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萍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发展,中职电子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满足当前教育信息化和职业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这就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关注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为中职电子专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分析中职电子专业教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电子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教学能力;“互联网+”
一、前言
电子技术是当下世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中职教育的主要专业之一。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能力,适应电子专业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是不可忽略的教育体系组成部分之一,旨在培养兼顾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添砖加瓦[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在经受深刻的改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创新平台和变革的可能性,因此,互联网和教育已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电子专业教师要顺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更新教学理念,深入了解信息对教学的影响,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2]。
二、中职电子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因基础性的电子专业教师教学培训机制不完善,难以开展日常专业培训工作,进而影响培训效果,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尽管部分中职学校已制定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培训机制,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得到全面贯彻。实际应用中,常因环境或其他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培训机制难以稳定运作,进而造成教师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的缺乏[3]。就中职学校而言,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并转变师生之间的地位,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但学校忽略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无法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拖延教学进度,教学形式不协调。
三、中职电子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存问题
(一)培训形式单一
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因资金、场地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提供丰富的培训课程和实践资源,无法制定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整体培训进程缓慢,而教师教学专业培训形式单一会降低教学能力发展效果。同时,传统培训理念通常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与教学技能的培养,缺乏针对性与时效性,导致最终获取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也有部分中职学校采取多校联合培训的形式,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但该培训形式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不同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教师的培训实际需求,同时该培训形式也可能会出现资源分配不均、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进而影响培训质量,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4]。
(二)发展缺乏创新
教师教学发展创新性不高可能与缺乏网络资源、信息软件、实验设备等丰富资源和工具有关,使教师难以与时俱进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时,中职教师对专业素质依赖程度较大,认为专业素质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学习重點和方向,但中职学校更多关注理论教学的培训,而忽略专业素质的培训,未能设计具有层级性、多元性的教师培训结构,依旧沿用传统培训目标,导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缺乏创新性。
(三)发展深度不足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若教师未能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难以跟随电子行业的发展,将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电子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深度发展教学能力。一般而言,电子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过程颇为繁琐且复杂,主要是因为电子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互联网信息紧密相连,针对性强,要求教师在不断跟进互联网发展步伐的同时,还要将最新的技术和知识有效融入教学中,这无疑增加了教学能力提升的难度和复杂性。因此,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或目标与实际教学需求脱节,就会导致发展深度不足。部分中职学校在构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目标和计划时,过于理想化、形式化,未考虑实际教学需求和标准,未能考量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盲目自信制定发展目标和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不可控的教学培训情况[5]。此外,新入职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间较短,教学培训和教学能力发展会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增加了工作负担,使其难以支撑更深入的教学发展。
四、“互联网+”教育的背景及其对中职电子专业教育的影响
(一)“互联网+”教育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互联网+”教育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造,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教育质量、效率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互联网+”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发展历程而言,“互联网+”教育经历了多个阶段。初期阶段主要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例如,在线课程、电子图书等的出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学习、在线教育平台等逐渐兴起,使教育和学习更加便捷、灵活。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教育开始向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二)“互联网+”教育带给中职电子专业教育的机遇
“互联网+”教育为中职电子专业教育带来诸多机遇。首先,“互联网+”教育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让教师和学生都能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提高教学和学习的便捷性与灵活性。其次,“互联网+”教育为中职电子专业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手段,例如,在线模拟实验、虚拟实验室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最后,“互联网+”教育还促进中职电子专业教育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与职业发展路径。
(三)“互联网+”教育对中职电子专业教育的挑战
虽然“互联网+”教育可以为中职电子专业教育带来许多便利和教育创新思路,但同时会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要求中职电子专业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工具。其次,“互联网+”教育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如何保证在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如何有效监管在线教学平台等也是中职电子专业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
五、“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电子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优化途径
(一)设计线上线下双培训形式
线上线下双培训形式是现代化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一种外在表现,针对教师的需求和标准,选择相应的学习模式,可以缩短培训时间,丰富培训结构,使教师在课余时间利用线上软件或平台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和教学交流,构建个性化的培训体系,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建立线上培训平台,选择企业内部学习平台、MOOC平台等,为教师提供线上学习的资源和环境,并根据教师实际需求和教学特点制定线上培训课程,包括电子技术基础、电子设备应用、电路设计等方面的课程。在平台上提供线上交流社区,全国电子专业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定期上传录制的教学视频,便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进步。其次,在线下开展实地教学,组织教师到电子企业实地参观学习,了解实际生产流程和技术应用。组织教师成立教学小组,共同设计实践操作课程,包括电路设计、电子工艺、电子设备应用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每个月举行一次专家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和指导。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授课,就互联网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电子专业教学的创新方法等进行深入讲解和演示。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和思考。最后,开展双培训,组织教师先通过线上预习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再转至线下进行实操,解决问题。参加线下培训后,登录学习平台进行测试,巩固知识,充分掌握和应用所学内容。设置实验室或实践基地,教师通过亲自操作互联网教学平台、使用电子教学资源等,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摩课等活动,促进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在培训结束后,为教师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服务。通过线上平台定期发布新的学习资源、教学案例等,為教师提供持续的学习动力和资源支持。同时,建立教师学习社群,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升教学能力。
