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港鑫东方码头靠离泊时间窗口拓展的研究

2024-06-05 13:25杨东晓段兴锋
航海 2024年3期

杨东晓 段兴锋

摘 要:港鑫东方码头位于宁波穿山半岛东北侧,布置于原涨水潮岛,码头前沿水域水下地形复杂多变,码头前方流态复杂、流速较急且存在“潮流切变线”,船舶靠离泊需安排于白天镇海高平潮时。近年来,屡有低平潮期间发生断缆险情,本文通过分析码头前方潮流情况,特别是过“切变线”时的操纵难度来拓展靠离泊时间窗口,降低船舶的在泊时间,改善船舶稳泊安全以及提高码头生产效率。

关键词:螺头水道;港鑫东方码头;靠离泊时间窗口;潮流分析;切变线

0 引 言

港鑫东方码头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穿山半岛东北侧,螺头水道南部,北隔螺头水道与舟山本岛相望,东西两侧经螺头水道与峙頭洋、金塘水道、册子水道相接。码头布置于原涨水潮岛,码头前沿水域水下地形复杂多变,等深线曲折,码头东侧为岩基裸露,往东是长柄嘴,长柄嘴和码头之间有一凹形小港湾,码头西侧为淤泥质软土,再往西便是光明散杂货码头,如图1所示。

2020年5月4日,“精灵”轮在码头系泊期间连续2次发生断缆事件,最后一次船舶大幅度脱开码头,船舶缆绳依次断裂,最终在2艘监护拖船助推下,船舶离开码头前往锚地抛锚。船舶的稳泊安全,尤其是深吃水船,成为制约码头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受码头前方复杂流态、潮流流速较大的影响,船舶靠离泊需安排于白天镇海高平潮时。如何在保证船舶靠、离泊安全的同时,又能为靠、离泊打开潮流时间窗口,对于码头的生产同样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码头前方潮流情况,特别是过“切变线”时的操纵难度拓展靠离泊时间窗口,降低船舶在泊时间,改善船舶稳泊安全以及提高码头生产效率。

1 港鑫东方码头概况

港鑫东方码头经升级改造后泊位总长度为365.5 m,走向为055°—235°;前沿停泊水域设计水深-13.95 m,停泊水域宽度为65 m;回旋水域按椭圆形设置,长轴为690 m,短轴为500 m,回旋水域设计水深为-15.35 m。码头的总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

2 穿北水域的潮流情况

2.1 螺头水道

大潮汛,螺头水道初落流一般出现在镇海高潮后0.5~1.0 h,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速逐渐增强,急落流往往出现在镇海低潮前1 h左右,最大可以达到5~6 kn;镇海低潮后0.5~1 h,落流变缓转平流,接着开始转为涨流。中小潮汛,螺头水道初落流一般出现在镇海高潮后1.0~1.5 h,流速最大可以超过4 kn;镇海低潮后1.0~1.5 h潮流开始转涨。

2.2 港鑫东方码头前方水域

受地形和岛礁位置影响,港鑫东方码头前方水域呈现如下特征:主航道东流受涨水潮礁的阻挡作用,一股流沿光明码头岸线往西南向,另外一股从港鑫码头后方呈推开流的态势流向码头。大潮汛,镇海高潮后1~1.5 h光明码头前沿出现洄流,洄流逆向前行,主航道落流越急该洄流越强。洄流流向西南,流速由开始时约0.5 kn增强至3 kn左右,洄流经光明码头后折返,转为西北流,沿光明码头西侧岸线流出,如图3所示。

主航道东流受到港鑫东方码头西侧后方岸形的阻挡,在码头侧形成极强的推开流,而且越往码头边推开流越明显。镇海高潮后0.5~1 h港鑫东方码头边开始初落,流速迅速增大,镇海高潮后1.5 h小潮汛、大潮汛流速分别可增至1.5 kn、2.5 kn左右;镇海高潮后2 h后,港鑫东方码头前方流速继续增强,小潮汛、大潮汛分别可增至2~3 kn、4~5 kn;最急落流出现在镇海低潮前2 h左右,小潮汛可达4 kn多,大潮汛可达6~7 kn,如图4、图5所示。

