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微视频”在论述文写作教学中的生活化唤醒策略

2024-06-05 05:50:29张青云谢婷婷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爱国机遇

张青云 谢婷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尝试多种文本的写作,相互交流。”[1]新闻微视频是当下一种常见的电子媒介,它以关注当下社会现实为宗旨,其聚焦现实生活的特性在客观上能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让新闻微视频入驻论述文写作课堂,如引入源头活水,将唤醒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培植精神生活之根,使学生的写作从“模拟生活”“虚拟生活”“分享生活”走向“干预生活”“参与生活”“创新生活”。

一、从“模拟生活”走向“干预生活”——建立新闻视频材料库

所谓的“模拟生活”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借助新闻微视频创设一个生活语境,让学生在这种语境中进行生活某类现象的想象、模拟、迁移。

而“干预生活”则是指在“模拟生活”的基础上,自觉纳入到一个特定的语言交际场合之中,对有关话题进行探讨,参与社会讨论,并引导学生对生活的各种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鞭挞消极现象,改变不合理的现象,推广积极的生活形态,从而达到“干预生活”的目的。

论述类作文需要依托事实来阐述观点,这也就决定了论述类作文的教学应该建构生活语境或借鉴现实语境,进而训练学生在语境中自主理解、自我感悟的能力。新闻微视频内容丰富多样,时间短,适合在教学中“模拟生活”,建构生活语境。对此,我们首先需要搜集新闻微视频以建立高效素材库。为避免视频选择随意化、碎片化,更为了给学生的作文立意和论据提供支撑,需要对所搜集、征集到的视频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比如2020-2021学年,我们的视频材料主要来自江西都市频道的《晚间800》和东方卫视的《看东方》。这两档节目始终关注社会焦点、热点事件,栏目内容以司法类新闻事件以及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高效素材库的核心就是:将碎片化的信息整理为体系化的内容,基于目的进行内容分类,采用小标题归类视频材料是其中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对于搜集到的诸多新闻短视频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材料内容,让学生进行模拟生活的练习。比如青春励志类的新闻短视频,其主人公主要是青春榜样人物,这些人物的年纪、阅历都和学生类似。因此,一部分学生在观看相关视频后,受其影响进而主动诞生了模拟新闻短视频主人公人生选择和职业定位的想法,受鼓舞进而积极对抗消极落后现象,从而有效纠正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惰性,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和理想目标,达到干预未来生活的目的。

学生通过对新闻素材明细的分类整理,按类别分阶段分专题学习运用视频中的自述式、对话式等语言交流形态,对生活进行还原模拟,从而在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生活图景,并对有关生活图景按类别提出建设性意见,尝试推广积极的生活形态,改变不合理的现象,进而“干预生活”,逐步丰富自身的论述文写作素材储备。

二、从“虚拟生活”走向“参与生活”——构建课堂操作模式

新闻微视频用独特的新闻视角聚焦社会时事热点,时长短、传播便捷是它的优势。但其碎片化、单一化的形式又很容易笼统化,忽视细节和外延。因此,构建有效的课堂模式,虚拟生活情景,把视频内容“拉到”学生眼前来,使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处于辩证运动中,引导学生建立有意义的话语交流机制,用以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从而把自己自觉纳入到一个特定的语言交际场合之中。

为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新闻微视频,充分发挥视频启迪学生智慧、活跃思维的作用,使学生从“虚拟生活”走向“参与生活”,并通过分析、论证灵活运用到作文中。我们逐步构建了由视频播放,教师导言,探究分享(有分小組探究、交流分享、路径形成),成果呈现(提供案例、述诸文字、展示评价)四个环节组成的课堂操作模式。

以上课堂模式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呢?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分析,探索在视频播放和教师导言两个环节的具体操作。

(一)视频播放

【案例1】

人物:陈国平

事件:2021年9月3日,长期从事反诈宣传工作的陈国平,第一次尝试在短视频平台用直播连麦的形式进行反诈宣传,目的是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

在播放【案例1】的视频时,要求学生在观看的过程做好必要的记录,如话题、人物、事件、言论、观点等。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引发观点碰撞,激发探讨激情,从而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让学生做这样的记录的目的,一是熟悉视频材料,二是为讨论交流环节提供思维保障。为此,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个作业本。

作业是高效学习视频内容的一个保障,可分为概述新闻内容、摘录精彩论述、我的点评或感受三部分。比如概述新闻内容可以这样写:“反诈警官老陈”通过直播连麦宣传国家反诈中心APP火出了圈。第二部是对精彩论述“①干在实处,不辱使命,勇担时代责任。②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等进行摘录。我的点评或感悟则要求观点与材料结合。这种作业是由浅入深地掌握材料的过程,通过易于操作的这三步,学生初步观看视频后,和视频中的人物事件初步建立点对点的衔接,通过沉浸式的生活体验,交互式的生活转移,构想式的生活自觉,逐步进入“虚拟生活”阶段。学生从新闻微视频中不仅感受了生活、想象了生活情景,而且学会了思考生活,从而达到参与生活创造的目的。

(二)教师导言

如何从视频巧妙过渡到问题探讨,这就需要教师智慧的导言。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得出两条途径:一是要简单快捷引入正题,留出极大的空间给学生探讨和辩论;二是明确任务,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下一个环节。以【案例1】为例,设计“教师导言”如下:

反诈骗app是由公安部所推出的专业性的反诈骗的软件,有海量经典的诈骗防骗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为广大市民朋友科普海量专业的反诈内容,能够实时的进行相似案件的举报,为居民营造一个非常安全的生活环境。