(二)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模式在教育行业中已引起广泛关注并付诸实践,给中职专业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灵活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
中职电子专业教师应深入理解“互联网+”教育的核心理念,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刻影响。同时,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了解新技术、新应用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变,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教师教学效果,而忽略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地位得不到有效保障。中职电子专业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定位,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的引路人、合作伙伴与成长助推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欲望。同时,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让教师深刻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主动整合电子专业教学资源,将理论知识与职业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以更加贴合中职学生学习需求的方式进行教学,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除了关注学生的发展,还要更新教学内容,不能将教学局限于教材课本,要紧跟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脚步,关注电子行业动态,了解最新的电子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入成功的电子项目案例,确保案例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了解某电子技术的原理、实现过程和效果等。如果条件允许,教师也可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三)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在确保日常教学工作质量前提下,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团队是根据中职电子专业教学的需求和标准所设定的一个教学服务共同群体,致力于将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教学能力,也增强实际业务能力,更好地实现交互教学。
首先,明确“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包括具备实际工作经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教学能力等,为组建团队提供明确的标准和方向。选拔符合标准的教师,优先考虑具有相关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并考虑教师专业素养。其次,制定培养计划,为新选拔的“双师型”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实践机会、教学指导等,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资源,让教师可以实时了解相关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与电子技术应用,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最后,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全面评级“双师型”教师的教学与实践能力,将评级结果纳入激励标准中,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对于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提供晋升机会、奖励等。
(四)制定智能化实践平台
制定智能化教师实践平台是互联网与信息化教育深度结合的体现。这一平台能够精心设计和关联各类专业性应用模块,使教师在市场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依据模块设定的明确培训目标,灵活开展关联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如此,平台还能精准识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并据此制定高度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进而显著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构建智能化实践平台不仅有利于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深化整体的培训效果,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在“互联网 + 教育”的背景下,通过制定智能化实践平台进行多元化学习和培训,可以动态化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后续专业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首先,智能化实践平台应定位为为中职电子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和创新探索的综合平台。目标在于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优化实践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平台的目标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有利于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标准。确定平台功能,包括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操作、交流互动等方面。设计合理的平台架构,包括前端页面、后台管理、数据库等方面的设计,保证平台稳定性与可扩展性。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电子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实验安全性。其次,选择合适的技术,例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平台的构建和功能实现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平台架构和功能,开发相应的模块,例如在线课程模块、实践操作模块等,并集成第三方应用,例如在线评价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等,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服务。通过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平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最后,组织教师进行平台使用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平台的功能和操作。同时,建立教师指导机制,为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反馈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平台的使用和反馈,根据反馈意见改进平台服务,并定期更新平台内容与功能,以满足教师培训需求。
(五)构建教学监督机制
为了实时掌握教师日常教学状况、培训进展、培训成果及实践应用等细节,学校要致力于构建一套教学监督机制。鉴于监督对象的多维度特性,设计差异化的监督形式及相应标准,进而构建一个既动态又全面的监督体系。在日常的教师培训过程中,密切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细致查验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依据层级标准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成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定向分析教师的日常培训成绩,扩大监督的覆盖范围,进而提升教师的培训效果和教学能力。此外,通过整合互联网技术,能够将培训系统与监督系统有效连接,为制定精准、有效的监督机制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监督工作的信息化进程。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构建一个高效、精准的教学监督机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明确监督目标,包括中职电子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操能力、教学质量等。其次,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如教学督导委员会或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负责全面监督学校的教学工作。该机构应具备独立性、权威性和专业性,以确保监督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针对性制定详细的监督计划,包含监督内容、监督时间、监督方法、评估标准等。监督内容涵盖教师培训结果、授课情况、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反馈等方面,关注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点。采用多种监督方式,包括定期教学检查、随堂听课、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以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同时,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建立在线教学监控平台,实现实时监督与反馈。最后,制定评估标准,全面评估教师培训情况和教学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监督机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和监督工作,根据其表现,提供教育交流机会,关注其职业发展需求,增加培训和学习机会,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六、结语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电子专业教师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习需求。教師要学习先进的电子技术,掌握电子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将实际情况引进课堂。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的监督,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这些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职电子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霞.“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课堂教学领导力强化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02):114-118.
[2]单晴晴,李静.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职业,2023(13):19-21.
[3]黄金芳,张小华.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学生满意度的中介效应[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23,38(03):114-120.
[4]陈景翠.高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5):165.
[5]郑元芳,李建珍.“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校本培训策略[J].新课程,2023(06):172-174.
作者单位: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王颖振、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