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国画教学改革研究

2024-06-03 22:18刘婷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校

摘 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及构图方式,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璀璨明珠。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受众群体,新时代中国画无论是创作技法还是绘画语言,都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探讨高校中国画教学的重点内容,针对改革创新空间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旨在推动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高校中国画教学更好地适应当下文化环境对中国画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中国画教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互联网+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为例”(JG-210204)研究成果。

中国画是中国美术体系中的一大画种,其历史悠久,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在中国传统艺术类别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中国画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实现中国画艺术的可持续发展,高校中国画教学担负着重要责任。

一、高校中国画的教学重点

首先,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传统文化需要科学传承才能实现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因此,中国画的教学不仅要重点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通过中国画专业知识的教学,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作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学生在学习中国画时要基于广泛的文化背景,对这一艺术形式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真正体会到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内涵。

其次,准确把握中国画的审美思想。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中国画的创作理念讲究“澄怀味象”,重视写意,强调物象传神,具有明显的象征意味。另外,中国画的创作内容灵活多变,造型规律独特,主张“载道”“写心”“以虚代实”。因此,中国画的教学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了解其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欣赏、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理解中国画所追寻的写意精神,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文化内涵,使学生准确把握中国画的审美思想。

最后,完善学生的人格。中国画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会在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美育对德育有着重要的催化功能,而中国画作品是画家对自我修养、精神世界的物化。因此,学习中国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高校中国画教学改革创新点

中国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其人格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很多高校也开设了中国画教学课程。然而分析高校中国画的教学现状,发现还有较大的改革创新空间,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针对课程整体规划的改革

学习中国画课程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通常接受过美术技能培训,但是这类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素描、色彩,对于中国画的了解并不多,往往认为中国画只是简单的绘画,并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学习需要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及专业的系统训练,然而相当一部分高校对于中国画课程的规划还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教学内容还存在局限性。比如:缺乏适应中国画学习的素描教学内容,适应中国画的素描课程与全因素素描强调明暗写生不同,其更强调深入挖掘物体的本质属性,“以线立骨”,否则就会导致素描教学内容与中国画造型语言脱节;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较少,而中国画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中国画的审美思想,需要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笔墨涵养,但是现在很多高校的中国画课程体系中都缺少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重技轻文”的现象一直存在,忽略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另外,大部分高校的中国画课程中也未包含与现当代水墨艺术相关的内容。现当代水墨艺术更加注重水墨画与材质融合时的肌理表现,例如画家在即兴状态下挥毫泼墨,拓宽了中国画的本体语言,这一特点与传统水墨画有着较大的差别。融入现当代水墨艺术相关知识能够进一步拉近中国画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及对中国画审美的理解能力。

(二)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中国画教学方法以示范为主,即教师向学生示范作画的方法、具体步骤,学生观看整个作画过程。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技法的运用过程,但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也无法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主要依靠自身的主观艺术经验主导作画过程,学生仅通过教师表象的示范,很难理解其下笔意图、表现方法,只能学其形而无法学其神;并且单一的示范教学对于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也起不到积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教师作画风格的影响,反而限制了学生艺术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西方绘画“写生”的模式,强调科学的观察方法及透视原则,过于注重写实性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加深了学生西方对于写实主义的创作思想,这恰恰与中国画意象审美的追求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后续中国画审美意识的培养。单一、固定的教学方法忽略了中国画技能形成的原因及中国画背后所蕴含的意象审美,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可能将中国画视作单纯的技能课程,导致美学理论与专业实践互相脱节;并且重技能、轻文化的思想也可能导致学生创作的作品中缺少中国画的灵魂,即意象美。因此,高校中国画的教學要摆脱单一教学方法的限制。

三、高校中国画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中国画的特点拓展教学内容

中国画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思想,中国画的教学也不同于西方绘画体系的教学内容。高校开展中国画教学课程要结合其审美特征及学生的创作兴趣、认知特征,构建更加符合中国画特点的教学体系。

首先,增加线性素描内容。实际上,中国画本体艺术语言并不适用于西方全因素素描,而线性素描以结构素描为基础,将中国画的线与西方素描的体、面融合在一起,采用线性的浮雕式造型表现物象,突出线条的表现力,与中国画的联系更为密切。线性素描教学尽可能地排除光影的影响,表现手法以线为主,是对传统白描的改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观察方法及造型理念。

其次,增加西方经典美术作品研读及临摹课程。在中国画教学课程中增加西方经典作品的研究与临摹内容,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宏观的艺术学视角,解读中国画作品,并学习经典图式,通过经典艺术作品的解读,学生可以了解作品的构图、色彩表现、色彩运用等;学生临摹经典作品的过程也是加深其对作品理解的过程,通过触类旁通的思考,积累更多的创作经验,以为后续中国画的创作提供思路。临摹包括意临、对临两种,前者强调对画面意境的临摹,后者强调对原作风貌的还原。在实际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意临、对临结合训练。