2020年,全国共立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2.7万起,占全部刑事警情的比例超过40%,案件造成群众损失353.7亿元;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群众深恶痛绝的第一大犯罪类型。

如何预防电信诈骗犯罪,依然是当下的重要课题。网络诈骗案件仍然持续增长,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屡次发生?请分小组探讨,并做具体阐述。

在上述“教师导言”中,教师先解释了什么是反诈骗app,为学生介绍必要的常识教育和普法教育;然后摆事实,让学生了解此类违法现象的普遍性以及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让学生作实践探究,深度参与生活,提升自己的感知力。

在小组讨论阶段,可以根据各组的理解设计成果展示方案,比如可以设计舞台话剧剧本,分角色表演。可以设计各种展览,或者进行其他文艺创作,通过生动活泼的文创设计,让学生对案例中的情境实现再现,在文创活动中“虚拟生活”,从中领悟生活,发现解决生活问题的途径,最终实现“参与生活”。

三、从“分享生活”走向“创新生活”——设置交流分享环节

交流分享环节是课堂核心环节,需要学生在小组探讨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分享。每个学生在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倾听、论辩等,通过对话交流进行多角度分析比较和归纳整合的互动,促使学生挖掘新闻短视频的内核精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两种交流分享模式。

(一)头脑风暴式

在头脑风暴式交流分享模式中,各小组代表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则充当主持人和记录员的角色,起到组织引导、推进进程、归纳要点、控制时间等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各小组或小组成员的意见不做正误评判,只把各种观点归纳整理出来,供同学们进一步讨论,最终形成共识。

【案例2】

新闻背景:2021年7月21日,鸿星尔克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还坚持向河南低调捐赠5000万元物资一事被网友发觉,继而被传播到公众视野中。7月22日晚,直播间鸿星尔克的商品被一扫而空。7月23日销售额同比暴增52倍,自此火爆出圈。

教师导言:鸿星尔克让我们看到了良心企业的爱国心。但这一事件的火热度能否持续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打造一个优秀企业品牌应该依靠的是什么?给大家几个关键词:企业家精神、责任与担当、机遇、爱国。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教师导言之后,分四个小组讨论。经过热烈地讨论,学生对“鸿星尔克爆红”一事的看法有三:其一,爱国无需冲动,理性消费很重要;其二,做好产品才是一个企业长久兴盛之道;其三,所有有爱国心的民族品牌我们都应一视同仁。从学生的观点可以看出,有褒扬称颂,也有批判揭露,也有理性思辨。这些观点只要符合正確的价值观,都可以作为合理的立意,我们可以从中选取志存高远、角度奇巧的立意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

材料型论述类作文写作,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好的立意,正确、新颖、奇巧的立意无疑是一篇好作文的灵魂。采用头脑风暴式的交流模式可以让学生认识社会,品味情感进而形成有思想深度的主题。同样的视频素材,立意的立足点不同,思想境界也会迥异,表达效果也会截然不同。

(二)观点交锋式

对一些易引发截然相反看法的新闻微视频材料,我们往往采用观点交锋这种辩论的交流方式,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将话题深入,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思辨能力。

【案例3】

近日,河南郑州一女儿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而给爸爸洗脚,谁知道女儿只是摸了一下水,录了一段视频,就转身回了房间,只剩爸爸留在原地,半天没反应过来。原来这是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要求孩子们回家以后给爸爸妈妈洗脚,表达一下孝心。爸爸称,一开始挺感动,没等他反应过来女儿就走了,还挺意外。

这种形式主义的打卡现象在现实生活普遍存在,学生看到这个视频时都深有感触。对于这种爱心打卡现象是否应该存在,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正方认为,这样的形式主义要不得,不仅不能真正促进情感的交流,而且容易形成攀比心和应付情绪。反方则认为,如果没有这样的打卡作业,可能有些孩子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举动,一次这样的作业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德育的确需要孩子一步步身体力行。

在激烈交锋的过程中,双方需要按照“亮明观点——阐述理由——作出结论”的写作思路写辩论词,这与论述文侧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不谋而合。学生在辩论前整理好辩论的思路,并在辩论过程中不断拓展思维广度,或反驳或吸纳。在上述论辩对峙中,学生最终达成以下共识:亲情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浸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父母疲累时,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亲密的陪伴都是孝顺的体现。在共享中进行互补,在对峙中进行创新,让学生留心生活,交流生活,构建学生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独到的思想世界,使之拥有丰富多彩、个性独特的“创新生活”。

上述“头脑风暴”“观点交锋”两种分享交流方式,也是“构建课堂模式”三四部分的具体呈现,新闻微视频课堂的后半部分,两段六步,小组探究、交流分享、路径形成,提供案例、述诸文字、展示评价,每一步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对于积累写作素材、增强思考能力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课堂中引入新闻微视频,创设一系列生活化论述文写作教学模式,营造智慧写作氛围,使“写好文”和“懂生活”无痕交融,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思考能力,使论述文写作不再是文字的堆砌、技巧的合成,而是生活思考的结晶,学生作文中处处跳跃着鲜活的生活印记,这样的作文经世致用,为时而作,自然会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34页。

[作者单位:(张青云)江西省九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谢婷婷)江西省德安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爱国机遇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1:58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5:59:50
爱国学·晒佳作
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时代赋予企业家应有慈善情怀
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农民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关系文献综述
商(2016年25期)2016-07-29 21: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