大潮汛,镇海低潮前2 h至低潮后1.0~1.5 h,随着螺头水道落流流速的增强,在岸形弯曲地段、凹凸处附近和光明码头前沿出现数量不等的漩涡,整个码头前沿流态紊乱。中小潮汛,较强的洄流集中在低潮前后1 h内。大潮汛,镇海低潮后1~1.5 h,随着主航道涨流的开始,流态开始逐渐恢复平稳,流速减缓。从镇海低潮潮后2~2.5 h开始至高潮后0.5~1 h,维持平流或微涨流状态。中小潮汛,镇海低潮后1.0~1.5 h至镇海高潮后1.5~2.0 h,光明码头前沿流态相对稳定,以平流、微涨流为主。

镇海低潮后1.0 h,港鑫东方码头前沿由落流开始转为涨流,镇海低潮后1.5~2.0 h涨流最大流速约2 kn,低潮后2 h20 min开始变落水,镇海低潮后2.5 h开始呈现回流阶段的落水,最大流速约1.5~2.0 kn,之后潮流趋缓,约0.5 kn。小潮汛则表现较弱。

2.3 切变线的影响

港鑫东方码头前沿存在潮流切变线,由于切变线的位置距离码头较近,此时码头靠离泊船舶的船速较低,船舶过切变线时,艏艉所受的反向潮流会给船舶操纵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对于船舶控速来说,过切变线时,要想船舶航行在预定的计划航线上,必须大舵角克服不同向流对船舶的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船速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对于船舶保向来说,切变线会给船艏、船艉带来方向不同的潮流作用力,进而产生转船力矩,最终给船舶安全造成威胁。一般力矩往往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船舶和切变线所产生夹角度数越大,力矩带来的影响就会越大。受强反向流影响,多数船舶都会出现严重偏转的情况,失控问题随之发生。因此,港鑫东方码头前沿水域的切变线会给船舶的操纵带来较大风险。

3 靠离泊时间窗口的选择

初期实船靠泊港鑫东方码头选择镇海高平潮时左舷靠泊,离泊的时间窗口同样选择镇海高平潮。此后,考虑到船舶穿越切变线存在的操纵风险:过潮流切变线时,船舶左舷船艉受涨流、右舷船艏受落流作用,艏艉流压转船力矩造成船舶逆时针偏转,特别是重载深吃水船,船艏容易大幅向左偏转,短时很难用车、舵克服。当转头角速度较快时,很难短时间内控制并稳定船首向。船艏左转后艏对港鑫东方码头,陷入危险局面。由于流场切变线离港鑫东方码头距离较近,给驾引人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尽管港鑫东方码头边的缓流时段从初涨1 h到初落1 h的时间共有约4 h,但是再叠加降低潮流切变线对于船舶操纵和航行安全的影响,港鑫东方码头船舶靠离泊时间窗口就确定为镇海高平潮时,同时从降低推开流对于船舶稳泊的影响,常态化采用左舷靠泊的方式。

3.1 靠泊时间窗口的选择

根据码头前沿预报点S1、S4和S5的预报数据,在镇海高平潮前30 min至高平潮时间段内,在大潮期间,码头前沿450 m最大流速不超过2.7 kn,码头边最大流速不超过1.4 kn;小潮期间码头边最大流速不超过1.2 kn,根据码头前沿实际靠船经验,在这样的流速作用下,船舶操纵相对可控。根据2020年7月-12月3个预报点大潮和小潮的数据分析,码头前沿在镇海高平潮前30 min至高平潮时间段内不存在“小切变线”(小切边线是由于港鑫东方码头边局部小范围的回流所产生的),这有利于船舶靠泊操纵。

从统计数据看,对于镇海高平潮后的时间段,至少有约7 h的时间段内,码头前沿没有潮流切变线,但是镇海高平潮至镇海高平潮后30 min内,码头前沿3个潮流预报点的流速增加较快,但流速相对较缓,约0.9~1.5 kn;镇海高平潮后30 min之后的时间段,码头前沿3个潮流预报点的流速增加较快,流速较急,不利于船舶操纵。因此镇海高平潮后30 min之后的时间段不宜作为靠泊窗口。