再次,拓展现当代水墨艺术相关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笔墨想象力。课程内容可以是研究水墨艺术的形式美及构成性,使学生体验中国画的肌理形式,掌握更有创造性的、富有时代感的当代水墨语言。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水墨艺术样式直接表现具象的中国画作品,比如运用抽象水墨语言技法,表现写意人物画中衣服的肌理质感等。

最后,通过选修课及课外讲座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选修课、艺术讲座可有效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开拓其艺术思维,比如山水花鸟课程、人物画课程均可作为选修课,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及艺术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提高中国画课程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此外,定期聘请知名中国画艺术家、学者到学校举办学术讲座,也可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针对目前高校中国画教学常用的示范教学法可能限制学生意象审美的发展,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结合中国画本身的创作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再配合基本的示范教学法,优化中国画教学效果。

除了示范教学法之外,适用于中国画教学方法的还有比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临摹教学法、展览教学法等,当然仍要以示范教学法为主。示范教学法并非简单的教师示范,而是要提高示范的指向性及针对性。比如:在进行经典作品临摹示范时,教师需要通过临摹各个历史时期的名家代表作品,使学生了解工笔、白描、写意、没骨等技法,同时要弱化自身的创作个性,回归临本,通过实践操作向学生讲解古人的技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调整示范,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给予辅导示范,凭借自己的创作经验帮助学生完善作品。比较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客观物象或理性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不同风格、不同艺术水平的作品,让学生利用作品的艺术语言及元素进行对比、分析,品评优劣。问题教学法是教师针对一些优秀的名家作品设置问题,通过案例、问题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展示名家的用笔、着墨特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绘画风格及程式,再结合技法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临摹教学法也是帮助学生奠定中国画基础的重要方法。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插入对作品、作者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在临摹过程中能够领会中国画意境营造的要点,提升其审美能力。展览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名家名作的展览,让学生近距离地揣摩经典作品的造型、技法、着墨、用色等,从而提升他们的笔墨修养及造型能力。除此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举办自己作品的展览活动,并邀请业内专家、名师进行评价、指正,于细微处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与引导,真正做到“教无定法”。

(三)在中国画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

中国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升学生的中国画创作水平,就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学识,将其代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以滋养学生的笔墨涵养,丰富他们的人文情怀,提升他们审美水平。教师可参考古代文人的主体意识,构建适合中国画教学发展的传统文化知识框架。中国画的绘画语言融合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钤印等多个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比如:自古以来“书画不分家”,书法与中国画都以线条表现来赋形,线条使得二者互相融合。因此,中国画教学要重视学生书法艺术修养的提升,从而优化中国画的技法含量。诗词也是提升学生内涵修养的重要渠道。在中国传统的审美体系中,“诗情画意”是评价一幅中国画作品内涵及意蕴的重要标准之一,诗词与绘画追求相同的意境之美,同时诗境与画境相互融通,画中的诗词也可增强画面的意境。因此,高校中国画教学要增加诗词教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及综合素质,促使其从古典诗词、传统哲学中汲取更多养分。此外,在中国画作品中,篆刻艺术可以起到点缀、调整构图的作用,丰富画面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增设篆刻内容,强调篆刻在中国画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四、结语

中国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国画艺术创作人才,实现中国画艺术的传统与发展。在高校中国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较大的改革空间。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从高校到教师,均要立足于中国画教学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国画教学改革策略,拓展中国画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敬友.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46-47.

[2]吴秀丽.文化自觉视域下师范高校中国画教学创新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07-111.

[3]郭兴旺.倡导中国画意象、意境审美在当今高校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1):200-205.

[4]赵伶俐.艺术意象·审美意象·科学意象:创造活动心理图像异同的理论与实证构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7):104-110.

[5]陈晨.当代语境下我国高校国画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评《国画教学》[J].高教探索,2018(11):136.

[6]崔文学.高校国画教学中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融合與衔接[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151-154

[7]罗旎兮,罗吉林,张立秀.传统手工艺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以荣昌折扇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2(20):152-154.

[8]吴瑕.多元化教学在高校中国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品位·经典,2021(2):139-141.

[9]字艳芬.传统文化浸润下的中国画教学思考及实践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9(3):88-89.

[10]方明,郭晓锋.《老》《庄》《易》中“象”的哲学体系及文化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53-57.

作者简介:

刘婷,硕士,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城市雕塑。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