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

2024-06-03 20:28:34白金刚
关键词:生态文明

摘 要:40多年来,“三北”工程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喚,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接续艰苦奋斗中形成和发展的“三北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三北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在新时代征程上,“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三北精神”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体现,推进“三北”地区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提供永续发展的动力,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经验。

关键词:三北工程;三北精神;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4-0061-04

197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大计出发,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40多年来,在“三北”地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筑了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明显减少。“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

一、“三北精神”的形成

40年前的草木稀疏、沙漠广布,一派萧条景象,40年后的处处是郁郁葱葱、绿树成荫,万木峥嵘,“三北”工程建设创造了“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一)“三北精神”是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中形成的

“三北”地区是我国生态最脆弱、林草植被最稀少、生态产品最短缺的地区,分布着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森林覆盖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集中了全国84%的沙化土地和67%的水土流失区。“三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人民生活困苦,但“三北”人民却从未屈服于自然灾害和贫困,他们以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斗志,积极抗争,不断前进,经过40多年的持续建设,“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52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建设初期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区域生态明显改善,风沙危害明显减缓,水土流失明显减轻[1]。“三北精神”是同恶劣的自然灾害与贫困斗争中形成的,这种精神激励着“三北”人民不断前进,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三北精神”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三北精神”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三北”工程建设中形成的

伟大的时代开创了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工程铸就了伟大的精神。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大计出发,决定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中国生态建设开启了历史新纪元,开启了这项与改革开放同步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2]。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3]。作为同中国改革开放一起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三北”工程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鼓励大胆创新和实事求是,确保了工程指导思想和建设理念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开拓创新,在改善地区生态状况的同时,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实现了兴林富民的目标任务,赋予了“三北精神”别样的魅力。

(三)“三北精神”是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形成的

伟大的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了伟大的“三北精神”,伟大的“三北精神”将伟大的生态文明理念在“三北”工程建设中付诸实践。1955年,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的号召,开启了新中国绿化祖国的伟大征程,使绿化祖国战略贯穿新中国70多年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中;邓小平同志作出“绿化祖国、造福万代”的论断,并将植树造林确定为公民的法定义务;江泽民同志作出了“绿化美化祖国,再造秀美山川”的批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重要的突出位置,将之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4]。

二、“三北精神”的基本内涵

“三北”工程带给“三北”地区人民巨大的生态福利,也让“三北”地区人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在“三北”工程推进过程中铸就了“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为基本内涵的伟大的“三北精神”。

(一)勇担使命

“三北”工程启动实施最初的使命就是扭转“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效改善“三北”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北”工程建设者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使命。“三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始终忠于党的事业,把“三北”工程作为地方重要的“生态工程”和“富民工程”来抓,带领“三北”地区各族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用几代人的坚持践行着党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事业的绝对忠诚。“三北”人民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风沙危害持续减轻,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三北”工程为维护祖国生态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不畏艰辛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广大人民群众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默默奉献着,他们战风沙、斗干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时代楷模苏和2004年从领导岗位退休后,回到家乡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沙化最严重的黑城地区,十年如一日坚守荒漠,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人工种植梭梭九万多株,在茫茫戈壁建起一道绿色屏障。宝日勒岱,不屈服于恶劣的生态环境,带领当地群众,以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精神,在当地掀起一场绿色革命,通过铲除醉马草、治沙造林、兴建草库伦等措施,在沙地中蹚出一条绿意流淌的道路。在“三北”工程40多年的漫长征程中,“三北”人民用超乎想象的韧劲、狠劲和拼劲,在万里风沙线上构筑起举世瞩目的绿色万里长城。

(三)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生態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扎扎实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抓好。”[5]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要求,全党全社会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6]。

“三北”工程经过40多年的建设证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情,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7],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时间来完成。“三北”工程总体规划时间为73年,正式反映了代代薪火相传为保护生态,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接续奋斗近40年,才将荒漠变绿洲,创造了“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奇迹。60多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接续奋斗,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百万亩荒原沙地上,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中国奇迹[8]。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右玉县,曾经的森林覆盖率不足0.3%,土地沙化面积达76%,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在70多年的植树造林历程中,右玉全县干部群众广泛参与,义务植树按人次累计达2亿多天。在这片290多万亩的土地上,超过90%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68.62万亩,林木绿化率升至5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67%,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3.7%,沙尘暴天数减少了80%,地表径流和河水含沙量比造林前减少6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更是达到322天。70多年的迎难而上、久久为功,右玉人民创造了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奇迹,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成为现实。

