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

2024-06-03 04:58:01崔洪玲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13期
关键词:全班同学小康后进生

崔洪玲

一、案例描述

以前教过一个学生,名叫小康,他脾气暴躁,上课发怪声,经常与同学打架斗殴,作业书写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起初他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但毫无长进。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

一次在课堂上,不爱学习的小康很难得地高高举起了小手,我立刻请他作答,当时他可能是有些紧张,回答时结结巴巴的,结果班上的小特同学当场笑出声来。我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就听小康气势汹汹地冲小特吼道:“笑什么笑!”小特顿时止住了笑,可小康并未就此罢休,把手中的课本往地上一摔,径直甩门而出,全班同学都愣住了。我迅速做出判断,首先要保证学生们正常上课,其次为了确保小康的安全,要立刻把他找回来。我追出门外,叫住小康并告诉他现在是上课时间,如果因为他的缘故而耽误了同学们的学习,会使本就不融洽的同学关系更增加一层隔膜。也许是担心成为全班同学的“公敌”,小康默默地跟着我回到了教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小康虽然人在课堂,却始终没有冷静下来,时不时踢桌子……

下课后,我发现小康仍然没有“消气”,先把小特找来,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小特也表示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道歉。又过了几节课,我发现小康已逐渐冷静下来后,便将他找来谈话。他一进办公室便低着头看地板,我知道他已经做好被批评的准备,而且打算一如既往地“虚心接受,屡教不改”。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我拉住小康的双手,告诉他老师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和他一样不高兴。听我这样说,小康的眼神“亮”了起来,一脸委屈地向我吐着苦水:“小特太气人了!”我知道,我已经取得小康对我的一份信任。于是我做起了“倾听者”,耐心地听小康把话说完。接着,我以“知心人”的身份与小康一同分析课堂上的做法,让小康知道他的甩门而出、踢课桌、摔本子等生气方式并不“合算”,同时告诉他“合算”的、我喜欢的做法是:让老师批评小特,自己可以生气但不做伤害自己身体、破坏教学用品的行为。见小康听得很认真,并认同我的分析,我又以老师的身份告诉他对于他发脾气的做法我不喜欢,学校的校规也不允许,同时告诉小康我相信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小康一定会采取“合算”的我喜欢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小康真诚地点着头。然后,回归事件本身,鼓励小康宽容大度,原谅小特的错误,并适时让小特当面道歉,使小康的宽容落实在行动上。在化解了小康与小特的矛盾后,我在班中进行了教育,表扬小康的举手发言、热爱学习以及宽容大度,也表扬小特的知错就改、真誠道歉,使全班同学都受到教育的同时见证“后进生”小康的进步。

二、案例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自身的性格特点、学校教育不够完善等原因,使小康成了“后进生”。我认为可以从对小康本人的引导、加强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对全班学生的引导三方面着手。

在本事件中,我冷静思考,迅速反应,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以冷处理的方式让小康冷静下来,然后另寻时机与他谈心交流。我知道该事件对班级学生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使小康转变问题行为,我按捺自身情绪,以温和的口吻、亲切的话语、换位思考的方式获取小康对我的信任、消除小康对我的对立情绪。同时付出真心的情感,在谈话中让小康认识自身行为的不正确、了解正确的做法,并调动小康的情绪来原谅小特、并保证下不为例。之后,我再对班级学生进行引导,一方面让学生对小康与小特各自错误行为引以为戒,一方面见证两位同学的勇于认错与知错就改。同时我及时与小康的家长反馈了事情的经过,以朋友的角度表示自己对小康成长的担忧,争取家长的配合。

三、总结反思

1.培养信心是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相信后进生同样具有良好的本质,并相信通过自己的爱心与坚持,“后进生”终究能够得到转变。有了“信心”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后进生”,并努力寻求恰当的方式教育学生,帮助其渐渐转变。在引导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会遇到“碰壁”的情况,但我们不能失去信心,事实已经证实:信心是基础,信心不会枉费。

2.师生关爱是秘诀

在班级教育中“后进生”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多交流思想,做他们的知心好友,宽容地面对每一次“问题行为”的反复,用真心感化学生的心灵。当“后进生”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多采用换位思考,给予一份理解、一份同情。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对待小康,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与他从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给他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耐心与家长交流是关键

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我争取家长的配合,相互交流在家里、学校的表现。我和家长达成共识,齐抓共管,表扬已经有的进步,共同交换需继续督促的事项。

转变“后进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后进生”更要讲究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就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在漫长的教育路上,我们要始终满怀信心、爱心、耐心,抓住每个教育契机,认真、努力、妥善地把握它,转化“后进生”一定不只是梦想,我们静待花开……

猜你喜欢
全班同学小康后进生
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
我家的小康
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08-26 06:46:12
你试试看
妇女生活(2022年1期)2022-02-07 19:53:29
我家的小康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金桥(2020年9期)2020-10-27 02:00:02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8
小康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6
我们的相册
写在马路上的口算题
如何对待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