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婷
摘要:转型金融是近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诞生的新型金融模式,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多重促进作用。当前,济南发展转型金融已经具备一系列基础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境,主要体现在转型金融战略规划尚不清晰、转型金融供需缺口风险正在积累、转型金融激励驱动机制缺位、转型金融基础设施相对不足等。为此,需要通过加强转型金融顶层设计,提升转型金融供给能力和水平,为转型金融提供激励机制,完善转型金融基础设施等,促进济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济南;转型金融;绿色低碳
中图分类号:F832.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4)02-0087-09
“双碳”目标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衍生出巨大的投融资需求。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使命。济南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奋力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当标兵作示范”的新要求,2024年提出要“努力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当好引领示范”。在这一背景下,济南如何发展转型金融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项重要且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转型金融的内涵与界定
转型金融是近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变化过程中诞生的新型金融模式,有其特定的内涵,其作用、原则、标准、类别也已形成了基本框架。201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转型金融:引入一个新概念》,首次提出广义的转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概念,指在经济主体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进程中,为它们提供融资以帮助其转型的金融活动。[1]与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相比,转型金融的涵盖范围更广,除了与气候及环境相关的融资活动,也包括与经济、社会、人文、健康等多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融资活动。
一般认为,转型金融主要是为支持各类碳密集的经济活动、市场主体等降碳转型所开展的投融资活动。[2]地方实践中,浙江省湖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转型金融的相关政策,提出“转型金融是专项为碳密集行业低碳转型提供金融服务的创新工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市场机构、行业协会、智库等发布了转型金融的基本框架,对转型金融的作用、原则、标准、类别等进行界定。目前来看,国际上对转型金融的界定标准尚未统一(见表1),但其共通之处在于都把转型活动的识别作为界定转型金融政策框架的核心问题,即通过判别哪些活动属于转型金融支持对象来明确转型金融的范畴。具有共性的界定标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可替代性,即经济活动没有可行的绿色替代方案。二是碳减排的明确性,即要对碳排放轨迹有明确承诺,或者有科学的、可量化的减碳转型战略。三是避免碳排放锁定性,如果未来出现可行的绿色替代方案,现有的支持不应成为未来替代方案的阻碍。四是转型范畴广泛性,“转型”标签既可以用于经济活动或资产層面,也可以用于市场主体层面。转型金融不仅支持那些在转型中受益的主体,也为那些在转型中处于困境的主体提供融资,帮助它们走出困境,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转型金融促进济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发展转型金融是平衡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对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发展转型金融有助于促进产业绿色蜕变
产业绿色化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标志。根据《济南市“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到2025年,济南要基本形成“千百亿”绿色产业体系。而这些产业不仅包括“纯绿”或“接近纯绿”的新项目,更包括大量原有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绿色蜕变,这就急需充分发挥转型金融的积极作用。当前,随着绿色金融愈加规范,对经济活动的绿色、零碳要求也愈加明确,比如中国人民银行主持修订的新版《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征求意见稿)已经剔除了清洁煤炭技术等化石能源相关的高碳项目,因此,有大量高碳行业被排除在绿色金融服务范围之外。[4]转型金融的重要作用就在于通过运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支持传统的高排放高耗能行业向低碳和零碳方向转型,这也是转型金融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因此,转型金融的发展壮大能够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更新换代,促进高排放产业主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或采用创新手段减少碳排放,有效推动产业结构生态化,特别是促进济南当前钢铁、建材、化工、铸造、加工制造等重点高排放行业实现技术升级与绿色转型,提升高碳行业的环境绩效,为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二)发展转型金融有助于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能源结构转型是低碳转型的核心问题。近年来,济南持续推动能源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但从整体能源结构和电力结构来看,仍然是化石能源占主导,2020年济南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只有2.9%,清洁能源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11%。应当意识到,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和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改变。金融既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又不能简单过快地退出传统能源领域,需要通过对更高标准、更高效率产能的支持,引导对传统落后产能的“减量替代”,从而逐步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在这方面,相比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可应用于碳密集和高环境影响的行业、企业、项目和相关经济活动,其服务对象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对达到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标准的领域和项目继续给予支持,可以更好地满足大规模的能源结构转型的投资需求,在保障能源供给的同时促进能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朝着“双碳”目标稳步迈进。
