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圆圆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素个体化封管联合尿激酶强化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畅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分组,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者为参照组,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者为研究组,每组各31例。参照组实施肝素个体化封管干预,研究组实施肝素个体化封管联合尿激酶强化干预,对比2组导管堵塞情况、溶栓再通情况及透析时相关治疗指标。结果 研究组导管堵管率为3.23%,低于参照组的25.81%;研究组溶栓再通率为93.55%,高于参照组的70.97%(P<0.05)。末次透析时,研究组患者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参照组,静脉压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肝素个体化封管联合尿激酶强化干预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可有效减少导管堵塞情况,保持导管畅通性,提升临床治疗透析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血液透析;肝素个体化封管;尿激酶强化干预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9-0076-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59.5
对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而言,建立良好而稳定的永久通路是其进行治疗及维持生命的重要保障。部分患者血管条件较差,无法顺利建立起动静脉内瘘,需要依靠长期留置的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来维持治疗[1-2]。虽可通过建立中心静脉导管来建立有效通路,但长期留置导管会明显增加栓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易引起血栓纤维蛋白鞘的形成,不仅会影响导管的使用寿命及功能,还会降低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导致临床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3]。临床对于肾脏疾病终末期患者除积极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外,还需进一步加強护理干预,如进行有效封管等,以提升临床血液透析治疗效果[4]。目前,临床使用的封管药物主要为肝素、尿激酶。肝素作为一种抗凝剂,能起到有效抗凝作用,但单用肝素进行封管的溶栓效果较差。尿激酶能将纤溶酶原催化为纤溶酶,发挥出良好的溶栓效果[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肝素个体化封管联合尿激酶强化干预效果进行对比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分组,每组各31例,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者为参照组,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者为研究组。参照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1.29±4.36)岁;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11例。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51.46±4.47)岁;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糖尿病肾病12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均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年龄>18周岁;临床预计生存期>2年;未同时参与其他研究;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精神类疾病或心理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或存在认知障碍者;合并严重肝脏、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或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血管病变者,或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全身性感染、免疫系统缺陷等疾病者;治疗依从性差,无法完整参与本研究;中途死亡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易过敏体质。
1.2 方法
2组患者血液透析方式相同。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使用碘伏对患者导管动、静脉端进行消毒,使用注射器抽吸质量分数0.9%氯化钠注射液,以弹丸式注射至导管内,将导管内血液冲洗干净,最后行封管操作。
参照组实施肝素个体化封管干预。采用2 mL质量分数0.9%氯化钠注射液+12 500 U肝素钠(陕西博森生物制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0231,规格2 mL∶5 000 U)进行封管,根据导管动、静脉端相应的容积注入封管液,快速夹闭导管夹,正压封管,随后盖上无菌肝素帽,直至下次血液透析时打开。
研究组实施肝素个体化封管联合尿激酶强化干预。采用2 mL质量分数0.9%氯化钠注射液+12 500 U肝素钠+100 000 U尿激酶(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485,规格500 0000 U)制成尿激酶肝素钠混合溶液,随后根据导管动、静脉端相应的容积注入封管液,快速夹闭导管夹,正压封管,随后盖上无菌肝素帽,直至下次血液透析时打开。
2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堵管率及溶栓再通率。记录2组患者干预期间发生导管堵塞情况以及溶栓再通情况,计算出相应的堵管率及溶栓再通率。(2)相关治疗指标。对比分析2组患者首次透析时及末次透析时的静脉压、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发生导管堵管情况及溶栓再通情况对比
研究组导管堵管率为3.23%,低于参照组的25.81%;研究组溶栓再通率为93.55%,高于参照组的70.97%(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透析相关治疗指标对比