根据实测及预报潮流分析,结合引航实操经验,靠泊时间窗口定为镇海高潮前30 min至镇海高潮后30 min,那么靠泊时间窗口就由目前镇海高潮时这一个点扩大为镇海高潮前0.5 h至镇海高潮后0.5 h共1 h的靠泊窗口期,注意大潮汛时应尽量赶早。

3.2 离泊时间窗口的选择

相对于靠泊操纵而言,船舶离泊操纵相对较容易。码头前沿水域水深条件良好,并且没有其他碍航物,一般来说,在拖船的协助下,控制好风、流对船舶操纵的不利影响,应避开急流时段,特别是急落流时段。

根据码头前沿流速观测统计分析,大潮时镇海低平潮前约4.5 h至低平潮后45 min时间段内,码头前沿流速大于2 kn;小潮时镇海低平潮前4.5 h至低平潮后1.5 h时间段内,码头前沿流速大于2 kn。大潮汛时镇海低平潮前4.5~4.0 h流速由2.0 kn上升至2.5 kn;小潮汛时镇海低平潮前4.5~4.0 h流速由2.0 kn上升至2.3 kn,镇海低平潮后1.0~1.5 h流速由2.5 kn下降至2.0 kn。

根据实测及预报潮流分析,结合引航实操经验,为了提高离泊时间窗口的可操作性,离泊时间窗口应避开镇海低潮前4 h至镇海低平潮时。那么离泊时间窗口则由镇海高平潮时扩大为共8 h的离泊时间窗口期,只需避开镇海低潮前的4 h,即镇海高潮后2 h至镇海低潮时。

4 实船验证

4.1 靠泊操纵

船舶从虾峙门进口靠泊全程约15.5 n mile。计划抵达L1报告线的进口时间为靠泊前1 h 45 min,此时航道内涨水比较明显,为保障交通流的正常,宜保持11 h左右速度通过虾峙门航道,通过虾峙门航道时间40 min左右。計划抵达1号警戒区的时间为靠泊前1 h 5 min,速度控制在10 kn左右,到2号警戒区需要大概25 min左右。此时要落实拖船和泊位情况,如有突发原因不能按计划靠泊,需要等待时,应申请交管,在1号警戒区北面和2号警戒区之间的航道东边,必要时掉头顶流淌航等候。计划抵达2号警戒区的时间为靠泊前40 min左右,提前确认拖船是否到位,泊位是否清爽,否则不要进入2号警戒区。出航道进入2号警戒区就要找机会自东向西穿越2号警戒区或通航分道,经过沿岸通航带去靠码头,注意提前发布航行动态,与进、出口船加强高频联系沟通。

进入沿岸通航带后,控制船位在100 m等深线附近,航向270°,这样流压最小。如果速度过快,在距离长柄嘴1 n mie以内时,可以停车淌航,这段流相对较顺,航向容易把定。注意小型船去靠泊时,由于受带好缆的拖船影响很大,最慢车甚至慢车航向把定都很困难,这时可以让拖船自己动车跟着走为宜。因地处2号警戒区,交通流复杂,且需穿越警戒区,在一定时间存在逆行情况,如果出现航向把定问题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必要时可果断加车。计划靠泊前20 min到达长柄嘴,长柄嘴到码头边0.4 n mile,与长柄嘴保持0.2~0.3 n mile距离通过,转向至230°,码头边控制船舶横距300 m左右,速度3 kn以下,倒车停船后利用拖船顶推入泊。注意码头边的压拢流,当离码头1倍船宽横距时,令拖船适当往外拖,调整船舶平行、缓慢贴拢码头,如图7所示。

横距的控制:码头距30 m等深线最近0.12 n mile,距50 m等深线最近0.20 n mile,一般3万吨级以上的船舶船位置宜摆在50 m等深线附近,3万吨级以下的船舶位置摆在30 m等深线附近。

螺头角方向过来,由西向东掉头靠初落,航道上一路顶流,速度比较好控制,走出口航道右边缘。注意提前发布航行动态,距码头一海里保持航速6 kn左右,带好拖船,并继续减车,在接近长柄嘴码头对开0.6 n mile处向右掉头,速度控制在4 kn左右,掉头过程中注意增速现象,观察切变线位置,最后控制船位掉头后在切变线和码头之间,利用拖船顶推平行靠泊。

