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的生成语境、机理透视、时代伟力

2024-06-05 13:23张翔曹银忠
理论导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自我革命政治建设

张翔 曹银忠

摘 要: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内在要求的秉承、对中国共产党讲政治历史逻辑的承续、对中国古典治理智慧的有效阐扬、对国际与国内环境不断变化的回应而形成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判断力是提高“政治三力”的基础型要素,政治领悟力是提高“政治三力”的驱动型要素,政治执行力是提高“政治三力”的标尺型要素,三者相互关联、密切配合、相辅相成,形成加强党的政治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合力”。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大理论成果,契合党的自我革命的本质要求,指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行动方向,夯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思想根基,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迸发出强劲的时代伟力。

关键词:“政治三力”;政治能力体系;政治建设;自我革命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4)05-0004-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创新研究”(19ZDA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研究”(23YJA710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翔(1989—),女,河南南阳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曹银忠(1968—),男,河南信阳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1]5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致力于党和国家事业繁荣发展,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述新要求。在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391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1]53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在自身素质、工作本领、履职能力层面“因何提高”“如何提高”等问题,指明了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实践要求和主攻方向。深刻阐释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的生成语境、科学内涵、逻辑机理、时代伟力等,既是从学理、哲理、道理的多维向度推进这一思想系统性研究的集中体现和必然要求,又是发挥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落实好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引和实践遵循。

一、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的生成语境

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的生成有其逻辑必然,是在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内在要求的秉承、对中国共产党讲政治历史逻辑的承续、对中国古典治理智慧的有效阐扬、对国际与国内环境不断变化的回应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理论之维: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内在要求的秉承

“擁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14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的内生性理论逻辑为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提供了坚实的哲理根基。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与独特优势,并贯穿思想与行动始终。在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规定了党的性质、原则、党的重要主张和策略纲领,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恩格斯认为“绝对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因为主张放弃政治的一切报纸都在从事政治。问题只在于怎样从事政治和从事什么样的政治”[4]224。这些经典论述从政治立场、政治属性、政治使命等方面,表达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政治绝不是极端私利,或是成为“某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4]224。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整个运动的利益。列宁也十分重视讲政治和共产党员自身能力建设。列宁在《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中提出:“清洗党内那些一心想从执政党党员的地位‘捞到好处而不愿肩负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重担的人。”[5]列宁认为,要严格设置入党条件,筛选出真正拥护党、热爱党、忠诚于群众利益的共产党员。这些阐述贯穿于党的纲领、性质、使命、任务、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论证从政治上审视、治理、施策是优秀马克思主义者的内在属性,突显出具备卓越的政治能力是优秀马克思主义者的能力标识。习近平强调:“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6]38“政治三力”重要论述的提出,秉承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的理论要求,丰富了党的政治能力建设的理论意涵和管党治党的内在逻辑,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政治能力建设规律的理论阐释。

(二)实践之承:对中国共产党讲政治历史逻辑的承续

纵观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以有力、有为、有效的政治践行,以优化、优质、优良的政治谋略,始终把讲政治放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在讲政治中因势利导、精准施策、赢得民心。可以说,提升政治能力是预警危机、决断先机、掌控时机的关键。毛泽东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7],作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8]的重要论断。邓小平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9]的指导方针。江泽民指出教育党的干部、提高其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应尤为重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10]。胡锦涛强调“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1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部署,把提升政治能力作为政治主体的实践导向,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12]248 。历史实践表明,我们党从政治上研判、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讲政治逻辑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人讲政治历史逻辑的有力承续,以政治能力建设为逻辑主线,破解党员干部职能弱化、生活腐化、情感异化等现实难题,纠正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偏离,确保党员干部政治执行不偏向、不偏航,强化党员干部的职责定位,并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从实践路径上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进一步的系统规划和实践指向。