(三)发展转型金融有助于促进生产效率提升
转型金融将激发全市创新活力。转型金融可以通过金融筛选功能,引导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促进企业进行清洁技术开发与应用,将推进济南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以及区域经济结构深层次变革,促进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型金融有助于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大量的人才团队、专业机构与技术保障。这一过程中,转型金融能够形成明确的融资导向,引导更多要素资源配置到转型活动上,成为引导社会资源、推动环境治理与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转型金融兼具环境效应、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将为符合大众利益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融资供给服务体系,通过信贷、债券、信托、基金等重点领域的创新发展,可以集聚各方面专业人才与智力支持,同时带动劳动、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更高效部门,进而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效能。此外,转型金融将显著改善社会福利水平。通过提升环境质量和经济质量,转型金融能够带来“环境红利”效应、技术扩散效应、就业效应及经济乘数效应,更多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四)发展转型金融有助于缓解经济转型风险
一是缓解高碳行业经营风险。在实体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政策、技术和市场认知的变化,融资短缺将给某些企业、产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但当前绿色金融支持的经济活动仅占全部经济活动的7%,大量高碳行业进行低碳转型被排除在绿色金融支持之外。根据中金公司测算,包括电力、交通运输、建筑、钢铁、农业、水泥、化工等在内的重点排放产业碳达峰所需的投资总量为22.3万亿元,而要实现碳中和,则资金需求量将高达116.5万亿元。对济南而言,无论是工业强市战略下推动传统工业等高碳排放行业绿色转型,还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下各类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项目的交易或流通,都涉及规模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在当前发展阶段,转型金融在缓解高碳行业资金压力与经营风险方面将发挥突出作用。
二是缓解财务与金融风险。经济绿色低碳化转型必然增加高碳行业的成本,导致一些企业经营困难,这又进一步帶来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和搁浅资产。当前金融机构持有大量高碳行业资产,随着“双碳”工作的持续推进,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越来越大,如处置不当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对此,转型金融可以有效匹配拥有明确转型目标的企业融资需求,有效激励企业付出切实有效的节能降碳行动,助力其技术升级,进而推动行业层面平稳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尽早着手应对“双碳”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大力发展转型金融,在不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推动企业循序渐进地从高碳行业退出,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和绿色发展的转型。
三、济南发展转型金融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困境
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济南发展转型金融提供了广阔舞台,济南发展转型金融已经具备多方面的基础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境。
(一)济南发展转型金融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济南抢抓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机遇,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发展绿色转型金融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经济和制度基础。
1.绿色低碳理念已成共识
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低碳城市、气候适应性城市“双试点”,济南市“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5.8%,碳排放强度下降32.3%,均超额完成山东省下达的考核任务,下降幅度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济南提出“强、新、优、富、美、高”的奋斗目标。“美”,就是实现生态环境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一方面,绿色生产不断扩面提质。济南持续深入实施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不断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强化污染治理,当前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消耗强度大幅降低,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幅达到27.7%,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另一方面,绿色生活方式逐步推广。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加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低碳日、泉城环保世纪行等主题宣传活动,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营造全社会节能降碳的浓厚氛围。当前绿色建筑在新建民用建筑中比例达到10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4%。
2.经济绿色化转型正在加速
