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孩子

2024-06-04 09:26陈艳霞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5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自卑

陈艳霞

从教14年,我习惯了从成人的视角分析问题、制定规则。但跟着李镇西老师的脚步,阅读《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沉思——教育究竟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随之,一个简单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涌入我的脑海:“假如我是孩子,我希望我的老师是怎样的?”

孩子对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于新知的渴望如同干旱之地对雨水的盼望。在他们的眼中,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他们理解这个世界的向导。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不只是学科知识的灌输,更是情感交流、价值观塑造的过程。

假如我是孩子,我会渴望我的老师能理解我的独特性,能倾听我的心声,能在我失落时给予我鼓励,在我迷茫时指引方向。我不禁回想起以前的一位学生小栩,由于小儿麻痹症,她的每个步伐都比别人艰难。她的自卑和沉默,使我深感挑战重重。但正如书中所言,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可以雕琢的玉,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经过两年半的鼓励与陪伴,我看到了她的变化,她开始尝试与人交流,开始勇敢面对自我的不足。我曾告诉她:“如果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就需要自尊自爱。” 这话对她影响深远。尽管她仍有懒惰的时候,成绩依旧起伏不定,但我看到她在逐渐尝试,尝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记得那次寒假,她巧妙地做了作业的前几页,试图掩饰未完成的大部分,这让我既感到失望又看到了她渴望被认可的小心思。我选择了理解和共情,而不是批评和斥责。我与她谈心,聆听她的困难,告诉她诚实的重要性,以及努力的价值。我鼓励她:“即使完成的只是一道额外的题目,也是进步,也值得赞扬。每一小步,都是向着自尊自爱迈进的一大步。”

教育的本质是爱。我在这个学生身上体会到了这一点。我深信,通过体恤学生的难处,并在他们跌倒时伸出援手,我们不仅仅是在教授他们知识,更是在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人。书中所描绘的教育观念不是抽象的理论,它们是实实在在,可以触及的改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营造一个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自尊自愛,尊重他人。通过我们的耐心、理解和爱,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会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人,如何尊严和诚信地生活。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个性化的关怀,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标准化的知识教育,更需要情感的滋养和个性的尊重。

假如我是孩子,我会希望我的老师不仅仅关心我的分数,更关心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成长。在过去的教学中,我是否有时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孩子们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在思考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时,我不得不提及另一位学生,小漫。她的故事为我提供了实践这些教育理念的机会,同时也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

小漫是一个典型的内向孩子,沉默而又乖巧。她的学习态度无可挑剔,作业总是工整而准确地完成。然而,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的成绩始终未能如她所愿。那些倒数的分数不时地侵蚀着她的信心,令她越来越自卑。这个案例时常提醒我,成绩并不是评价一个孩子的全部。

在与小漫的互动中,我总是寻找机会逗她笑,表扬她所做的一切。我告诉她,成绩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尺度。她的认真态度、真诚沟通、踏实步伐和坚韧品质,是最宝贵的资产,这些都是她的“亮眼底色”。通过这样的鼓励,小漫变得更加开朗,也学会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她在校园中的身影变得越来越自信。

为了增强她的自信心,我特意为她安排了负责传达信息的任务。她每天都会准时来到办公室,检查是否有信息需要传达。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其实对小漫的自我肯定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她的责任心和认真态度不仅在老师中赢得了尊敬,在同学中也树立了榜样。

经过两年半的陪伴和指导,我深切体会到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值得被肯定和庆祝。正因为这样的坚持和信念,我看到了小漫从一个内向自卑的孩子,逐渐转变为一个活泼、自信并愿意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学生。

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像是一场漫长的旅程,一路上我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也不断地在教育实践中修正和提升自己。《重读苏霍姆林斯基》不仅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种职业的觉醒。我希望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能怀着一颗“假如我是孩子”的心,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让教育真正成为孩子们心灵成长的沃土,让他们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能自信地发光发热。

本栏责任编辑 王思静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自卑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自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