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

2024-06-04 21:18:57舒琼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9期
关键词:重症监护母乳喂养早产儿

舒琼英

【摘要】 目的 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入住武穴市人民医院NICU的11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各59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增加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记录并比较2组住院期间起始母乳喂养、奶粉喂养及出院后1个月最终母乳喂养情况,比较2组发育体质量,比较2组出院时身体反应能力。结果 B组母乳喂养率(76.27%)明显高于A组(5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1个月,2组发育体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2个月,B组早产儿发育体质量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早产儿活动能力、反射条件及主被动肌肉张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身体反应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护理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NICU早产儿的护理中,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值得借鉴。

【关键词】 重症监护;早产儿;母乳喂养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9-0064-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

早产儿胎龄<37周,出生后免疫力低下,易并发呼吸、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对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母乳喂养和住院期间的优质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1-2]。常规护理难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故需寻求一种更高效、更安全的NICU早产儿护理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手段[3],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护理中,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但其在临床应用于早产儿护理方面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早产儿进行干预,成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入住武穴市人民医院NICU的11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各59例。A组男性28例,女性

31例;早产时间7~19 d,平均(13.1±2.8)d;出生体质量1.9~2.4 kg,平均(2.2±0.4)kg。B组男性27例,女性

32例;早产时间6~17 d,平均(12.9±3.1)d;出生体质量1.8~2.4 kg,平均(2.2±0.4)kg。2组上述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胎龄<37周。

排除标准:合并病理性黄疸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出生时羊水三度粪染并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部感染者;合并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者;在NICU住院期间并发以上疾病者;中途转院者。

1.2 方法

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保证早产儿在安全环境下正常發育,随时关注生命体征变化,测量身高、体质量,保持NICU环境温湿度适宜,严格消毒灭菌。营养摄入方式采取混合喂养及静脉输入,维持早产儿水电解质平衡。

B组在A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专业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和护师任组员。邀请营养科、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及护理部工作人员指导工作。小组成员接受新生儿专业护理再培训,全面了解掌握产妇心理及孕期各项孕情。分配落实好小组各护理成员工作任务,严格保证各项护理措施顺利进行。(2)营养相关干预。定时进行母乳喂养,11次/d(晚上需至少1~2次),记录喂养量,根据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逐步增加喂养量及喂养次数,视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喂养结束后需竖抱早产儿15~20 min并轻拍背部,使其嗝出喂奶时吸入的空气。(3)消化干预。引导家属学习早产儿喂养知识,包括母乳喂养姿势、喂养注意事项、喂养后早产儿正确体位,在每次喂养后按摩早产儿脚丫及脊背。关注早产儿肛门周围,避免发生肛周湿疹出现拒奶现象。

(4)日常干预。禁止使用肥皂清洁早产儿臀部,以免导致皮肤干裂。勤换尿不湿,避免会阴部因大小便刺激出现湿疹。洗澡后及时擦拭身体,保持皮肤皱褶处干燥。早产儿哭闹时,及时寻找哭闹原因并予以解决。(5)硬件设施配备。配备洗手台、家属更衣隔间及家居沙发(不宜过大)、陪护桌椅。上述布置需满足使用隐私,保证家庭属性。(6)家属培训。开展家属培训讲座,协助制定相关护理计划,内容涵盖母乳喂养方法、奶瓶卫生、早产儿洗澡、尿布更换方法、穿衣方式说明、早产儿适合体位、安全合理用药、排泄大小便、测量体温、早产儿哭闹不适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等。在培训过程中,让早产儿家属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按家庭病房要求布置病房环境。早产儿家属达到评估标准即可实施单独护理,反之依旧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操作,直至完全熟悉各方面的护理运用,确保早产儿正常发育。(7)对家属要求。调查参与家属病史,安排家属进行全面体检,预防未知疾病隐患,例如家属是否有呼吸道传染病、皮肤疾病、消化道异常及对无菌环境重视程度。参与家庭护理的家属不可呈现流动性且人数不得超过3人。(8)出院评估。由家庭护理小组专业人员在出院2周前对家属独立护理能力进行最终测评,不合格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加强培训,提高护理能力。若出院前还未达到标准,则由护士长、医生及家属三方协商制定针对性的方案。产妇及早产儿出院后,需在15 d内保持及时沟通,加强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若早产儿有不适,及时于儿科门诊随诊。

1.3 观察指标

(1)记录并比较2组住院期间起始母乳喂养、奶粉喂养及出院后1个月最终母乳喂养情况(母乳与奶粉混合喂养的纳入母乳喂养)。(2)于早产儿住院1个月、住院2个月及出院1个月时,测量2组发育体质量。(3)比较2组出院时身体反应能力。自拟评分表测评早产儿活动能力、反射条件、主动及被动肌肉张力,分值0~12分,分数越高即身体反应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母乳、奶粉喂养率比较