近年来,济南市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重大区域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研究起草碳达峰行动方案,谋划建立“1+N”政策体系,积极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绿色领域高效配置,助力全市经济绿色化转型。一是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通过标杆引领,开展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既“腾笼换鸟”又“净笼迎鸟”,深化节能降碳步伐,东部老工业区的“创智谷”孵化基地、新材料环保产业园、“四新”产业园等一批转型发展项目落地开花。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注重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建立健全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推进体系,加快构建储能、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先进电网“五能一网”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了一批节能环保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等绿色优势产业。2023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8.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9.08%,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独角兽等优质企业总量达到5818家,新增和总量均居全省第1位。三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高标准建设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设、智能制造三大国际产业集聚区,国家级绿色工厂(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总数达到36家。2023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由年初的1301个调增至2413个,省内首个“零碳工厂”主体完工,完成新一轮“四减四增”3年行动,获得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优良等次,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进一步增强绿色产业竞争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新动力。
3.绿色金融服务持续拓展
金融业是济南的支柱产业。2023年,济南金融业增加值1081.7亿元,同比增长6.5%,占GDP比重为8.5%,总量居全省第一。2023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8家,居全省首位。一是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逐步扩大。2021年7月,济南市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意见》,作为济南市绿色金融领域首个指导性文件,提出构建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对接机制、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对绿色贷款进行贴息和风险补偿等14条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提升绿色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二是积极探索新的金融服务工具。为了提高碳减排金融政策工具落地精准性和成功率,济南积极探索碳金融,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10类43个领域挖掘碳金融重点项目,建立碳金融重点项目库,支持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截至2022年3月,共筛选项目31个,融资需求47.68亿元。济南市20家银行机构中有6家机构申请了前两批碳减排支持工具,共计12个项目,13.2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9.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4.转型金融制度支撑愈加稳固
当前全国转型金融都处于积极探索并加速发展阶段,山东省与济南市也主动谋划,在发展转型金融方面形成共识。《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探索在碳账户、转型金融、碳足迹管理等领域开展试点,建立与低碳转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制定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探索发展转型金融,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传统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创新开展可持续发展关联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等转型金融产品”。《济南市“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中,也明确强调“深化转型金融研究,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近期,济南市印发《济南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提出“积极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建立‘两高行业重点企业碳账户,并逐步推广到全行业。”整体而言,发展转型金融已经具备比较扎实的制度保障。
(二)济南发展转型金融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济南发展转型金融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战略规划不够清晰、供需不平衡、驱动机制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
1.转型金融战略规划不够清晰
在“30·60”目标要求下,济南转型金融发展顶层战略规划急需明确。一方面,围绕“双碳”约束下的经济转型,当前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与碳达峰工作规划已经基本明确,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制定更加具体、广为人知的降碳发展目标与实施标准及计划,为吸收集聚更多的转型投融资提供政策指引。同时,降碳政策还需要与济南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空间规划等进行有效对接,这些内容在当前还不明朗,将导致一些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提供转型投融资服务时受到约束限制,使得包括煤炭、石油以及仍然使用高碳技术的石化、钢铁、水泥、铝等制造业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也有可能带来“漂绿”风险。另一方面,对金融机构来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融资任务需要明确。未来几十年,绿色低碳转型将嵌入所有经济活动的内核,成为投资、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决策的核心逻辑。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也将从不可持续的资源高度依赖型转向持续迭代的技术创新型。“双碳”目标意味着实体经济层面电力、交通、建筑和工业等部门必须实现大规模去碳化,争取大多数产业实现自身的近零排放,这涉及到巨量资金。因此,需要进一步使总量目标清晰化,并建立一套有关碳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参数、指标体系及计量、测算的框架,这样才能切实做好各项任务规划和投资引导。
2.转型金融供需缺口风险正在累积