4.2 离泊操纵

令前后两艘拖船顶住船舶,先单绑,后解清所有缆绳。前后拖船同时松缆起拖,涨水时船尾先离,落水时船艏先离,让里档受流有利于离泊。将船舶拖开100~150 m,然后尾拖顶、首拖拉,并适当配合使用车舵,使船舶掉头驶入出口航道。

4.3 拖船的使用

3万吨级以上的满载船舶2艘拖船助泊时,右后拖船可以根据情况向后拖,协助减速。3艘拖船助泊时,第三艘拖船建议带在正船艉,向后拖协助减速,速度下来后可以解掉,到船头协助顶推。在拖船协助下,过切变线后船速都能控制在4~5 kn,航向把稳后停车淌航过去,倒车速度3 kn以下。控制倒车偏转效应的时候,最好船头拖船顶推同时船艉拖船向外拖,这样横移速度不会很快,还有利于调整角度;此时码头边压拢流明显,如果单独靠首拖顶推来稳定船舶会造成横移速度过快。进入2号警戒区,拖船必须到位,但是不急于带上,可以利用拖船驱挡无法联系又与本船有关系的小船,拖船在过切变线之前带上即可。

4.4 穿越警戒区及分道通航的时机

由于切变线的分布大致是沿着等深线方向,及早将船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航向和主流方向接近,后期受横流影响较小,这样过切变线的角度也小,有利于穿越切变线。与此同时也避免了大角度,高走位往下插时,受横流影响较大,占用航道时间过长,影响出口船舶的正常航行。另外,还减少了大角度穿越切变线时,可能产生短暂无法抑制的偏转等情况。所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早驶到南侧沿岸通航带,沿着100 m等深线附近航行,既不影响航道正常出口船,又很容易地过切变线,减小操纵风险。

镇海高潮前40 min,切变线清晰可见,如图8所示,大概位置沿100 m等深线分布,此时首向与切变线夹角30°左右,过切变线船舶很好控制。

4.5 靠离泊注意事项

(1)及时发布动态,表明意图,及早联系相关船舶。

(2)密切關注相邻泊位有无船舶开靠,尤其光明码头。

(3)2号警戒区船舶避让以车让为主。

(4)涨水时段离泊时,要充分注意切变线的影响,拖船用足,确认安全后再提速进入航道。

(5)避免在镇海低潮前4 h至低潮时的时间段内离泊。

(6)如果交通流特别复杂,没有良好时机穿越2号警戒区或通航分道到达码头,切不可强行穿越。

(7)船舶操纵人员应特别谨慎驾驶船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靠离泊作业,不急躁,不冒进,确保安全。

5 结束语

港鑫东方码头靠、离泊时间窗口打开后,特别是离港时间窗口的扩大在保证船舶离泊作业安全的同时,又给船舶离泊带来了较大灵活性,使得船舶有合理的时间窗口尽早离港,降低了船舶在码头的非作业系泊时间,从而有利于降低船舶的稳泊风险,提高了码头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曹帅.宁波港鑫东方燃供仓储有限公司石化码头水文测量外业勘察技术报告[R].青岛:青岛海大工程勘察设计开发院有限公司,2020.

[2] 任律珍,段兴锋.宁波港鑫东方燃供仓储有限公司白峰码头船舶靠离泊和稳泊方案专题研究[R].厦门:集美大学,2022.

[3] 熊振南,金文辉.小型船舶靠泊宁波港鑫东方白峰码头安全操纵[J].航海技术,2016,No.219(03):10-13.

[4] 张焱.宁波港港鑫东方白峰码头船舶靠离泊的安全操作[J].世界海运,2015,38(07):24-26.

[5] 王宝金.宁波光明码头的流况和靠离泊时机选择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17(06):24-26.

[6] 李飞镝.通过旋回降速靠泊宁波舟山港光明码头的探索[J].航海技术,2022,No.257(05):10-13.

[7] 张光辉.宁波穿山港区光明码头靠泊技术[J].航海技术,2014,No.209(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