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萍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必然追求。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实施,对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政治信仰、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强化法治观念和增强公共参与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了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然而,如何优化议题的教学设计,发挥议题的教学价值,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这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实例探讨;策略研究
议题式教学法,其核心在于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与问题,将议题的教育价值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实践。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议题的引入、引导与讨论,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引入议题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然而,当我们审视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时,发现不少教师仍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未能凸显,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学习主动性也未得到有效激发。即便有些教师为了落实新课标的教育理念[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已开始采用议题式教学法,但由于目前部分教师对议题式教学内涵还未真正理解,对如何选择议题、把握子议题的质量、如何设计好议题探讨情境、构建教学内容,如何基于学生已有认知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等问题还未真正掌握,因而导致议题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效不突出,甚至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创设真实情境,让议题鲜活
议题具有情境性,这是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性的体现。议题不仅涉及学科知识,还需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教学中,我们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挑战。在合作与探究中,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的活力在于紧密联系时代、生活与学生。为增强议题趣味性,我们策划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如果情境创设脱离社会实际、远离学生生活,那么形成的议题就有可能陷入假大空的尴尬境地,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无法促使学生思考,反而容易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我们构建活动型课程,融入新颖、有趣、挑战性的议题,激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促进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中“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这一内容时,我从“共享单车超区停放,扣‘调度费合理吗?”这一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全国首例共享单车超区停放扣费案中的相关问题,来学习有关合同的知识。
【情境设置】(节选)
共享单车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租赁,开创了全新服务模式。它融合移动互联网的便捷与环保骑行,成为分享经济中的璀璨明星,引领新业态潮流。共享单车更好地满足了我们出行需求,但是“乱停乱放”等问题也逐渐凸显,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挑战。为减轻城市治理压力,平台多采取对规定区域外停车行为收取调度费的方式来规范用户停车行为,因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纠纷。
【基本案情】武某某使用哈啰单车骑行至真北路4333弄小区门口(该处为服务区外)锁车。之后在该处重新开启上述涉案单车,又将该车辆骑回服务区内并锁车。由于武某某在服务区外停放单车,上海钧正网络科技公司收取武某某调度费10元。
武某某坚持认为,自己在规定时间24小时内已将单车骑回指定服务区域,且哈啰单车方面并未实际进行调度操作,因此应当退还调度费。然而,在与钧正公司的协商过程中,退款要求并未得到满足。因此,武某某决定采取法律手段,将钧正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退还调度费用共计10元,并赔偿交通费20元。此外,武某某还要求钧正公司公开道歉,以维护其个人权益。
探究一:共享單车超区停放,单车公司收取“调度费”合理吗?
学生讨论:略
【案情分析】哈啰单车一审庭审中表示,武某在使用哈啰单车之前已同意《哈啰单车信息服务协议》,其中《使用规则说明》明确提示用户请勿在服务区外还车。且用户扫码后解锁前,会再次弹出相应的规则,包括超区规则、服务区、禁停区等。用户看到此页面后点击确认开锁后订单才开始正式产生。
探究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案中的合同是否有效?
学生讨论:略
归纳总结:武某根据哈啰单车的用户协议和规则使用了单车,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完成了从要约到承诺的过程,双方订立了合同。哈啰单车运营公司通过平台信息服务协议约定划定服务区,与用户约定骑行和停放区域以及规定违反使用规则需要承担调度费的方式进行自治,不违背公序良俗,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该合同有效。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哈啰单车运营公司和单车使用用户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将车骑回区域内可否免除调度费?调度费的性质是什么?”等相关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明确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形式、合同的效力,理解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以及违约责任和免责情形。认同重合同、守信用是全社会的共识,增强合同意识与契约精神,生活中重视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树立合同意识,自觉履行合同。从而有效地发挥议题式教学的学科价值引领功能,增强了学生对我国法律制度的政治认同,提高了学生政治参与的能力和素养。在思想政治课的授课过程中,议题必须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场景,才能释放其内在活力,彰显其素养价值,进而有效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其必备的品格和锻炼其关键能力。
二、勇于动态生成,让课堂灵动
议题式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过程是否开放,课堂是否灵动,课堂教学能否通过实践、体验,引导学生感悟、反省,唤醒学生的思想和灵魂[3]。这就要求教师在以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时,让学生在知识基础上自主构建和生成信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样的课堂应是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需要教师睿智地把控和巧妙地运用。
例如: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中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章节时,我以“凝聚青春力量 共筑网络安全”这一主题,设计了“网络世界迷人眼”“网络空间有底线”“网络安全靠你我”三个环环相扣的篇目,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增强网络安全的意识、了解网络安全的知识、学习和推广网络安全的技能,懂得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够以实际行动积极维护网络安全。
【议学活动】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网络安全建设成效明显,但网络空间仍不太平,网络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侵犯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散布虚假信息、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已成为全球公害。在我国,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时有发生,数据安全和侵犯个人隐私问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十分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必须将网络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多管齐下,加强综合治理,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监管到打击犯罪的综合治理合力。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是如何维护网络安全,筑牢安全屏障的?