在现有体系下,绿色金融目录中并没有完全容纳转型类经济活动,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经济活动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支持,这种转型金融供需缺口涉及总量、结构和质量等方面。总量方面,济南在转型金融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转型金融的资金总量以及占整体金融的资金比例仍较低,难以满足“双碳”目标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调研发现,属于“两高一剩”行业的许多企业不管能否转型,其授信都被压降,哪怕这些企业有转型意愿以及很好的技术路径来实现转型。结构方面,转型金融产品供给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多元化主体的多样化需求。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工程,从技术升级到产业转型,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到能源革命,从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到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每一项都包含着大量期限、规模、属性、回报能力、运营机制、服务对象各异的投资需求,从而也需要对应不同的转型金融产品与之匹配。而当前济南转型金融正在起步,广义上的绿色金融工具丰富性也相对不足,主要以绿色信贷为主,绿色债券、绿色基金正在拓展,债权类工具和股权、保险类工具较少。质量方面,转型金融供给能力有待升级。相对于绿色金融更多适用于静態式标准的纯绿项目,转型金融往往是基于动态技术路径标准提供服务,这其中各类项目中都涉及哪些环境保护政策,绿色规划应适用于哪些产业,这些产业的融资需求和风险特征是什么,其收益来源的产生机制是什么,以及如何准确识别评价绿色项目风险等,都需要进行专业评估以获取精准认识。而在当前转型金融业务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不够的情况下,就更难以为经济转型特别是各类降碳低碳绿色业务提供精准有效、高质量的多元化、个性化金融服务。
3.转型金融激励驱动机制尚需完善
从我国金融业的现状来看,虽然已经提出转型金融的基本框架,但激励驱动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从济南层面来看,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已经实施了很多金融政策激励措施,如为绿色贷款提供担保、贴息,以及有政府背景的绿色基金等,但这些工具都还没有应用到对转型活动的支持上。一方面,政府政策驱动作用还没有释放。虽然山东省、济南市的相关文件中都强调“发展转型金融”,但实践中还没有从政策和法律环境方面建立对转型金融活动的激励机制,使得一些转型项目投融资的可获得性仍比较困难。同时,在广义绿色金融领域,当前的金融激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资的积极性,但激励的力度和覆盖范围仍然不足,对绿色项目中的低碳、零碳投资仍缺乏特殊的激励。另一方面,转型金融市场主体缺乏内生驱动力。以转型信贷为例,从经营机制来看,商业银行资金使用的盈利目的使其注重短期回报,这与许多转型项目较长的建设和运营周期发生匹配难题;从经营回报来看,有大量转型项目投入运营使用后前期收益率较低,使得投融资活动成本平衡困难;从专业技能来看,商业银行也在进行绿色化转型,其中缺乏一批了解绿色技术、熟悉转型项目业务模式的信贷和客户管理队伍,对转型项目的评估和融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一系列因素使得转型金融发展缺乏价值驱动因素,潜在的融资需求存在转化困境。
4.转型金融基础设施不足
转型金融的基础设施包括转型核算体系、信息披露制度、绿色评价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等,是转型金融业务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比如,企业或重大项目的转型经营状况如何,要看其“碳资信”,即企业或项目的“绿色含量”和碳减排情况,这既需要明确的转型核算体系,也需要相对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从一些国家的做法来看,在转型核算体系分别采用了目录法和原则法来确定转型活动的边界,虽然方法不同,但其界定内容与标准较为相似,都强调动态过程中企业、项目、技术等有较为明确的降碳路径,将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同时,在强化信息披露方面,一些国家提出要求企业、项目等披露碳排放和碳足迹信息,特别是要对棕色或高碳资产的信息进行披露。根据这些信息,金融机构通过计算其环境风险敞口和碳足迹信息,进而管理经济转型风险,真正支持实体经济减碳。从国内来看,全国层面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正在完善各类配套基础设施,政策制定部门、管理部门及行业自治组织都在加快绿色金融相关规则和标准的完善,未来转型金融同样需要同步配套。还需要形成统一的统计指标、核算体系、信披标准、评价体系,使金融资源的配置更有针对性,从而保证配置的效率。
四、济南发展转型金融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以转型金融促进低碳绿色转型是生产和生活模式的大变革。转型金融未来发展空间很大,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济南市需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基础与转型金融发展优势,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
(一)加强转型金融顶层设计
加强转型金融顶层设计是发展转型金融的首要工作。从国家层面来看,发改委等多部委已出台一系列与转型路径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可作为转型金融规划的编制依据。济南作为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要在转型金融规划方面先行先试,为广阔的转型经济金融活动提供指引。一是规划支持“双碳”目标的转型金融路线图。目标落实到主要产业的中长期绿色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编制棕色产业、绿色产业和重点项目投融资规划。比如在能源行业规划中,明确提出光伏、氢能和储能技术等的投资目标,继续保持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支持力度,大规模进行充电桩等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和部署,同时提出较为确切的非清洁能源退出标准与时间规划。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包括工业低碳化、建筑零碳化、交通电动化、煤电落后产能淘汰等。二是选取重点行业建立转型金融项目标准体系。在国家层面转型金融目录还没有发布之前,可适当从全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降碳预期较稳定的重点行业,建立试行版的转型金融目录,一方面有助于支持市场主体沿着清晰的路径向低碳、零碳和去碳过渡,同时有助于以此畅通重点转型项目与融资渠道的协同机制,并通过重点示范项目以点带面,不断加强转型项目和转型资金对接,持续壮大转型金融实践。
(二)提升转型金融供给能力和水平
