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伟 刘兆锋
摘 要:日照市位于我国山东省东南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干湿季节明显,适合苹果种植。近年来,苹果矮密栽培成为主流,具有高产、早果特性,市场潜力巨大。介绍了矮化砧木选择、合理密植、建园、立架栽培、行间生草、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以期提高矮化密植苹果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苹果;矮砧;密植栽培
矮化苹果密植栽培是苹果发展的趋势,优良的矮化砧木是丰产优质的关键。随着苹果种植区域的扩大和社会日益增长的果品需求,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逐渐形成了树体矮、成形快、成花早、结果早(栽植2年开始结果,3年形成产量,4~5年为丰产初期,6~7年后即可盛产)、丰产早、好管理、收益高的特点,经济效益明显,在促进苹果产业稳健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立地条件
矮化砧木抗旱、抗寒、耐瘠薄能力弱,密植需要良好的土(土壤pH值在5.5~6.7)、肥、水条件,丘陵坡地和平原耕地为首选,园地土壤应以壤土、沙壤土为宜,有机质含量在0.6%以上。地势要高,要有一定的通风和光照条件,旱能浇、涝能排。
2 矮化砧木的选择
目前,矮化砧木集约栽培成为苹果主流栽培模式,它是果树嫁接苗的基础,在繁殖时用来扦插、压条,进行无性繁殖。砧木选择要考虑苗木的适应性(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栽植密度、整形修剪等因素。生产中常用的苹果矮化砧木品种有M26、M9、SH40、SH6、M9-T337。这些品种,均具备耐旱性、耐寒性和易成花性的特点。笔者优先推荐M26、M9-T337、M9。
2.1 选用矮化砧木
结合园地降水、气温、光照等自然条件确定矮化方式,M26常作矮化中间砧、M9-T337常作矮化自根砧,它们均具有一定的早果性。
2.1.1 M26砧木 抗逆性、固地性、抗寒能力强。具有早果性和丰产性。将M26作为中间砧的红富士,通常在3年内开始结果,10年左右即可进入盛果期。果品表现出色,且盛果期占据果树生命周期的3/5,在矮化砧木中具有一定优势(图1)。
2.1.2 M9-T337砧木 利用M9-T337作为自根砧有助于培育生长整齐的苹果苗木,易于次生枝的萌发,3~4年内即可获得高产,选用无毒、苗干粗的M9-T337为砧木的苹果苗,苗干粗≥0.7厘米,根系长度≥10厘米,以此提高嫁接成活率(图2)。
2.2 选用短枝型品种
优先选择2~3年生的嫁接幼苗,这些苗根系和分枝都比较发达,多表现矮化(生长高度1.5~3米),树冠紧凑,树枝节间较短、芽数多,叶色浓绿,结果早,果色艳丽。代表性品种有新红星、烟富3号。土壤温度适宜,根系生长量和吸收养分的能力强,叶片光合效率高,能有效促进在当年开花,花芽质量好,并在3~4年后进入盛果期。
3 选择大苗建园
3.1 优先选择3年生的砧木
必须确保其品种纯正,没有潜在的病虫害,保证长期健康。在具体的苗木选取标准中,干径长度、树高、分枝数量和根系的状况缺一不可。苗木基部品种接口处的干径长度应>1.2厘米,树高低于150厘米,分枝应分布均匀,大概具有8个左右的有效分枝,长度35~45厘米。健壮苗木的根系应多于5根,侧条长度≥20厘米[1](图3)。
3.2 把握适宜的栽植深度
因矮化砧与苹果树冠大小密切相关,矮化砧的入土深度对苹果树的生长和矮化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矮化砧入土深度过深可能导致树生根和生长态势过强,逐渐失去矮化效果。而入土深度过浅则可能过于强化矮化作用,导致幼树生长缓慢,或发生生长歪斜的情况。因此,在栽植幼树时,矮化砧的入土深度应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建园成功。在旱地建园过程中,将矮化砧高出地面约4厘米,防止品种生根。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建园,矮化砧应露出地面约7厘米,满足不同土壤条件下的需求。此外,还可以根据所选树种进行适度的微调,进一步优化苹果树的矮化效果和生长力。
4 密植技术
4.1 合理密植
合理密度是矮化密植的基本要求,应遵循“宜地宜树”原则,结合品种特点、砧木类型、立地条件确定矮砧苹果种植密度,以此限制树木的生长空间,增加其生长竞争性。密植参数为:M26矮化中间砧苹果,株行距为2米×4米,83株/亩;M9-T337自根砧苹果,株行距为1.5米×4米,111棵/亩。