教师指导:网络安全的维护是一项繁复而系统的工程,它囊括了技术革新、有效管理、法律保障、人才培养以及安全意识提升等多个层面,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协作与努力,才能确保其稳健发展。
学生讨论交流,提出建议(略)
在教学环节中,由于网络安全相关问题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内容颇多,再加上设置的问题也比较宏观,使得学生一开始的探讨有点无所适从,要么只谈个人应该如何维护网络安全,内容浅显,缺乏思辨性;要么只在国家层面上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试讲环节中,学生大多数回答不在我预设的思路上,而我又没有就学生的回答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引导,课堂上师生互动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没有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幸好组内教师听课后,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帮助我重新设计了思路,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探讨,就学生回答的内容如何更好地因势利导,有效解决问题。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困惑和疑虑,增强教学的说服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认知理解能力。
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预设往往聚焦于教师的教授方式,而开放的教学预设则应将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特别是他们在问题面前的质疑与争论。通过提高议题的开放性,我们可以激励学生自主选择、深度剖析和深入探索那些隐藏在问题情境中的未知或模糊信息。如此,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观察、筛选并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展开学生间的交流、学生与知识的对话以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这不仅能够极大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其思维的广度,还能进一步挖掘其思维的深度,提升其思维的层次。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创设议题的动态性,捕捉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和“惊奇”,通过设疑、引导、点拨,把这些无法预设的意外,变成无法预约的精彩。
三、注重思辨批判,让价值引领
新课标着重倡导:应当引领学生踏上开放的、充满辨析的学习之旅,培养他们理性面对多元观点的能力。唯有使学生亲身实践、自主辨别、深入剖析,并作出个人的判断,方能真正实现价值引领的有效性。议题式教学正是以议题为核心,构建活动型的学科课程,旨在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此过程中,我们关注学生在价值冲突和两难选择中的立场、态度和选择,从而肩负起学科的育人使命,明确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一举措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例如,在学习《思想政治》人教版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价值与价值观”这一框题时,为了说明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我运用了近期网络上热议的“大学生另类择业观,主播和网红成向往的职业”,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这一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并通过“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和“青年学生的网红梦”的对比,让学生在讨论、辩论、评价和反思中,掌握知识、碰撞思维、激发情感,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案例设计如下:
网友一:如今就业岗位趋于饱和,择业压力大,想自主创业家里又无本钱,“网红”这个新兴职业的工作内容相比很多传统行业看似轻松简单,吃个饭、睡个觉、卖个萌,就有人打赏,化个妆、唱首歌都能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工作不仅能给人带来心理的满足感,还能有客观的经济收益,说不定就一夜成名或暴富了。
网友二:很难想象在娱乐化道路下,在卖卖萌、唱唱歌、炫炫富,就能做网红、做明星的背景下,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科学家、企业家、实干家,渐渐被磨灭的那些“时代理想”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探究:①当前大学生想做主播、网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②你是否赞同上述网友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辩论
网络调查总结:对于当主播、做网红,大多数人表示理解,部分人表示赞同,还有不少人参与其中,但认为有趣好玩的占绝大多数,真正当作职业的,寥寥无几。由此可见,上大学,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实现人生理想仍是社会的主流观念。
教师总结: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状,在就业难、择业难的现实情况下,主播、网红这样门槛和风险双低、名利双高的职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是挺不错的选择。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行为选择也就会不一样。
通过实例对比,思辨教学真正关注真实情境的设置和具有挑战性的高质量的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通过讨论、辨析、反思,明确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也就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行为选择。
议题式教学借助辩论、对话与交流等多元形式,深入剖析所设定的议题,鼓励学生积极阐述个人见解,并以事实为依据,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学生在倾听他人观点的过程中,能够审视和反思自身观点的价值取向,及时进行调整,并清晰表达正确的观点。新课标对议题的定义明确指出:“议题既是学科内容的具体展现,又是价值判断的关键所在。”这清晰地揭示了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议题的独特性,它不同于一般会议的议题,更加注重学科的深度和价值的引领。通过这样的议题设计,我们力求紧密结合课程内容,以议题为媒介,激发学生的思辨潜能,促进思维的拓展与碰撞,通过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并纠正学生的观点,从而凸显价值引领的核心意义,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束语
实践证明,议题式教学既是对课标内容的创新,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只有在教育教学中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才能提升教学的质量、转变教师的教学路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课堂真正改变传统,让学习真正发生,从而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凤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J].亚太教育,2023(18):185-188.
[2]彭鑫.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24):101-106.
[3]劉宗美.素养导向下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临沂:临沂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