一是围绕“双碳”目标发展需求,支持完善转型金融组织体系。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设立转型金融部门、转型金融事业部等专营机构,拓展转型金融业务服务功能,提升转型金融综合经营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发展多元化转型金融板块,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成立财务公司,鼓励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转型金融业务。二是加快推动转型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主动拓展转型金融业务,从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转型金融考评指标体系、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转型金融资产管理等方面创新开拓。不断丰富信贷产品,探索能耗抵押和新能源装机贷款等转型金融业务。积极开展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业务。根据发展需要,可依法发起设立低碳转型引导基金等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推动科技金融、物流金融、能源金融、交通金融等与转型金融接轨,推动实现转型金融服务数字化、精准化、特色化。三是争取将转型项目纳入绿色项目库,与金融平台对接。完善绿色项目库管理制度,將转型项目纳入绿色项目库,支持转型企业对接金融资源。通过绿色金融平台,对接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的融资服务以及政府激励措施,保证社会资本充分参与低碳、零碳建设。四是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推进转型金融发展的国际合作。要进一步重视国际合作,推动转型金融产品和工具与国际接轨、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以及参与国际转型金融标准制定等。
(三)为转型金融提供激励机制
通过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提高金融服务转型发展的战略意识和实际能力。一是大力提倡科技赋能。数字服务渠道突破了时空限制,使金融机构能以较低成本下沉服务、触达大量分散的小微企业等普惠群体。而大数据的综合运用也极大地减少了银企信息不对称,使金融机构得以通过精准画像更好地识别客户,增强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可得性,降低“洗绿”风险,以提高各行业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因此,济南应抓紧全国首个科技金融试点城市的机遇,不断探索科技在转型金融领域的应用,搭建科技、转型、金融三者互促发展平台,鼓励科技金融产业园积极开发转型金融政策。二是借鉴绿色金融现有的激励机制,结合转型活动特征构建支持转型项目的激励机制。理清财政、银行和环保等多部门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转型投融资项目的政策规则和制度体系,可适当采取担保、贴息、新能源指标、土地使用甚至实行差异化电价等措施鼓励开展转型金融业务。同时,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项目可行性论证机制,提高投融资服务质量和效益,对优质资本形成鼓励和吸引。三是完善转型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将转型金融绩效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明确转型融资在发生信用风险时的优先受偿,给予转型融资更宽松的呆坏账核销政策,及时化解处置风险。此外,还应建立对金融机制发展转型金融不力的惩罚机制,督促金融机构常态化、制度化、规模化开展转型金融。
(四)不断完善转型金融基础设施
完善转型金融基础设施,需要政府部门、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在制度供给上共同发力。一是加快提升转型核算能力。按照国家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有关要求,执行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做好碳排放和碳汇统计核算。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与监测能力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加强关联分析和融合应用,强化碳排放数据监管职责落实,提高监测、计量、核算的准确性。二是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出台碳减排工具信息披露标准,制定规则分步实施。一方面,被投企业和项目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是低碳投资决策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开展充分的环境信息披露,围绕碳减排贷款,明确如何测算其带来的碳减排量,制定可操作和可追溯的测算方法和披露流程。同时要建立公共环境和气候数据平台,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对转型金融的评级和认证,通过信息披露,使金融机构业务的透明度提升。三是循序渐进地构建转型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做好转型风险防控工作,动态监测碳价波动等场景下对高碳资产的减值影响,指导金融机构开发与转型风险相关的压力测试工具,做到精准测试与应对。
參考文献:
[1]刘瑶,张斌,张明.中国式转型金融:典型事实、发展动力与现存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2023(12).
[2]种高雅.转型金融的界定、原则框架与特征——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J].西南金融,2021(9).
[3] Aayush Tandon.Transition Finance:Investigating the State of Play--A Stocktake of Emerging Approaches and Financial Instruments[R].Environment Working Paper No.179.
[4] 王韧.“双碳”背景下我国转型金融的发展路径探究[J].理论学刊,2022(6).
(责任编辑:何爱云)
The Path of Developing the Transition Finance to Promote Green,
Low-carb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Jinan
ZHAO Tingting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Jinan 250100)
Abstract: Transition finance is a new model beneficial for green, low-carb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t present, Jinan has a series of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ition finance, but it also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containing unclear strategic planning, the accumulation of risks of supply and demand gap, the absence of incentive driving mechanism, and the relative inadequacy of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improve the supply capacity, provid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optimize the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Keywords: Jinan; Transition Finance;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