B组母乳喂养率(76.27%)明显高于A组(5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发育体质量变化比较

住院1个月,2组发育体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2个月,B组早产儿发育体质量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早产儿身体反应能力比较

护理前,2组身体反应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早产儿活动能力、反射条件及主被动肌肉张力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早产儿免疫力低下,病原体感染抵抗力差,营养摄入不足,生长发育迟缓[4],易患各种疾病。母乳属于天然婴儿食物,含有天然的营养成分。母乳中溶菌素含量水平较高,巨噬细胞数量多,可起到直接杀菌的作用。母乳中的乳糖与乳铁蛋白可以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生长,使得大肠杆菌活性变低,达到保护肠黏膜的目的,加强胃肠道的抵抗力,间接提高总营养吸收率。母乳中含有天然抗体补体,能保证氨基酸代谢正常,避免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积累,可降低早产儿患病风险[5-6]。一旦早产儿无法摄取母乳,其疾病风险会明显增加,从而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机体健康。临床常用的常规护理方式缺乏针对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目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效显著。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B组母乳喂养率(76.27%)明显高于A组(54.24%)(P<0.05),提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贯彻了家庭中心护理理念,帮助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知识及优势,硬件设施配置改善了病房条件,明显提升了母乳喂养效率。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后B组早产儿发育体质量明显高于A组(P<0.05),提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有效增加早产儿体质量,促进身体生长发育。与正常新生儿一样,早产儿幽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易出现溢奶、腹胀等消化问题。B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下增加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措施,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如喂奶后将早产儿竖立怀抱,轻柔拍打其背部和腳丫并按摩脊背,促进消化。与奶粉对比,母乳营养成分更丰富,可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及营养,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7-8]。出院时医院对早产儿家属进行护理培训考核,帮助家属掌握早产儿护理相关知识,避免早产儿受到病原体感染等侵害,保证护理质量[9-10]。

本研究结果发现,护理后B组早产儿活动能力、反射条件及主被动肌肉张力评分均高于A组(P<0.05),提示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有效增强早产儿身体反应。NICU早产儿一般身体较为孱弱且免疫力低下,各项功能无法支持一般的营养输入。早产儿的行为活动与反射均受大脑控制,而母乳含有的半胱氨酸与氨基牛磺酸能够促进脑部神经发育,提高神经兴奋性,加强机体反射。早产儿吸吮母乳时的嘴部运动可对其他反射及早产儿早期语言功能提供帮助,对总体神经反射及行为能力产生促进效果。护理人员指导产妇采取合理的姿势进行母乳喂养,帮助产妇正确哺育早产儿,促进早产儿肌肉生长和后期肌张力发育[11]。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提高母婴喂养效率,帮助早产儿更好地吸收母乳,增加体质量,提高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超华,陈红霞,方秀萍,等.家庭参与式护理联合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早产儿体格生长及母婴育儿胜任感的影响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2,30(2):314-318.

[2] 时荣华.新生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母婴分离期间母亲泌乳量不足的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21,12(5):40-43.

[3] 李梦娇,马金红,李晶,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4):485-489.

[4] 赵晓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早产儿出院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2):136-138.

[5] LANNEN P,SAND H,STICCA F,et al.Development and health of adults formerly placed in infant care institutions-study protocol of the lifestories project[J].Front Hum Neurosci,2021(14):611691.

[6] ERLIANA U,MATTFELDT-BEMAN M,SHORNICK L,et al.Medical and allied health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nutritional and immunological properties of breast milk[J].Curr Dev Nutr,2020,4(S2):599.

[7] MUTLU B,?覶AKA S Y.Effect of verbal or brochure training about breast milk-breastfeeding and infant care on knowledge levels of mothers[J].Arc Health Sci Res,2020,7(1):22-27.

[8] NAMPROM N,WORAGIDPOONPOL P,ALTIMIER L,et al.Maternal participation on preterm infants care reduces the cost of delivery of preterm neonatal healthcare services[J].J Neonatal Nurs,2020,26(5):291-296.

[9] 孙冉,刘晓娟.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31):105-106.

[10] 梁小琼,梁丽玲,苏秀丽,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提高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4):158-159.

[11] 黄冬娣,高钰琳,徐娜,等.产科医护人员母乳喂养指导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2):51-55.

(编辑:肖宇琦)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母乳喂养早产儿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6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 09:37:43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 09:37:34
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
重症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治疗患者的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
人性化综合护理措施对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恢复的影响
医学信息(2015年14期)2015-04-29 15:16:15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 1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