首次透析时,2组患者静脉压、血流量及尿素清除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透析时,研究组患者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参照组,静脉压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保障,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周期,提高生存质量[6]。目前,临床对于无法顺利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主要是通过建立带涤纶套长期中心静脉导管来维持治疗。建立带涤纶套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在导管留置期间常会发生堵管等不良事件,导致导管功能不良,无法有效开展血液透析治疗[7]。在临床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导管管护手段,对于避免或减少导管内血栓形成及提高导管通畅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往临床主要通过定期使用抗凝剂封管来防止导管形成相关血栓堵管,其中肝素或肝素氯化钠注射液为常用的抗凝堵管药物。肝素不仅能够与血清抗凝血酶Ⅲ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抗凝血酶Ⅲ活化凝血因子的抑制能力,还能有效破壞凝血活酶的形成及阻止血小板聚集,起到积极的抗凝作用[8]。在透析治疗期间,使用肝素封管后常会引发导管末端内外肝素浓度不一致的情况,产生浓度梯度差,进而使血小板容易聚集、黏附在导管口,形成导管腔内血栓。肝素并不具备相应的溶栓效果,直接导致导管通畅性下降,进而在透析治疗时出现血流量下降、静脉血氧分压增高报警情况,对透析治疗产生不利影响[9]。因此,需寻找更为有效的导管管护方式,有效减少或避免堵管等不良事件发生,保障透析治疗顺利开展。
尿激酶能有效将纤溶酶原催化为纤溶酶,发挥出良好的溶栓效果,弥补单用肝素进行导管封管溶栓不佳的情况。本研究中,研究组导管堵管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溶栓再通率高于参照组;末次透析时研究组患者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参照组,静脉压低于参照组(P<0.05)。提示应用肝素个体化封管联合尿激酶强化干预,可取得更为理想的导管管护效果,有利于降低导管堵塞率,保持导管畅通性,提高导管内血流量,避免静脉血氧分压增高报警情况的发生。分析原因,尿激酶在进入导管后能逐渐渗入导管管壁聚集的纤维蛋白中,催化纤溶酶原裂解为纤溶酶,进一步溶解纤维蛋白,发挥出良好的溶栓效果,有效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10]。尿激酶HIA能有效降解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Ⅶ及纤维蛋白原,提升二磷酸腺苷物质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导管内血栓形成,减少或避免导管功能不良等,保障透析治疗充分性[11]。本研究还显示[12],利用尿激酶进行血栓溶解,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从动脉血栓形成部位上方注射尿激酶肝素钠混合溶液,可确保药物与凝血块充分接触,持续增加药物与血栓接触浓度,进而取得理想的溶栓效果。与单用肝素封管处理相比较,使用尿激酶及肝素联合封管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溶栓效果,有效避免导管堵塞及功能不良等情况发生,保障临床血液透析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积极应用肝素个体化封管联合尿激酶强化干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有利于降低导管堵塞率,保持导管畅通性,提升临床治疗透析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年素娟,丁小金,沈琴红,等.肝素个体化封管联合尿激酶强化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21,20(3):75-78.
[2] 范汪洋,朱飞波,陈其军,等.肝素加尿激酶混合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深静脉置管导管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1):49-50.
[3] 黄朝琴,黄楠.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空军医学杂志,2019,35(6):495-498.
[4] 罗国平,刘慧琴,苏卫东.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预防血透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2):207-208.
[5] 张林娟.规律性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脓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发生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5):910-911.
[6] 廖丽华.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钠封管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9,9(27):177-178.
[7] 王文秋,马玉环.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6):136-137.
[8] 黄丽君,陈薪薪,马璐璐.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用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功能丧失患者的封管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1):4-5.
[9] 艾世辉,林兰梅,杨枫,等.不同浓度的肝素联合尿激酶封管对带cuff深静脉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22):6-9,48.
[10] 王芳,彭薇,席海玲,等.肝素联合尿激酶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效果的Meta分析[J].上海护理,2021,21(4):16-21.
[11] 万琴,王令文.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急性血栓溶栓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6):107-109.
[12] 徐正泉.肝素钠与尿激酶联用封管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性感染及对其通畅性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9,16(8):1360-1362.
(编辑: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