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凤翔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随迁子女的小学英语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教师要意识到家庭价值的重要性。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让随迁子女逐步克服学习困难并快速融入班集体。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如何利用好家庭因素,提升随迁子女的学业成绩。
【关键词】家庭价值;小学英语;学业成绩;随迁
子女
随迁子女的学业成绩与家长参与英语教育的程度,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要想提升随迁子女的学业成绩,教师就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日常的教育与引导。一般来说,不同的家庭其实际情况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教师既要输出专业理论,引导家长将英语学习与家庭环境相融合,又要积极聆听家长的问题,予以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
一、摆正教育态度,优化教育理念
(一)以关怀为基础,激发学习热情
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小学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英语作为一门兼具人文性、生活性的学科,其学习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增加知识积累,掌握更多的具体知识点;二是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新时期的小学英语测试中,出题人越发重视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因此,学生需要调动生活经验并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时,教师引导随迁家庭的父母关注学生的每日生活并予以引导。通过英语对话的构建,学生既能主动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所观所感,又能在有来有往的对话中提升学习积极性。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Look at me为例,本单元的重点在于掌握、理解eye、ear、nose、mouth等诸多代表身体器官的词汇。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长一边询问:What did you learn today? 一边围绕“代表身体器官”的词汇设计英语小游戏。根据游戏内容,家长随机报出一个器官的名称,比如,nose,接下来,学生描述自己的鼻子及家长的鼻子的特点。借助新颖的小游戏,学生不仅能复盘此前学习的内容,还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家长的发音可能并不准确,这时,学生可以适时地进行纠正。在“小老师”的传授中,学生逐步复盘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
与校园环境不同,家庭环境往往更加自由、宽松。因此,学生往往更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相应的疑惑。这时,家长要予以重视并借助关爱,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基于专业理念,做好科学规划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即受价值取向、教育期望、家庭教养方式、亲子互动及家庭文化情感氛围等要素的影响,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及理念均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家长秉承散养的理念,鲜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况并将大部分精力倾注于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上。然而,相比于环境融入的问题,随迁子女往往更容易出现学习上的问题。再如,有的家长秉承“望子成龙”的理念严加管教并对学生产生的成绩波动严加指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一方面,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要通过线上告知家长“学生应该学会什么?”另一方面,针对英语的学科特点,教师要引导家长重视英语教育,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 What time is it?为例,在预习阶段,教师不仅制作了学习清单,还在清单上标注好应用、掌握、了解等知识点的难度。基于学习清单,家长带领学生进行复盘。从后续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家长在互动过程中会借助 What time is it?设计小游戏。比如,有的家长会率先提问:What time is it? 接下来,学生借助句式Its...报出具体的时间点。接下来,家长再提示Its time to...学生接着完成句子的填写。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他们往往会存在诸多问题。这时,家长并不急于批评孩子而是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无论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教师要做好引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与家长间的联系、互动变得更加便捷。这时,教师要定期与家长交换学情,建立立体的学生形象并为不同学生定制不同的引导方法。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方法让每一名同学均能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二、基于亲子互动,增加知识积累
(一)融入家庭资源,丰富教材内容
从教材内容来看,小学英语课本不仅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还承载了丰富的生活现象。基于课本中有关家庭的阐述,家长可以将家庭资源与学校资源相结合并設计亲子互动。通过具体的实践,学生一边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魅力,一边加强对教材文本的理解。相比于课堂上的英语活动,家长与学生间的活动更具有个性化、差异化。从后续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家长会有意识地借助实物,营造游戏氛围并加深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In the kitchen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深入家庭生活,关注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关注其他人的劳动成果。基于教材内容,家长尝试着将“教学生做饭”与英语学习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学生跟随家长一起走进市场、走进厨房。比如,有的家长会提出问题:Today we are going to make tomato and egg soup, so what ingredients do we need? 接下来,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并展开分享:We need eggs and tomatoes.接下来,家长带着学生走进厨房,了解做饭的基本步骤,并将这一生活场景以英文的方式复述出来。针对学生的知识漏洞,家长及时留意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引导他们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的丰富讲求适当性,即家长设计的亲子活动既要符合单元主题情境,又要实现知识点的扩充、延伸。亲身实践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进家长的活动设计,并予以相应的引导。
