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单元整体,有序推进复述教学
——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

2024-06-04 02:46倪金虎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4年13期
关键词:衙役

□倪金虎

复述是指理解、内化、重组语言材料,并将其表达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对于复述,统编教材在各个学段都安排了相关练习。其中,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在第一学段“借助提示讲故事”的基础上,首次引导学生集中学习复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并没有把复述故事作为教学的重点,且忽视支架的搭建,导致复述沦为机械的课文背诵。同时,由于缺乏整体意识,教师还容易忽视单元各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每篇课文割裂开来,使学生的复述能力无法得到提升。那么,该如何更好地依托统编教材展开教学?笔者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尝试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

一、立足单元整体,精准确立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以单元为依托,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并将单元语文要素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分布在各个板块中。对此,教师要树立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厘清单元内各个板块要达成的能力要求,建立彼此之间的关联,精准确立教学目标。

围绕“复述”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审视教材,本单元共编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两篇精读课文,《方帽子店》《枣核》两篇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在课后习题中分别引导学生借助表格、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有序复述故事。略读课文则在课前设置了阅读提示,让学生借助学到的方法复述故事。其中,《方帽子店》一课要求学生对故事中最意想不到的那部分内容进行复述,旨在复述一个片段。《枣核》一课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复述全文。此外,在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进一步明确了复述的要求和复述时可以采用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第三题则从语用角度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指导,告诉学生复述时应如何转述人物的话。由此,从学方法、用方法到总结方法、强化方法,能力要求梯度上升(如表1)。

表1

在厘清了各板块要达成的能力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后,教师确立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将故事中的情节完整、有序地复述出来。在此基础上,搭建教学支架,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式复述故事。

二、搭建教学支架,有序推进复述教学

如前所述,统编教材中单元内容的编排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在精读课文中教授学生复述的方法,在略读课文中鼓励学生迁移运用习得的复述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复述,有序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基于教材的设计原则,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搭建支架,助力学生学会复述。

(一)充分利用教材支架

对学生而言,读懂故事并不难,但要详细复述故事内容,做到有条理且不遗漏重要情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降低学生复述的难度,教材特意在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中提供了表格和示意图两种学习支架。教师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学习支架的用处,以解决学生复述的难点。

以《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课后习题中的表格旨在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顾客和裁缝的不同表现,在此基础上详细复述故事内容。教师可以对课后习题的要求进行细化,指导学生按照“默读段落—圈画体现人物性格的词—填写表格—复述情节”的流程,完整复述第一天的故事。然后,学生根据这一方法,继续选择其他时间,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尝试自主复述那一天的故事。

教师以课后习题中的表格支架为依托,对复述的要求进行拆解,让学生先学习如何运用支架复述一部分情节,再自行运用支架复述余下的故事情节,分步完成整个故事情节的复述。这样既解决了三年级学生难以完整复述整个故事的难点,又使学生学会了在复述时使用表格支架,为后续在略读课文中迁移运用这一支架奠定基础。

(二)合理迁移已知支架

统编教材重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略读课文时迁移运用习得的方法,突破学习难点,巩固知识与技能。比如,作为本单元第一篇略读课文,《方帽子店》与前一篇精读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都是根据时间变化展开故事情节的。教材这样安排,是想让学生继续借助表格支架来复述《方帽子店》一课的故事情节。为了降低复述的难度,课文只要求学生复述最意想不到的情节,从而激发学生复述故事的自信心,破解详细复述这一难点。

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内容,让学生选出自己最意想不到的情节,并圈画该情节中人物的表现,摘录关键词;然后出示表格(如表2),辅助学生自主复述这一情节。由此,借助略读课文,引导学生从“学方法”转向“用方法”,将习得的复述方法在实践中内化,真正提升复述能力。

表2

(三)自主选择合适支架

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枣核》一课依据时间和地点两种要素展开故事情节。课上对复述的要求从单一情节复述发展为全文复述。由于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复述经验,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放手,给学生较多自主阅读和练习的时间。具体而言,学生先初步交流故事内容,感知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再回顾前几课学到的复述方法;接着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复述故事;最后交流汇报。

教师在课堂反馈中发现,经过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自主选用合适的支架复述故事。有的学生结合示意图和文字,根据地点的变化,按照“村子—县衙—村子—大堂”的顺序复述故事;有的学生借助表格,通过抓关键词,简单罗列枣核、衙役、县官的表现来复述故事。学生复述的故事有条有理,复述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三、融合单元内容,逐步提高复述能力

统编教材中,单元内部各个板块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前后联系的。教师不能只依靠课文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还要重视其他板块的教学,将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习作等板块与课文融合在一起,逐步帮助学生掌握复述方法,提高复述能力。

(一)掌握方法,内化课文语言

复述不是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而是将课文语言进行内化再表达的过程。因此,学生还需要掌握将文本信息转化为自己语言的方法。

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三题借《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中的几次对话,引导学生学习转述的方法,感受转述人物的话能使复述更加完整、清楚。教师可以将这一内容融入《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的教学,先出示该题中的示例(如图1),让学生比较两句话的异同,交流转述的方法;再出示文章中的句子,指导学生练习转述;最后让学生尝试使用转述的方法复述文中某一天的故事。由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而有条有理地复述故事。

图1

(二)反复训练,强化方法运用

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不是依靠一两堂课的学习就能达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基于此,除了要利用好略读课文,让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强化学到的复述方法,教师还可以借助口语交际、习作等其他板块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例如,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记住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增加复述故事的环节,让学生说说其他同学讲的故事中有哪些吸引自己的情节。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别人讲故事的习惯,还能帮助学生强化复述的方法,并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的复述内容。

(三)梳理方法,形成系统性理解

经过几次复述实践,学生对复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复述方法,但他们脑海中的知识是零散的,没有形成体系。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学到的复述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将这些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复述能力。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栏目梳理总结了复述故事的基本要求,归纳了从本单元学到的复述方法,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运用这些方法。教师可以借助“交流平台”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中与复述相关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本单元的复述与之前单元的讲故事有什么不同;也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分别运用了什么复述方法,说说这些方法在复述故事时的作用,了解不同方法适用的文体;等等。由此,学生通过梳理,对本单元提出的复述要求和使用的复述方法有了系统性的理解,为今后主动迁移运用习得的复述方法奠定基础。

复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教师需要依托单元语文要素,循序推进复述教学,让学生有法可循,并逐步将习得的复述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复述能力,为下阶段的复述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衙役
猫王
油炸馓子
衙役卖画
乖嘴衙役
你对衙役知多少
贪癖
吹牛的衙役
说说清代衙役
圆扁子与临时工
生动有趣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