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清代衙役

2012-04-29 23:24:59整理/詹吉锐
文史月刊 2012年7期
关键词:规费灰色收入衙役

整理/詹吉锐

当下,全国人民都对公务员“趋之若鹜”,拼命想挤进这个队伍。其主要原因,无非是“工作稳定、待遇不菲、旱涝保收、社会地位高”。但是,你可能不相信,在清代,其最基层的“公务员”——衙役,大多数是不发工资的“临时工”。与我们今天的公务员恰恰相反,他们不但没有工资,而且社会地位低下,处处受人鄙视。

清代州县的差役,是办理衙署内部杂务和行政外勤事务的人员,通俗来讲,就是抬轿、做饭、抓人、看门、验尸、保安等等。州县的差役规定人数很少,一般为每州县60至100人(一个市才100号公务员肯定不够用)。这些名额内的衙役是正身衙役,按照规定,每年可以拿到4至6两的工食银。但实际上这点钱一般情况下不能拿到手,毕竟克扣饷银是清代官员的绝活。即使是碰到一位万年一遇的好长官,工资全数发还,这点钱也实在难以维持生活(清乾隆中后期一石大米就要纹银2两左右),一年下来的工钱仅能买米500斤,自己生活都难,更不要说养活一家子。

可是,即使是被长官贪污了,这些衙役毕竟还是有法定的工资,怎么可以说是“没有工资”呢?不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为了控制州县的财政支出,清代州县的衙役定额很少,然而“州县事剧役繁”,于是“必借其力,势不能无”——意思就是说州县招募了大量的临时工来应对繁杂的事务。

这些额外招募的衙役人数是远远超过定额,如嘉庆间四川“各州县粮快两班多至千人”,又如当时四川巴县的“白役”比例更是一度高达95%。因此,清代的衙役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超编人员。

他们虽称为“衙役”,贵为“公务员”,却没有工资,吃住也要自己解决,而工作又不稳定,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州县事务繁忙就呼叫他们支援,事情忙完,您该干嘛干嘛去——就是一群没有工资的“临时工”嘛。

当下,我们拼命挤公务员这座独木桥,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为了能谋个一官半职。那么,清代衙役这些“公务员”们不顾工资少甚至是没有工资而忙活,是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呢?

清代的户籍制度规定,民众要分为良民和贱民,其中“奴仆和娼优为贱”。虽然衙役不属于贱民,却被定位为‘贱役”。在统治者眼中,衙役是在为官府服徭役,是政府的行政奴才。奴才自然就是低等人,所以,他们的子孙三代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准捐纳买官,就是三代不能为官。

而因为没有固定的工资,为了生活,这些衙役只能将手伸向普通百姓,靠各种勒索、坑蒙拐骗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于是,普通百姓视其为毒蛇猛兽、虎豹豺狼。

在这样的环境下,衙役自然就成为人们眼中人品卑劣、靠勒索为生的“贱役”。

显然,衙役这群“公务员”地位低下、仕途渺茫,和我们今天的公务员有着天壤之别!

那么,为什么在既没有工资、也没有政治前途、社会地位又低下的的情况下,还有那么多人愿意从事这个职业呢?这些人,宁愿受人歧视和没有工资为县太爷打工,是因为他们有巨额的灰色收入。

他们的主要收入来自陋规,只要有派差,就能得到各种各样的规费。这些规费的名目五花八门,只要是衙役经手的事情,都要收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诉讼费用。如果你想和人家对簿公堂,那么,你要准备讼案送审费、衙役劳务费、代写书呈费、状纸费、证人传唤费、误工费、结案费、路费等等乱七八糟的费用。

以晚清梁山县的官方收费表为例,即使是一场流程简单的官司,原告和被告都要出钱5两以上。如果是涉及财产纠纷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官司,那费用就相当大了,这些衙役会根据数额的大小和当事人的容忍程度来“灵活”收费(案件对你越重要,收费越贵)。这些费用,全部为州县长官和衙役瓜分。所以,靠这些灰色收入,衙役每年都能获取上百两甚至是数百上千两的银子。

他们就是一群没有工资、地位低下却有高额灰色收入的寄生虫。

猜你喜欢
规费灰色收入衙役
衙役卖画
故事大王(2019年6期)2019-07-15 03:34:40
清代两淮盐业中的官商利益博弈
盐业史研究(2018年3期)2018-12-12 11:10:04
浙江财政体制改革对港航规费收缴模式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水运(2016年12期)2017-02-21 15:33:45
摆设
杂文选刊(2017年2期)2017-02-17 20:37:35
水务规费征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科技资讯(2015年17期)2015-10-09 22:00:55
吹牛的衙役
灰色收入之谜
灰色收入
文苑(2011年11期)2011-08-09 08:51:44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规费计取的探讨
山西建筑(2010年27期)2010-08-15 00:51:18
生动有趣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