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玉芬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预防中实施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90例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予预防性护理。对两组静脉导管感染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静脉导管感染率(4.4%)低于对照组(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8%)高于对照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0, P<0.05)。结论 将预防性护理应用到普外科术后静脉导管感染预防中效果显著, 可使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有效降低, 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进而使患者满意度得以提升。
【关键词】 普外科手术;静脉导管感染;预防性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70
普外科是医院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科室, 对患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由于手术患者自身原因、导管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经常会有静脉导管感染出现, 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1]。因此, 需要对术后静脉导管感染进行预防, 为了进一步对其中的有效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本次研究将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分别给予预防性护理及常规性护理, 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 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43.0±7.6)岁, 13例为阑尾炎手术, 12例为胆结石手术, 11例为肠梗阻手术, 其余9例为疝气修补术;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 年龄21~65岁, 平均年龄(43.1±7.7)岁, 15例为阑尾炎手术, 11例为胆结石手术, 12例为肠梗阻手术, 其余7例为疝气修补术。所选患者均在术后行中心静脉导管, 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 并自愿参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措施, 如生命体征监测、常规健康教育、疼痛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①成立预防性护理小组, 随后对其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预防性护理重要性、具体护理方法、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等, 以便于预防性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开展。②给予预防性的心理干预, 普外科患者发生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因素在于患者自身, 术后, 护理人员应该施予患者预防性的健康教育, 给患者讲静脉置管的意义, 将静脉导管发生的一些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告知患者, 并给患者介绍静脉导管感染的危害性, 使患者依从性得以提升,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③置管前的预防性护理, 在静脉置管之前,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全身状况、病情等进行全面性的评估, 明确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的一些危险因素, 并施予个性化的预防性措施, 预先进行处理, 以实现良好的预防效果[2]。④置管过程中的预见性护理, 在置管时, 相关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标准进行, 对穿刺部位进行正确选择, 并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 将患者体位调整到利于穿刺的位置, 随后再实施穿刺, 尽量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 穿刺成功后, 以患者穿刺部位为依据, 指导患者对指关节、颈关节等进行活动, 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避免穿刺后患者由于不舒适乱动、乱摸穿刺部位导致的感染出现[3]。⑤置管穿刺部位的预防性护理, 首先, 做好穿刺处的消毒工作, 置管后, 应用2%碘伏从里至外进行顺-逆时针消毒, 保证消毒直径为10 cm左右, 将毛孔周围的细菌清除干净, 使导管周围皮肤处于无菌状态中, 防止细菌污染。其次, 对患者导管留置处的皮肤进行详细观察, 保证此处皮肤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下, 并嘱咐患者不要用手触碰此处皮肤。最后, 加强患者的心理, 多与患者交流和沟通, 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让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 从而使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得以降低。⑥穿刺口处的预防性护理, 当患者穿刺口处有轻微红肿或者皮下感染出现时, 护理人员应该反复对创面进行冲洗, 冲洗时可应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 随后将庆大霉素、百多邦软膏等药物敷于此处;当患者皮肤发热现象出现, 且难以确定原因, 则应该及时进行血培养, 并进行药敏实验, 以此为依据, 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或者封管。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静脉导管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给患者发放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 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静脉导管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静脉导管感染2例、感染率为4.4%(2/45), 对照组静脉导管感染9例、感染率为20.0%(9/45), 观察组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 P<0.05)。
2. 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34例、一般10例、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7.8%(44/45);对照组满意9例、一般27例、不满意9例, 护理满意度为80.0%(36/4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0, P<0.05)。
3 讨论
静脉导管具有能够长时间保留、导管弹性好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到普外科的治疗中, 但静脉导管有较高的感染率, 静脉导管感染指的是留置管后或者拔除留置管2 d后出现的一种感染病症, 具有逆行性[4-6]。静脉导管感染发生后, 不但会增加患者痛苦, 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而且可能会使抗生素的应用增加, 提高抗生素耐药性。因此, 对于需要留置静脉导管的患者, 普外科临床上应该进行加大护理干预力度, 明确静脉导管感染预防的重要性, 积极将预防性护理引入到其中, 从环境、置管操作、导管管理等方面入手, 对患者实施全面性的预防性护理, 对静脉导管进行有效控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静脉导管感染2例、感染率为4.4%(2/45), 对照组静脉导管感染9例、感染率为20.0%(9/45), 观察组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 P<0.05)。观察组满意34例、一般10例、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7.8%(44/45);对照组满意9例、一般27例、不满意9例, 护理满意度为80.0%(36/4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0, P<0.05)。
综上所述, 在普外科术后静脉导管感染预防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可实现良好护理效果, 不但能够使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而且能够使患者满意度得以提升, 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吕慧敏.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4, 8(12):278-279.
[2] 江金燕, 汪新妹, 许晓雅, 等.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23):2191-2193.
[3] 邢红, 袁文华, 毛晶珏, 等.护理套件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5(19):52-54.
[4] 范爱飞, 温淑平.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高危因素分析与护理研究进展.全科护理, 2015, 12(9):784-787.
[5] 张洁, 卢小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4, 7(6):80-82.
[6] 苏军.普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4, 8(1):368.
[收稿日期:2016-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