(三)文化之力:对中国古典治理智慧的有效阐扬

中国古典治理智慧蕴意深厚,为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的生成提供了文化能量。一是对官德重要性的认知,崇尚官德是中国传统治理智慧。《论语·为政》有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为政者的完满德性是“居其位得民心”的根本。由为政者的言行、品行、德行、心性所组建的官德,因其具有较强引领性和示范性而备受关注和重视。二是对官德内涵性的感知,忠直、公勤、廉正、和民等滋育出古代官德底蕴。《论语·学而》讲“为人谋而不忠乎”,《孔子家语·王言解》讲“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老子》讲“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可见,赤胆忠心、奉公正己、以民为本既是坚守官德、涵养修为的出发点,又是为政者讲政治的着眼点。中国共产党崇尚官德、夯实底蕴的理想追求不渝。官德思想彰显出中国古典治理智慧,赋予了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独特的精神力量。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就是最大的德。”[13]掌握公权之人既要德才兼备,也要以德为先。习近平以心怀“国之大者”的深邃思索、以胸怀“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在创造性挖掘中国古典治理智慧和官德文化的基础上,提出“政治三力”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以“对焦”能力要素、“聚力”系统提升的方式对政治能力建设作出多维度、深层次的阐释,指向对党员干部“政德修养与心性修为”具像化的要求以及“从政道德与政治品德”高阶化的要求,充分体现出习近平对官德思想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时代之需:对国际与国内环境不断变化的回应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4]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党执政的社会环境、风险挑战、危险考验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内实践来看,发展的方位坐标改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心任务改变,即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社会主要矛盾改变,即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国际环境来看,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抬头、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错误思潮的流行,以及可能出现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等所带来的风险,使党的执政生态愈加复杂严峻。习近平深刻洞察时势时局的多元特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指明“任务越繁重,风险考验越大,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1]578。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发展机遇和现实风险并存,这对党的领导水平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提出更为严格、更高标准的时代要求。习近平多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问题要从政治上来解决”[2]181。用讲政治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注重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政治担当、思维逻辑、道德观念,以此增强政治自信、自觉、自为,使讲政治“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2]426。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的形成,正是扎根于实现伟大梦想和审视时代问题的现实所需,是有力回应国际与国内环境不断变化的必然结果。

二、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的内在机理

“政治三力”作为具有内在结构的稳定系统,其所内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大要素组成了逻辑严谨、联系严密的有序结构,共同构成政治能力体系。

(一)政治判断力是提高“政治三力”的基础型要素

政治判断力在“政治三力”中处于第一位,是政治能力的基础。政治判断力是党员干部从政治高度对问题作出准确判别、明确断定的稳定政治能力。第一,“定基”。即明确作出政治判断的基本前提是什么。作出政治判断的过程也是产生认识的过程。认识不是凭空产生的,政治判断也绝非主观臆断。只有掌握足够的现象素材,才能抓住本质。因此,作出政治判断前应深入调查,获取详尽的材料。“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2]112可通过充分阅读资料、实地考察、调查研究、观察实情等方式获取真实可感、翔实可靠的充足材料。这是作出政治判断的基础条件,也是形成正确政治判断力的基本前提。第二,“定向”。即作出政治判断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明确价值取向是作出正确政治判断的先决条件。提高政治判断力就是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2]392。国家政治安全以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为核心要旨,关乎政治大局和国家安全。党员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应从“大处”着眼,把握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洞察、警觉、辨明、化解威胁国家政治安全的不良因素。矢志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人民利益、人民关切、人民愿望、人民需要作为把握问题的切入点、解决问题的落脚点。第三,“定策”。 即提高政治判断力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就是要“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2]392。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政治敏锐性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政治预判性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以政治前瞻性谋划新发展新布局、以政治鉴别力明辨是非善恶。提高政治判断力的根本之道是涵养理论思维。“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1]483涵养理论思维有助于作出精准的政治判断。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涵养理论思维、提高政治判断力的首要方法。理论思维具有导向性、诠释性、规范性、透视性、批判性等,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对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关系处理、政治局面驾驭、政治风险防范等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精准把握时代特征和发展大势。

