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袁舒
【摘要】 目的 研讨预防性护理在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行机械通气的54例RF患者,以随机数表法为依据完成分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比较2组不同干預阶段的动脉血气[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和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2)]、通气相关指标(日排痰量、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PaO2及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排痰量多于对照组,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日调查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RF患者动脉血气,减少VAP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满意度及整体通气效果有提升作用,值得推荐。
【关键词】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预防性护理;动脉血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9-0089-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RF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严重肺通气或(和)换气功能障碍,可继发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及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目前临床针对RF的救治主要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和干预,通过缓解疾病症状,挽救患者生命[1]。机械通气是国内医院逐步推广的一种辅助通气技术,在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通气状况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在通气期间有一定概率引发VAP等并发症,给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带来不利影响[2-3]。故加强对RF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及VAP预防尤为重要。预防性护理属于现代护理学倡导的新型临床服务策略之一,能够根据既往经验以及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各种护理问题,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加强对各种不良事件的防范[4]。本研究以54例RF机械通气患者为例,探讨了预防性护理在改善该病患者动脉血气以及预防VAP发生等方面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行机械通气的54例RF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27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27~83岁,平均(62.39±8.52)岁;疾病类型,原发性RF 17例,重症肺炎致RF 10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29~81岁,平均(61.48±8.33)岁;疾病类型,原发性RF 19例,重症肺炎致RF 8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有机械通气指征;持续通气超过48 h。
排除标准:伴严重肝肾功能或心血管疾病;血流动力学异常;恶性肿瘤;严重精神认知障碍等。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给予吸痰、导管定期维护等处理,并对症处理并发症,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具体包括:(1)加强口腔护理。结合患者的口腔pH值,为患者选用合适的清洗液清洁口腔。对pH值较高者予以质量分数为2%~3%的硼酸液,对pH值较低者予以质量分数为2%的碳酸氢钠液,对pH值中性者予以质量分数为1%~3%的过氧化氢,清洗4次/d。(2)加强体位护理。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为患者取头高位,一般可稍微抬高床头30°~45°,以免长时间仰卧造成胃内容物反流。按医嘱为患者提供胃黏膜保护剂、胃肠促动力药物,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减少胃肠胀气等问题发生。(3)强化气道管理。适当增加巡视频次,视情况为患者叩击、吸痰。吸痰做到“一吸一消毒”,注意做好痰液颜色、痰液量等的观察和记录。(4)呼吸机护理。机械通气前由专业人员对仪器设备及其相关配置(比如吸痰器、湿化器、气体滤过管道和传感器等)进行严格检查,并注意定期消毒和清洁,以防交叉感染,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结合患者的面部特征,为患者提供合适规格的鼻面罩,同时在头带辅助下固定鼻面罩,使鼻面罩与患者面部紧贴,防止漏气,固定后判断鼻面罩有无松动,并告知患者正确用鼻呼吸,切忌张口呼吸,以免造成漏气或胃肠胀气。每周固定更换1次呼吸机管路,并注意及时处理冷凝水以及湿化罐、雾化器中的液体,进一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5)呼吸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个体耐受情况,指导患者采用合适的呼吸功能训练法(腹式呼吸运动、缩唇呼吸运动、呼吸训练器辅助运动等)进行练习。比如开展缩唇呼吸运动时,叮嘱患者在坐位或半坐卧位下练习,先通过鼻部吸气,再经口腔呼气,呼气时以“鱼口状”的方式缩起口部及唇部,并将气体匀速、缓慢、彻底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长控制在1∶2~1∶3,呼气同时收腹,充分呼出气体,1~2次/d,15 min/次。
1.3 观察指标
干预过程中,主要观察指标如下。(1)动脉血气。采用美国沃芬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型号GEM4000型,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第2402001号]测定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4 d的PaO2、PaCO2和SaO2水平。(2)通气相关指标。记录2组患者的日排痰量、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3)VAP及其他并发症。统计2组VAP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胃肠不适、气胸等)总发生率。(4)患者满意度。于出院日采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自拟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信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69,总分100分(服务态度、照护技巧、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知识宣讲各20分),分数≥85分为很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很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脉血气指标
干预前,2组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aO2及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通气相关指标
观察组日排痰量多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VAP及其他并发症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0%(0/27)、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41%(2/27),均低于对照组的22.22%(6/27)和29.63%(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出院日调查的总满意度为96.30%(26/27),高于对照组的70.37%(1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RF病情较严重、发展较迅速,容易对患者全身各器官机能及其代谢造成影响,继而引发低氧血症,若不能及时、有效对症处理,将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机械通气在辅助救治呼吸衰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10%~50%的患者在通气治疗期间会引发VAP,易导致患者预后不理想,甚至死亡[6]。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RF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预防性护理是一种前瞻性较强的新型护理服务策略,能够预见性地明确问题致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严格规范医护人员行为,进而起到降低护理风险的作用[7]。相关研究表明,对RF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有助于及时消除各种感染因素,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期间VAP的发生[8-9]。尤雯[10]研究认为,预防性护理中的口腔护理、气道管理和吸痰干预等措施可减少病原菌侵入,防止呼吸机能下降,对防止病情恶化有重要作用。姚瑞芳等[11]研究了行无创机械通气的112例RF患者资
料,发现采用预防性护理的观察组动脉血气明显改善,并且发生胃肠胀气、气胸等并发症的患者概率低于对照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动脉血气指标中PaO2及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2水平较对照组则明显降低(P<0.05)。通过对比2组的通气相关指标发现,观察组日排痰量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以及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总满意度更高(P<0.05),充分说明在RF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开展预防性护理有较高的可行性,对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和通气效果,预防VAP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等均有明显助益,与陈桂妹[12]研究观点有较高的相似度。分析原因,预防性护理方案中的各项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中强化口腔护理和气道管理的措施能够加快患者痰液排出,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同时减少病菌滋生,加强对VAP及其他多种并发症的预防;加强体位护理,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等措施既可降低气管细菌感染风险,又可改善胃肠功能,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胃肠胀气等问题发生,提高躯体舒适度;呼吸机护理可保障通气效果,减少漏气以及张口呼吸引起的胃肠胀气发生;呼吸功能锻炼可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训练措施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进而加快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上述措施有机整合、相辅相成,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悉心的照护,故而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和支持。
综上所述,在RF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开展预防性护理是一种可行策略,对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增加日排痰量、减少VAP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等均有明显帮助,并且该护理方案相对更易于获得患者的满意评价,整体干预效果更加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晓涵,吴巧利,曾丽梅,等.多频振动排痰机联合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23):174-175.
[2] 胡美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综合护理效果分析[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2,41(1):88-91.
[3] 赵贤,赖文华,吴鸟青.预防性护理在预防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8,39(11):2178-2180.
[4] 周晓泉,李燕,李艳,等.重症专职小组对ICU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1):86-88.
[5] 王芳.口腔护理联合体位指导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9):176-179.
[6] 王皇美.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结合高频震荡排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9):1153-1154.
[7] 曹瑞莲,丁晓娜.30°半卧位护理干预对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3):381-383.
[8] 张静,吕米娟.基于希望理论的移情护理结合早期康复活动干预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通气状态、肌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168-170.
[9] 夏娟娟,刘莉,李月霞,等.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護理杂志,2021,27(9):50-53.
[10] 尤雯.预防性护理在预防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9):247-248.
[11] 姚瑞芳,吴丽,吴珍,等.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7):104-106.
[12] 陈桂妹.预防性护理在预防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1):36-37.
(编辑:郭晓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