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媛媛 蒋建敏
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从幼儿园过渡至小学的教育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提高幼儿对新学习方式、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幼儿掌握学习疑难知识的技能。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存在较大差异。调研发现,很多幼儿上小学后存在听不懂课程、难以适应陌生环境等问题。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引导幼儿顺利进行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就应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积极联合幼儿家长及园所负责人开展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快速成长。
一、幼小衔接教育中开展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幼小衔接时期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儿童从幼儿园升至小学的过渡期,能够帮助儿童顺利转变学习心态,进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在幼小衔接时期开展家园共育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第一,家长与教师的帮助能够让幼儿快速适应陌生环境,进而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很多幼儿升至小学后,往往难以适应小学的同伴交往方式与学习习惯,学习效率低下,严重时甚至产生不良心理。家园共育可以引导儿童在幼小衔接时期形成必要的自我管理能力与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儿童的长远发展。此外,幼小过渡阶段的幼儿应当具备基本的技能与知识。通过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联合开发游戏、交流等活动,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成长。
第二,家园共育可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幼儿与家长的相处时间更长。因此,家长作为幼儿的学习启蒙教师,需要发挥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幼小衔接时期的家园共育可以帮助家长学习并了解更多幼儿教育理论,进而有效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
二、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中的优势
专家认为,家庭是幼儿最早开展学习活动的场所,能够对幼儿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大多数幼儿的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会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时,就需要与家长进行合作,获得家长的支持与参与,进而帮助幼儿顺利升至小学。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小衔接中主要具备以下三大优势:
第一,家园共育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与教师的双重教育能够对幼儿的作息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家长可以为幼儿制作健康的饮食,提供整洁的居住环境,并要求幼儿每天按照作息规律进行生活、学习。该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提高幼儿的免疫力。
第二,家园共育能够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除了幼儿园必要的品质教育课程,家庭同样能够对幼儿的道德品质产生不小的影响,进而帮助幼儿形成积极、正向的情感观与道德观。家长需要在幼小衔接时期为幼儿提供美好、温馨的家庭氛围,与幼儿多多交流,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成长状态,带领幼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该方式能够引导幼儿形成责任心强、有爱心、乐观等良好品质。
第三,幼小衔接时期的家园共育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语言学习环境。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会对幼儿的语言表达产生较大影响。教师应当鼓励家长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交流与表达环境,掌握必要的教育技巧,进而促进幼儿语言思维的发展。
三、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中的运用策略
幼小衔接背景下,要想提高家园共育质量,除了需要教师与家长的配合,还应当获得幼儿园管理者的支持。因此,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三个维度保障幼小衔接家园共育的效果。
(一)针对园所管理者
幼小衔接背景下,园所管理者應当对家园共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依托教育部门发布的相关政策指示来学习家园共育理念;另一方面,根据园内教学资源来制订符合实际的家园共育活动计划,吸引更多的家长投身育儿活动。园所管理者要组织家长定期观摩课堂教学及各项活动,并鼓励家长参与教学编排。该方式能够帮助家长深度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此外,园所管理者要制订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亲子活动计划,强化家园共育,如组织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加强家长对幼儿学习兴趣及情感需求的了解,有效提升家长的育儿技能。园所管理者还可以与当地的社区工作者进行合作,制订社区服务教学方案,提高家园共育的影响力,如鼓励幼儿与家长定期进行义工活动,提高家长对社区服务的认知度。
(二)针对教师
为了提高幼小衔接阶段家园共育的质量,教师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需要与家长进行定期沟通,引导家长形成良好的幼儿教育观。
第一,鼓励家长进行定期学习,不断提升家长家园共育的自信心。教师要理解幼小衔接时期教育的重要性及应当采取的教学方式,并熟悉家园共育的技巧,进而用自身的专业素养来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自信心。
第二,教师应当组织家长进行家园共育工作的培训与考核。培训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家长讲述成功的教育案例,还要为其讲解必要的家园共育理论,加深家长对家园共育、幼小衔接等概念的理解。
第三,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为家长制定个性化家园共育目标,并建立详细的评价机制,鼓励家长定期展示或反馈家园共育成果。该方式能够让教师从客观角度评估家长的育儿效果,并为家长提出宝贵意见。
第四,教师应当不断完善家园共育体系,积极创建微信群、钉钉群等,建立家长委员会,从而提高家长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参与度。由于在幼小衔接阶段很容易出现家长、教师责任不明晰的情况,教师应当制定清晰、明确的教育分工制度,并要求家长严格按照这一制度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三)针对家长
幼小衔接时期,家长需要积极主动地投身家园共育活动。由于幼小衔接是幼儿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需要了解这一阶段幼儿的语言认知情况、情感发展能力、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等,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
第一,家长只有深度学习幼小衔接教育理念,掌握家园共育的具体模式,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第二,家长要积极主动参与各项亲子活动,经常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并就幼儿在家中的行为特征与教师进行深度沟通。此外,家长可以自行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心理认知的亲子活动,如亲子游戏、亲子绘画、亲子阅读等。上述活动能够快速拉近幼儿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不断丰富幼儿在亲子活动中的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第三,家长应当与当地社区保持联系,不断开阔自身的学习视野,拓展社交圈,定期参与社区或幼儿园组织的幼小衔接亲子活动,如幼小衔接知识讲座,与其他幼儿的父母交流经验,学习专业教师给出的育儿建议。
幼小衔接时期是幼儿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为了帮助幼儿顺利完成从幼儿园至小学的过渡,教师要与家长、园所管理者联合起来,充分发挥三者的教育优势,为幼儿提供必要的知识讲解及心理疏导,从而缓解幼儿在面对陌生环境、陌生同学、陌生教师时的不适感。
进入信息高速发展时代,家长与教师可以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展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检索更多的幼小衔接教育课程,还可以使用社交媒体与教师进行定期沟通,进而保障幼小衔接时期家园共育的质量;教师要根据家长的实时反馈来精准调整幼小衔接教学方案,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个性化辅导,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宋媛媛单位系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幼儿园,蒋建敏单位系山东省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