(二)政治领悟力是提高“政治三力”的驱动型要素

政治领悟力为提高“政治三力”提供驱动力支撑。领悟即领会、理解、解悟。政治领悟的对象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党中央精神,政治领悟的要义是对领悟对象的精准把握。政治领悟力反映政治主体对政治的认知、感悟能力,属于思维层面的能力范畴,既是对政治判断专业性、渐进性的升华及深化,又为有效、坚决的政治执行筑牢基础。党员干部的政治领悟力主要取决于其思维能力和理论学习的能力,任何方面的缺失或不足都将局限、制约其政治领悟力。一方面,思维能力是提高政治领悟力的架构支点。其中系统思维是党员干部首要具备的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要求从相互联系、内在结构、功能属性等方面对认知对象作出系统考察,从整体上分析其基本特质、关系实质、规律性质等,以实现对认识对象的准确把握。“系統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12]117党员干部在领悟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时,应综合研判政治形势、准确把握实际国情、聚焦履践政治使命。这种思维属于生成式的,旨在使党员干部领会、吃透党中央精神,增强政治定力,不折不扣履行政治责任。另一方面,理论学习是提高政治领悟力的架构重点。加强理论学习与提升辨识表象、判断是非、廓清认识的能力呈正相关。提高政治领悟力的根本方法是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增强综合理论素养,理解并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学习并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理论自觉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信仰,主动外化为坚决的政治执行和政治实践。通过理论学习,党员干部可以加强理论知识储备,磨练意志心性,发挥先锋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应时刻以宗旨意识加深政治领悟,用自我对照、自我反思、自我内观、自我激励的方法,把“学、思、悟、行”相互融通,达到提高政治领悟力的目的。政治实践则是领导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强化思维能力、主动学习理论的根本途径。

(三)政治执行力是提高“政治三力”的标尺型要素

政治执行力是检验政治能力的关键,是衡量“政治三力”的可靠标尺,侧重于落在实处的效能。政治执行力既是政治判断和政治领悟的行为表达,又是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领悟力的实践旨归。第一,“为”与“不为”的判定依据是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等。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政治执行”作为党“任人唯贤”的选拔标准。“要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表对标,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2]392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政治执行力的客体,构成党员干部“为”与“不为”的内容区域边界,意味着党员干部在政治执行时要对标对表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防止“逾界”、强化“定界”、自觉“守界”。第二,“如何做”与“优化做”是政治执行的重点。“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15]党员干部是“如何做”落实的实践主体。政治实践主体通过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掌握精度、政治事务的判断准度、国家治理的发展进度、危机险局的应对程度等政治执行的“输入性要素”,塑造治理效能的“输出性结果”。党员干部要时刻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承担政治责任。人民群众是“优化做”效果的反馈对象。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对治理体系的拥护、对政治有序参与的意识、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是检验政治执行力到位、归位、在位的有效反馈指标。“人民群众通过自身的政治参与实践推进相关资源的输入和累积,领导干部基于自身政治能力建设的体系性要求进行吸纳并走向实践输出。”[16]同时,遵守党的纪律是政治执行的重要保证。只有遵守、维护党的纪律,严明、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能确保政治执行力的有效、优效,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高效、显效。

三、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的时代伟力

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以开拓的时代视野突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智慧、以科学的学理思辨展现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内化、以连续的历史叙事融合中国共产党讲政治的百余年经验。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契合党的自我革命的本质要求,指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行动方向,夯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思想根基,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迸发出强劲的时代伟力。

