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研究

2024-06-03 05:03:16任晨雪
中国商论 2024年8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出口贸易经济全球化

摘 要: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得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成为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新常态。本文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IOR)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模型,并分析了2000—2018年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现状。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对RCEP国家的出口隐含碳排放量较多,制造业各部门的隐含碳排放差异较大。基于此,本文提出调整贸易结构,推动企业技术革新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RCEP;经济全球化

本文索引:任晨雪.<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8):-060.

中图分类号:F742;S77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4(b)--04

1 引言

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脆弱性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中得到进一步暴露,各大经济体都在积极参与構建稳定的区域价值链。2021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正式生效,全球经济体量和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正式成立,协定生效后,RCEP将缓解当前全球化发展衰退的现象,改善东盟、中国、韩国等经济体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其对复杂的全球价值链活动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RCEP区域内90%的货物贸易最终实现零关税,关税削减将释放巨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强劲的政策红利和经济动力下,必然带来生产的加速、扩大,这将对环境影响如何?若碳排放效率维持不变,RCEP关税全面削减将造成全球碳排放年均增速上升3.1%左右,这一增幅是过去十年全球碳排放增速的两倍,将为全球碳减排以及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造成重要压力。因此,寻求适宜的碳减排路径同时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参与国际分工并保障贸易利得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2 文献综述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GVCs)分工模式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新常态(刘会政和朱光,2019)。全球价值链的理论框架是在商品链、供应链、价值网络价值链、生产链和全球商品链的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Hernández & Pedersen,2017)。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断深入,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GVC体系测量,主要有GVC参与度、GVC生产长度以及GVC位置指数的研究。Koopman等(2014)认为早期的研究主要通过计算出口行业结构、贸易增加额、比较优势指数等衡量一国GVC分工地位。目前应用最多并得到广泛认可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是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经济学家Robert Koopman、王直及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等主导研究的贸易增加值核算体系(董虹蔚和孔庆峰,2019)。另一方面是GVC的应用研究,例如产品层面的微观研究和对国家层面的宏观研究。Verschuur等(2022)使用港口运输网络以及其所服务的供应链,对港口与海上贸易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全球贸易约50%是通过海运进行的,海上贸易流量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港口,这些港口受益于规模经济,并与海运和腹地网络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隐含碳定义为“商品从原料的取得、制造加工、运输,到成为消费者手中所购买的产品这段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贸易隐含碳是指一国贸易产品或者服务在其生产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现有出口贸易隐含碳研究多围绕出口贸易隐含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展开。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来衡量贸易隐含的碳排放,分别是生命周期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Shui&Harriss,2006)。生命周期方法要求将缺失的数据最小化,导致研究中很少包含能够满足此条件的数据。投入产出法不仅能用于地区间贸易测算,还能表达各部门间生产关联,所以比生命周期评价法更精确,因而多被用于测算区域之间的贸易隐含碳。国内外对于贸易隐含碳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运用结构分解法(SDA)、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贸易隐含碳进行因素分析。冯娅等(2022)利用IO-SDA模型按照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结构、贸易结构及贸易规模因素对工业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二是基于非结构化网络分析角度来发现网络关联机制和拓扑互补演化的特征。张正峰和张栋(2023)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京津冀县级尺度的碳排放空间关联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碳平衡分区划分,提供了在县级空间尺度上划分碳平衡区的路径。

3 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分析

3.1 测算模型

投入产出表以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用于分析一国产业间交易关系,因此,要计算某部门产生的隐含碳可以借助于表1的关系得到(Leontief,1936)。

其中,Xab表示a国生产过程中使用b国的中间投入,相应地,Yab表示a国生产的用于b国最终消费的产品。从投入产出表横向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平衡关系:总产出=中间投入+最终消费,结合数学表达式,可将表1的平衡关系展示见式(1):

(1)

式中,Xnn矩阵是各国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代表各国各行业之间产品的流动关系。Kn代表各国总产出的列向量。矩阵A对角线Xnn表示本国国内各行业直接的产品流动;向量Yn1是最终需求,包括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用于本国最终消费的产品。

结合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可将式(1)转化为如下矩阵形式,其中A为直接消耗矩阵,AK为中间投入;Y为最终消费矩阵;K为总产出。

对式(2)进行调整,可得到

其中,是完全需求系数矩阵(昂惕夫逆矩阵),表示最终需求变动引起的总产出变动。I为单位矩阵。

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的交互贸易关系,进一步将中间消耗系数矩阵A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内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d,另一种是进口品消耗系数矩阵Ai。将最终消费也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内的最终消费Yd,另一种是别国的最终消费Ye。由此,总产出K也可以写为:

