蔓延。
2.2 遇险人员不易疏散
船舶内部所有通道狭窄,机舱发生火灾后,产生大量毒气和浓烟,能见度变差,加上人员恐慌,容易迷失方向、中毒窒息或拥挤造成通道不畅,极易出现大量人员伤亡。
2.3火势扑救难度大
受船舶结构限制,机舱内部复杂、空间狭小、设备分布密集、管道纵横交叉,易产生油料和电气混合火灾。起火后,烟雾容易聚集难以向外扩散,温度上升快,散热困难。消防作业难以深入到机舱内部开展,考虑到船舶的浮态和稳性,也不能盲目使用大量海水进行灭火。
2.4 次生灾害风险
机舱失火,船舶失去动力失控,对他船航行构成威胁。机舱内有油柜、储气钢瓶和高压容器等易爆物品,经高温或灼烧后容易发生物理爆炸,导致火势扩大,甚至造成船毁人亡,导致船舶燃料油的泄漏及污染海洋环境。
3 船舶机舱火灾预防的对策和建议
为更好地保护船舶从业人员生命、海洋环境安全以及人民财产安全,有效预防和应对船舶机舱失火险情,提高船舶和人员安全水平,提出以下建议来最大程度降低船舶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3.1 进一步强化航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内部各岗位、人员间的安全管理和监管责任,加强对所属船舶的安全监督。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生产及消防规章制度。
根据船舶特性和机舱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应急处置预案以及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应急能力。
3.2 增强船舶安全管理和安全意识
提升船员消防安全意识,切实落实各项消防制度,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做好船舶机舱火灾的防范;加强机舱运行设备日常维护保养,量化设备维护保养指标和标准,杜绝“跑、冒、滴、漏”;加强机舱消防设施、监测报警装置、防火重点区域的检查,严格明火、电气、设备保养等安全作业程序,强化机舱高温源、着火源的安全管理,发现隐患第一时间落实整改;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执行主管机关及公司要求,熟悉机舱着火应变部署,提升船舶应急处置和自救能力。
3.3加大主管机关安全监管力度
加大对老龄船舶安全检查力度,严格缺陷的闭环管理;增强检查的针对性,加大对船舶固定二氧化碳灭火设备、机舱消防救生设备、防污设备、主辅机和电气以及机舱机器管路高温保护等检查;提升检查实效,建立检查工作督查和后评估机制;科学合理运用检查结果,对航运公司实施差异化管理,建立分类分级监管制度。
3.4促进专业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总结经验做好评估,对机舱失火船舶救助任务进行全面复盘、总结分析,重点从组织指挥、协调配合、救助行动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不足、固化经验、指导救助;增强救援装备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装备和特勤救助能力建设,针对性优化应急物资配备,加大特种救援训练力度和强度,完善特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大涉海搜救单位的协同,加强与涉海搜救单位、专业消防交流合作,共享消防装备、火灾业务信息,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应急救助合力;强化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在远程救助指挥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上下功夫,提升救助指挥信息处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精准指挥能力,使救助决策、应急指挥更加科学、高效。
4 结 语
通过对机舱失火船舶救助任务的难点分析和对策建议,本文旨在提高船舶失火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水平。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是有效防范机舱失火事故的关键。这些建议为船舶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望减少机舱失火事故的发生,确保船舶、船员和海洋环境的安全。通过有效地实施和积极应对,我们有望在船舶运行方面取得更为显著的安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