(二)融入社会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随着考试思路的转变,知识应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使命。知识应用作为英语教育的又一主体,家长既可以借助亲子活动带领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又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转化为英语知识。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生动、有趣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还会让他们形成观察社会发展,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改造生活的良好品质。在此过程中,家长既是学生的同行者,又是他们的引导者。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Our animal friends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There be句型,掌握与身体部位,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为了复习单元重点,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动物园、海洋馆。借助细致的观察,学生在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的动物联系起来的同时,也实现了创新应用。比如,在观察北极熊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If polar bears don't have ice on which to live,will they die?”接下来,家长围绕自然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阐述相应的内容。借助高效的沟通、互动,学生能够突破教材内容,提升综合素养。
学习内容的丰富还讲求循序渐进,讲求“贴合社会发展”。通过社会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并努力将直观的观察、体验转化为理性的思考。
三、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家校联合
(一)借助互联网资源,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生年龄尚小,且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针对这一情况,家长需要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并借助互联网资源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受诸多要素的影响,家长的英语能力参差不齐。为了缩小学历上的差距,家长可以借助学习清单与学生共同预习。基于学生存在的诸多困难,家长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法引导学生重视英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此外,考虑到预习效率,家长还需要向教师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家长的反馈,教师既能在课程讲解阶段调整教学策略,匹配不同的教学方法,又能展开差异化的引导。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Chinese New Year为例,在预习阶段,教师设计了一个学习任务,即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春节。从具体学情来看,学生对春节比较熟悉,因此,他们对“春节习俗介绍”拥有较大的热情。根据任务要求,学生尝试着以作文的方式设计写作思路。然而,从后续的反馈来看,学生容易受知识积累的限制丧失探索的积极性。这时,家长基于互联网技术辅助学生独立探索。一方面,针对逻辑不通顺的问题,家长并急于指明其中的问题而是基于教师的意见,引导学生自主提炼逻辑框架。借助思维导图,学生逐步明确“应该怎么写”。另一方面,针对词汇拼写错误,表达“卡顿”等问题,家长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收集其中的漏洞。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家长可以借助视听资源等丰富的互联网信息,解决学生面对的问题。一般来说,随迁子女经常会因学习上的问题产生挫败感。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资源,随迁子女可以形成学习积极性,并快速融入日常的学习与生活。
(二)借助作业反馈,展开适时引导
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被打破。在此过程中,教师按照学生学情设计差异化的作业,并基于互联网技术、基于线上作业发布平台布置主观题与客观题。针对主观题的效果反馈,家长及时介入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方面,通过了解学生选择的试题难度明晰他们的学习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并鼓励他们尽可能地挑战难度更大的试题。另一方面,通过题目的正确率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由于随迁子女在遇到新的学习挑战后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家长需要借助作业正确率,借助学生反馈展开适时引导。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A healthy diet为例,在作业设计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布置了下述两个层面的作业。其中,基础作业包含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在客观题部分,学生将利用填空、选择的方式复盘单元中的词汇、句型、语法。在主观题部分,学生將制作饮食表,明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在提升作业部分,学生将围绕“饮食表”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由于基础作业的主观题部分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因此,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展开相应的引导。比如,有的家长发现,学生在词汇拼写中存在诸多问题。这时,家长并不急于批评或修改而是确认学生是否“认真做作业”,当明确学生的学习态度后,家长再予以相应的
引导。
英语学习不仅包含知识点的学习,还要学习丰富的人文要素。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随迁子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收集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进行自学。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不仅能为随迁子女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还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学习氛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与家长联动,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及互动方式,让家长既能明晰自己的重要性,又能摆正自己的教育态度,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下家庭因素对中小学随迁子女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c/2021/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