(一)契合党的自我革命的本质要求

“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2]301进行自我革命旨在提高党的政治能力和党的政治建设质量,使党始终保持“自身硬”。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契合党的自我革命的本质要求。第一,自我革命是党于思想层面提高政治能力的自觉思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即人民立场,基本观点即关于自然、社会、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基本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政治属性、鲜明特征、使命任务、理论形象等,能够提高“政治三力”,进而淬炼党员干部的自我革命精神。第二,自我革命是党于实践层面提高政治能力的自觉行动。实践行动彰显政治品格。“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2]21览观百余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从理论同源性、时间接续性、内核传承性中突显中国共产党的勇气、决心、担当。“主动检视自我、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17]提高“政治三力”能够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锻造党员干部的自我革命意志;反之,党的自我革命也为“政治三力”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提高提供方法论基础。

(二)指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行动方向

路标指引决定前进方向。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是锻造新时代好干部的思想动力和行动指针。这一理论系统深化了党员干部对政治能力建设规律的认识,使其将提高“政治三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应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把握“政治三力”与干部队伍建设之间的联系。卓越的政治能力是政治体系追求的价值目标,提高“政治三力”既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题中之义,也是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有效路径。习近平指出:“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6]215“政治三力”包含的三大要素不仅是政治能力的具象化、标识化、指征化,也是动态强化党员干部“整个能力有机体”的核心型要素,发挥着调动与激发党员干部勤思索、知差距、求上进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应以普遍联系、运动发展的辩证逻辑正确理解“政治三力”。另一方面,应以系统观念把握“政治三力”能力体系内在的運行逻辑。其关键在于做好涵义阐释与机理透视。涵义阐释是把握本质、识别表象的前提条件,主要是对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大要素的语义溯源和基本界定,回归核心词本身的基本构成和特征解读。机理透视聚焦“政治三力”能力体系内部要素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揭示其内在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配合性及其对政治能力建设的影响规律。这有助于根据“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大要素的内在结构及运行逻辑,发挥其在确定选人用人导向、考察干部政治素质、制定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正确的政绩观、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等工作机制中的指导作用。

(三)夯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思想根基

“民齐者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夯实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思想根基,体现着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持续推动中国共产党人有准度、有温度、有厚度的政治践行。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将提高“政治三力”的着力点和立足点始终放在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上。“人民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人民利益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尺。”[18]具体而言,一是心怀人民关切,提高政治判断“准度”。要求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准确与人民的实际困难和内心要求“共情”,切实与人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活业态“共境”,并基于此作出正确的政治判断。二是回应人民所需,提高政治领悟的“温度”。党员干部要学好悟透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领会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处理问题抓住症结并联系实际情况,“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2]223, 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工作实效。三是增加人民福祉,提高政治执行的“厚度”。党员干部既要严格对标对表党中央精神,有实干、敢干的政治作为,又要勤于、善于总结经验并运用规律,从人民的劳动实践和美好需要中汲取力量。

(四)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产生是中国共产党强大有力的政黨能力与执政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习近平指出:“一定要认清,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是我们自己的,不是从哪里克隆来的,也不是亦步亦趋效仿别人的。”[1]190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作为世界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发与成熟绝非一蹴而就,其中过硬的政治能力是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价值旨趣和实践旨归。习近平关于“政治三力”重要论述的出场,有利于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坚守和践行“国之大者”的崇高使命,有利于进一步锻造和历练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有利于深层次塑造和融洽精诚合作的政党关系。同时,还要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具备的协作团结、共识凝聚、人民至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独特优势更好地挖掘并呈现出来,实现由“政治三力”架构的政治能力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耦合与同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1.

[6]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8]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6.

[10]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3.

[11]胡锦涛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55.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3]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1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8.

[16]胡洪彬.“政治三力”:内涵界定、生成逻辑与系统提升[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1):9-18+213.

[17]钟龙彪,王俊.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论述的三维探论[J].理论导刊,2023(12):4-12.

[18]万成.习近平关于心怀“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鲜明特质和价值旨趣[J].理论导刊,2021(10):4-9.

【责任编辑:何妮】

猜你喜欢
自我革命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
新时期林业企业政工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自我革命”是一种政治勇气
反腐败“成绩单”令种种质疑论调不攻自破
简政放权,“自我革命”从国务院开始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从《论十大关系》看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有德者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