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三】
1.(1)是薛宝钗和林黛玉。(2)薛宝钗出生于豪富的皇商家庭。她戴着一枚金锁,与宝玉“通灵宝玉”恰成一对。但宝玉倾心于林黛玉,于是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使用“调包计”,让宝玉、宝钗成婚。后来宝玉出家,宝钗独守空房,抱恨终身。
2.“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表现出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核心素养导练】
1.D(“迎春孤僻冷漠,对入画无辜被撵之事无动于衷;惜春懦弱怕事,不为司棋分辩求情”错,应该是惜春孤僻冷漠,对入画无辜被撵之事无动于衷;迎春懦弱怕事,不为司棋分辩求情。)
2.CD(C项,尤三姐性格刚强,因被所爱之人误解而自尽,她的命运与尤二姐有所不同;D项,宝玉后来也基本认可了这桩婚姻,决意出走有更多复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痛恨宝钗。)
3.CD(C项,是宝钗暗地里托周姨娘照应赵姨娘;D项,紫鹃自愿去服侍惜春。)
4.A(“生動活泼”错,应为含蓄典雅。)
5.①黛玉在观察贾府各种人生病时主仆们的不同态度,清楚地看到贾府人媚上欺下、鄙视贫弱的势利;②作为病人,黛玉无依无靠,敏锐地感受到寄人篱下的孤苦,对世间人情冷暖有了切身体会。
6.①为对方的健康着想,劝其多用食补可能更利于消除嗽疾。②为对方难处着想,她知林黛玉处燕窝难弄时,遂答应给她送燕窝来。③为对方处境着想,当林黛玉自叹身世飘零时,就低调地说和黛玉一样,同病相怜。④为对方心情着想,体贴入微,她知黛玉不喜欢别人唠叨,便及时离去。
7.(1)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2)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例如小说写到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府最后被抄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