4.2 合理修剪
矮砧密植的苹果树多为纺锤形树形,栽植1~2年后,待树头新梢长到10厘米左右时,抹除第2~3芽,长出竞争枝。第3年6—7月,拉下超过25厘米的枝条;8—9月,将开张角度较小的枝条拉至水平以下。
5 定植技術
在挖好30~40厘米见方的树穴中,添加一些腐熟的圈肥、厩肥等基肥,改良土壤。浇水时,每1000克水中添加1克碧护,可以显著提升树苗的成活率。
6 立架栽培,确保主干优势
6.1 钢管做桩
可选用镀锌钢管和铁丝建立支架,每隔10~13厘米设置1个直径约7厘米、长度450厘米的钢管做桩,钢管埋入地下的深度要达到70厘米,支架的地面高度大约为380厘米,这个尺寸足够支撑果树的生长。再使用直径0.22厘米的铁丝铺设铁丝网,铁丝距离地面最近的1道约80厘米,依次往上布置,共布设4~5道铁丝网,也要根据果树高矮,酌情增减,这样,最大限度地加强了果树的支撑效果。
6.2 水泥做桩
也可以选用水泥做桩,水泥桩的尺寸为10厘米×10厘米×450厘米,仍旧布设4~5道钢丝,要求同前。
7 土壤管理
土壤是果树生长的基础,为改善果园土壤环境,平衡果园生态环境,应确保果园植被覆盖。
7.1 清耕法
以中耕维持良好土壤结构,促进果树生长,增强树势,去除和控制杂草生长。
7.2 免耕法
原则就是“少耕、不耕”,通过除草剂控制杂草生长,使水分自由渗透吸收,保持土壤本身结构。
7.3 覆盖法
山地和旱地苹果栽种时,可将锯末、秸秆、干草等覆盖于果树根部周围的土壤上,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7.4 生草法
果树行间种植禾本科、豆科草类,适时施肥灌水后,刈割生草,进行覆盖,减少冬春季地表水分的蒸发,积累有机质,提高土地温度,起到保墒的作用(表1、图4)。
8 肥水均衡
矮砧苹果易成花、早结果、高产稳产,需平衡水肥供给。
8.1 施肥管理
苹果树在各个阶段,水肥的需求量不同,在生产过程中,应满足苹果树生长的需求,定期施肥。
8.1.1 萌芽前,重点补充氮肥 萌芽前,重点补充氮肥,补充适量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目的是促进根系生长,及早萌芽展叶,为开花坐果奠定基础。
8.1.2 开花前,重点补充氮肥和中微量元素肥 开花前,重点补充氮肥和中微量元素肥,大中微量元素肥(特别是硼肥)以水溶肥为主,配合腐殖酸水溶肥。目的是预防晚霜冻害,提高坐果率,保花保果。
8.1.3 落花后,重点补充氮肥和中微量元素肥 落花后,重点补充氮肥和中微量元素肥,目的是加速幼果细胞分裂,保证果皮正常发育,促进幼果膨大,补充幼果生长发育需要的钙、硼元素。
8.1.4 幼果期,重点补充磷钾肥 幼果期,重点补充磷钾肥,配以腐殖酸水溶肥、氮肥和中微量元素肥。目的是促进花芽分化,加速果实膨大,预防中后期裂果和日烧等,控制秋梢生长。
8.1.5 果实膨大期,以磷钾肥和腐殖酸水溶肥为主 果实膨大期,以磷钾肥和腐殖酸水溶肥为主,配合中微量元素水溶肥。目的是促进果实细胞膨大,保证果实正常生长,预防裂果、日烧等生理病害,继续控制秋梢生长。
8.1.6 果实成熟着色期,以水溶性钾肥为主 果实成熟着色期,以水溶性钾肥为主,辅以腐殖酸、磷肥和中微量元素水溶肥。目的是加速果实膨大,促进花芽进一步分化,提高果实糖分含量,及早成熟着色。
8.1.7 采收后,及时秋施基肥 苹果采收后,要及时施入基肥,建议以生物有机肥为主,配合中氮低磷高钾复合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目的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健壮树势。
8.2 水分管理
推广肥水一体化技术(图5),平常年份中,通过浇好萌芽水→花后水→膨大水→封凍水这四步完成水分管理。果园具备滴灌条件时,采取滴灌的方式,每10~12天灌溉1次,每次滴灌量为10米3/亩。如遇特殊天气情况,应做好果园的排水工作,避免园间积水。
9 结束语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实现了简化管理、机械化操作,节省了人工,降低了养护成本,是苹果产业创新发展的趋势,也是促进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窦全金,王慧,薛桂红,等.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3,35(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