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4-06-04 21:18:57汪娟娟李萍胡燕蔡爽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9期
关键词:母婴结局血糖水平妊娠期糖尿病

汪娟娟 李萍 胡燕 蔡爽

【摘要】 目的 分析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于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0例GDM孕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依据常规门诊产检提供指导)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各45例,对2组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水平相比对照组更低、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产后大出血)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低氧血症)总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采用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

【关键词】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母婴结局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9-0025-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473.71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女性妊娠后首次发生的糖代谢紊乱,易诱发胎儿畸形、早产、胎膜早破、巨大儿、胎死宫内、产后大出血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不良事件,威胁母婴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1]。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5%,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nteraction model of client health behavior,IMCHB)是以患者个性特点为基础,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的新型管理模式,侧重于体现患者自身参与健康管理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沟通方式增强医患互动,激发患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从而最大化消除个人不良行为,促进自身健康,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慢性病健康管理中[2]。本研究旨在分析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GDM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0例GD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8.70±4.32)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及中专11例,大专及以上21例。对照组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8.86±5.18)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1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及中专5例,大专及以上2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照研究。本研究已通过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并自愿参与。

纳入标准:符合昆士兰卫生组织《妊娠期糖尿病指南(2021年版)》[3]中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他常规产检确定各项指标正常;年龄18~40岁;沟通交流无障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无运动禁忌证;具备一定阅读理解能力,会使用微信。

排除标准:怀孕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慢性病;合并心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损伤等;存在前置胎盘伴出血、宫颈机能不全等不宜运动情况;中途退出研究或失联。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诊疗规范实施妊娠期糖尿病的常规指导,并由门诊医师评估孕妇当时的疾病状态,制定糖尿病饮食食谱及运动方案。孕妇自行使用血糖检测仪监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并记录,定期携带血糖监测单到门诊复诊,仅在门诊就诊时根据孕妇血糖水平及胎儿发育状况指导调整饮食及运动方案。

观察组自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开始至分娩结束,在普通管理基础上实施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孕妇加入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健康管理微信群,相关人员通过微信群高频次发布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对孕妇居家饮食、运动情况、心态变化相关问题进行答疑,评估孕妇病情,及时调整方案并监督孕妇实施。(1)管理团队建设。团队共有成员7名,包括产科副主任医师2名,孕产瑜伽导师1名,专科主管护师2名,信息收录员2名。(2)孕妇独特性评估和建档。孕妇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开始(孕24~28周),由门诊医生对孕妇进行个体化的评价,主要对患者的个人特征、教育背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工作环境、经济条件、妊娠期待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建立个人档案。(3)健康管理互动。健康相关信息,使用GDM健康宣教的看图对话工具,客观全面地描绘GDM的知识网络结构,主要包含发病原理、母婴不良事件及干预措施,旨在树立孕妇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激发孕妇内在行為改变的动机。饮食健康管理,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糖尿病饮食控制方法——食物交换份法,将食物分为四大类(细分为八小类),每份食物热量约为376.73 kJ,由护士使用食物模型指导孕妇平衡膳食[4],结合每位孕妇的体脂数、孕周计算食品交换份数,并按照同类食物可以任意互换、同类食物含营养素比例接近的食物可以互换原则,根据孕妇的习惯和喜好选择并交换食物,将各类食物合理分配于各餐,平衡膳食。运动康复指导,根据个体条件指导孕妇合理选择运动内容及安排运动时间,包括散步、低强度慢跑、太极拳、孕妇体操及瑜伽等[5]。心理护理及情感支持,聆听孕妇内心感受,孕妇学校护士带领孕妇学习心理放松操和解压游戏,确保孕妇负性情绪得到有效释放。