在此基础上,用表示国内制造业碳排放强度系数,其值为制造业细分行业碳排放总量和总产值的比。Ye表示中国制造业向RCEP地区的出口值,若中国完全用国内投入制造产品,则出口导致的隐含碳排放为:

3.2 数据来源

本文运用OECD细分行业和WIOD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中国出口至RCEP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此外,根据OECD数据库的行业分类标准并结合吕越和尉亚宁(2020)等的研究中所定义的产业行业,将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三类(见表2)。

3.3 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现状分析

从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来看,中国对RCEP国家的出口隐含碳排放量较多,呈现波动式的上升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中国与RCEP各国领导人就稳定双边贸易合作展开了多轮磋商,维护了区域双边贸易的稳步发展。期间,2000年中国對RCEP各国制造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约为128.43百万吨,2007年增长到370.61百万吨。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下降,但仍比入世以来有所增加,增加了2.3倍。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提出制造业“四万亿计划”,大规模的制造业投资使我国对RCEP国家的出口贸易规模大幅上升,制造业出口贸易碳排放在2012年达到考察期内的碳排放峰值为413.78百万吨。

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出口隐含碳呈现小幅度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产品生产技术的革新与高附加值产品增多,使得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其次,从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增长率来看,2000—2004年中国对RCEP国家出口贸易隐含碳增长率均出现陡增情况,表明2000年中国入世后福利逐渐显现,中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双边的贸易隐含碳出现大幅上升,而在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增长率出现下降,导致中国与RCEP国家的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从制造业细分行业来看,2005年以前,各部门的增长态势略有差别。其中纺织品、纺织品、皮革和鞋类行业(D1)、食品、饮料和烟草(D5)、基本金属(D9)、化工产品(D11)、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D13)、机械和设备(D15)这六个行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增幅显著。

这些细分部门的出口贸易隐含碳均在2004年出现增长,可能是因为2004年对制造业投资过热,使得对RCEP地区的出口增加,因此贸易隐含碳大幅上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又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此后,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出口贸易隐含碳进一步呈现降低趋势。

4 结语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全球价值链和贸易隐含碳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和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对RCEP国家的出口隐含碳排放量较多,呈现波动式的上升趋势。此外,制造业细分行业隐含碳排放量有较大差别,其中重工业行业隐含碳排放量较大。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调整贸易结构,实现出口结构多元化。我国出口隐含碳排放集中在具有高碳排放、低附加值特征的“装备制造业”等重工业行业,因此,在合理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这类行业的出口比重。其次,推动制造业技术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对重工业企业减少碳排放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以出口高碳排产品为主的企业。最后,增强前向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能力,摆脱高能源消耗的简单加工方式,积极培育优势产业,使本国不断向价值链上游迈进。

参考文献

刘会政,朱光.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 基于进口中间品异质性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9(8):80-94.

Hernández V, Pedersen T. Global value chain configuration: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BRQ Business Research Quarterly, 2017, 20(2): 137-150.

Koopman R, Wang Z, Wei S J. 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4, 104(2): 459-494.

董虹蔚,孔庆峰.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的测算与分析: 基于WWZ方法的测算与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9(6):40-56.

Verschuur J, Koks E E, Hall J W. Ports criticali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global supply-chain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1): 4351.

Wyckoff A W.; Roop J M. The embodiment of carbon in imports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J].Energy Policy,1994,22(3).

Shui, B.; Harriss, R.C. The role of CO2 embodiment in US–China trade. Energy Policy 2006, 34, 4063–4068.

冯娅,刘阳,鲁庭婷.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其异质性分析: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证据[J].统计与决策,2022,38(24):111-116.

张正峰,张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京津冀地区碳排放空间关联与碳平衡分区[J].中国环境科学,2023(3):1-12.

Leontief W W.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1936: 105-125.

吕越,尉亚宁.全球价值链下的企业贸易网络和出口国内附加值[J].世界经济,2020,43(12):50-75.

Wang Z, Wei S J, Yu X, et al. Characterizing global value chains: production length and upstreamness[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7.

猜你喜欢
全球价值链出口贸易经济全球化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策略分析
区域性产业集群、价值链与体育用品之间关系的研究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国际贸易核算方法研究演进、应用与展望探析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06:46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42:53
On Diet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广东高乐玩具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23:48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2:30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1:47
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