三、“三北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推进“三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孕育形成的“三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时代的表现和升华。“三北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凝聚力量、释放活力,成为鼓舞和激励“三北”人民勇担使命、不畏艰辛、锲而不舍、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助推乡村振兴,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载体抓手,为推进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经验。

(一)“三北精神”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重要基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是引领中国走向绿色发展之路的理论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价值实现和生态价值增值的规律。“三北精神”既是这一科学理念生动实践的体现,更是加深理解和把握这一理念的现实支点[9]。“三北”工程开创了我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是新时代“三北”工程建设的使命。伟大的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了伟大的“三北精神”,伟大的“三北精神”将伟大的生态文明理念在“三北”工程建设中付诸实践。

(二)“三北精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对林草生态建设也提出新要求,强调要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

“三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干旱、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曾经全国三分之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分布在“三北”地区,这就决定了“三北”地区不仅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阵地。40多年来,“三北”工程建设坚持把生态修复治理同发展地方经济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以苹果、红枣、樟子松嫁接红松等特色品种为主的生态经济林,让生态经济林成为区域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绿色产业。同时,坚持生态修复治理与人居环境改善并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相依的城乡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促进乡村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三)“三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载体和抓手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北”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三北“工程建设是同我国改革开放一起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程”“继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1]。这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要求。40多年来,“三北”工程建设有效遏制了“三北”地区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土地沙化荒漠化等生态恶化趋势,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此外,“三北”工程建设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优化农牧业生产条件、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态意识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四)“三北精神”为推进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经验

50多年来,中国与联合国在防治荒漠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成绩显著。中国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和全过程[12]。“三北”工程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在“三北精神”激励下实施的“三北”工程,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是中国人民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全球生态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民生福祉,生态建设没有国界,构建人类生态共同体,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中国人民大力开展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重点生态建设,是对人类生态共同体作出的积极贡献,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与此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形势,“三北”精神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生态治理合作与交流,让更多的国家、组织、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一带一路”生态治理建设中来,与沿线国家一道建设绿水青山、铸造金山银山,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生态治理,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重要贡献。

结语

40多年来,在“三北”大地上,“三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批批有志之士为了祖国的生态安全,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奋斗,终于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的完美巨变,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探索出了一条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路,这也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好印证。在植树造林、改善生态过程中锻造的“三北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征程上,“三北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继续传承和弘扬“三北精神”,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

——————————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扎实推动三北工程科学绿化[EB/OL].(2021-12-27)[2023-12-12].https://lycy.al.gov.cn/info/1025/2922.htm.

〔2〕洪文泉,杨唯伟.防风阻沙 塞上变江南[N].甘肃日报,2019-12-27(07).

〔3〕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12-18)[2024-03-0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12/18 /c_1123872166.htm.

〔4〕万积平.“八步沙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启示[J].甘肃理论学刊,2019(06):24-29.

〔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事迹作出的指示[N].人民日报,2017-08-29(01).

〔7〕万积平.“八步沙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启示[J].甘肃理论学刊,2019(06):24-29.

〔8〕郑旭,郭鹏.塞罕坝:三代人接续奋斗造“林海”[J].民生周刊,2023(14):14-19.

〔9〕仲艳妮.右玉精神的形成、内涵及价值[J].红色文化学刊,2020(03):51-57+111.

〔10〕抓紧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N].人民日报,2022-03-15(14).

〔11〕习近平对三北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8-12-01(02).

〔12〕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N].人民日报,2021-11-04(006).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Era Value of the Three North Spirit

BAI Jingang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For over 40 years, the builders of the Three North Project have followed the call of the Party and continued to form and develop the spirit of the Three North through arduous struggle on the desert and sandy land where "yellow sand covers the sky and birds have no resting trees", which is a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Three North Spirit has rich connotations and profound thoughts. In the journey of the new era, the spirit of "bravely shouldering missions, fearless of hardships, and long-term achievements" of the Three North has important era value.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practicing Xi Jinping's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Spiritual power of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three northern regions,providing the the driving for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Chinese Experience for Global Ecological Governance.

Keywords: Three North Project; Three North Spiri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收稿日期:2024-01-15

作者簡介:白金刚(1981-),蒙古族,赤峰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
基于TOPSIS法新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评价
读《有机马克思主义》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道德与文明(2016年4期)2016-12-06 00:11:27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5:43:03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发挥检察职能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2:06:27
美丽乡村之景观改造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40:22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