1.3 观察指标

监测2组血糖水平,并统计2组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1)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自确诊为GDM后连续监测血糖2周以了解孕妇血糖基础水平,第3周开始指导2组孕妇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并于每周选取2 d连续使用血糖监测仪自行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2)妊娠结局。主要包括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产后大出血,新生儿低氧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及巨大儿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干预前,2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水平相比对照组更低、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GDM是因性激素产生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敏感度下降,从而造成孕妇血糖水平升高,其发生与孕妇的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6]。对孕妇而言,孕早期高糖环境易导致胚胎停育[7];孕中晚期高糖环境可增加羊水渗透压,导致羊水过多,增加胎膜早破、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的风险[8];GDM孕妇的高激素水平和高糖水平更易导致阴道内环境紊乱,加大生殖道感染的风险,进而导致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等,增加早产及胎儿窘迫的发生风险[9];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GDM甚至后期发展为糖尿病及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对胎儿而言,因母体高糖状态经胎盘向胎儿传输,导致胎儿不断释放胰岛素,造成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紊乱,从而导致巨大儿的发生[10],这也使孕妇发生难产、产道损伤、产程延长诱发产后出血、剖宫产的概率增高;妊娠中晚期母体基础代谢增加,热量供给不足时发生的酮症酸中毒也会降低胎盘供血供氧量,导致胎儿缺氧窘迫甚至胎死宫内[11];胎儿宫内长期慢性缺氧,刺激红细胞代偿性增加,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增高;高血糖影响胎儿体内调节血糖激素的分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可进一步拮抗糖皮质激素,延缓胎儿肺成熟,最终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2];胎儿出生后,离开了母体高血糖的环境,但其血液中胰岛素仍维持较高水平,而新生儿自身糖原储备不足,在未及时哺乳的情况下,新生儿很容易发生低血糖,严重时可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逐步提高,有效的健康管理在疾病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优质服务,使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最大化保障患者身心健康。研究发现,从患者自身出发,依据个人特点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强调患者主动管理疾病的重要性,采用多样化医患交流方式,诱导其生活理念的改变,促使患者疾病的转归更为简单有效,且患者能从中长期获益。健康行为互动模式是一种突出患者个性化,在专业医师辅佐下与患者共同参与疾病管理,并将医患互动贯穿整个诊疗过程的新型管理模式。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用有效、可行的健康行为互动管理,鼓励孕妇主动参与决策,可以提高孕妇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消除孕妇的负性情绪,促使孕妇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自我健康管理转变,提高孕妇的依从性,有利于病情控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4]。

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加大对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管理力度,以孕妇个性为出发点,以医患互动为特色,进一步最大化激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认知行为的改变,进而减少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产科服务质量,优化妊娠结局,提高家庭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查慧贤,蒋英,蒋玲,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教育及支持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1):1308-1315.

[2] 刘福乐,冯凤,梁瑞婷,等.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进展[J].全科护理,2022,20(33):4650-4653.

[3] 余昕烊,吴侠霏,漆洪波.昆士兰卫生组织《妊娠期糖尿病指南(2021年版)》要点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1,37(9):933-936.

[4] 李学文,杨芬红,李雪莲.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0):189-190.

[5] 刘兰娟,刘晓棠,刘成,等.孕妇妊娠期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23,30(6):31-35.

[6] 李兰萍,杨红芳.血糖波动和血脂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15):2745-2748.

[7] 卢丹华,石展鹰,王颖楠.血清胆固醇、总胆红素、尿酸和尿微量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7):1034-1036.

[8] 劉连慧.妊娠期糖尿病新旧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回顾性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6):12-13.

[9] 阿迪拉·苏力旦,葛新梅,努尔比也·地里夏提,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生殖道感染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3,31(9):6-8.

[10] 周雪玲,张周龙.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前胎儿体质量预测中超声应用价值探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2,23(3):313-315.

[11] 杨丽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因素分析[J].哈尔滨医药,2022,42(5):72-74.

[12] 董晓真.妊娠期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相互影响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13] 郭蓝蓝,张学真,狄小丹,等.妊娠期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与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血糖关系[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50(2):35-39.

[14] 周越,单岩,杜理平,等.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20,35(4):108-111.

(编辑:徐亚丽)

猜你喜欢
母婴结局血糖水平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对剖宫产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实施整体护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160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依从率中的应用
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农村育龄妇女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连续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21:48
比较低GI型肠内营养制剂和普通均衡型肠内营养制剂对鼻饲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