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域下对《沃许》的解读

2024-06-01 02:45:53罗艳巍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3期
关键词:精神创伤福克纳威廉

罗艳巍

[摘  要] 作为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沃许》揭示了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时期穷困白人生活的艰难境遇。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聚焦于探索小说主人公沃许的内心世界,揭示他自我觉醒的复杂演变过程,并探究他一生受到奴役的深层心理原因。人要坚守自己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信仰,获得属于自己的尊重,追求真正的自由。

[关键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威廉·福克纳  《沃许》  精神创伤

[中图分类号] I1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03-0020-04

一、威廉·福克纳的《沃许》及创作动机

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各类作品一直都受到国内外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福克纳的作品常常浸染着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加上福克纳独具一格的叙事方式,让读者沉浸于复杂的情节的同时,也激起了读者对大量细节的猜测与想象。短篇小说《沃许》正是这样一个经典的代表作品。

在福克纳创作的小说《沃许》中,沃许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疾病缠身的老人,尽管他身为白人,生活却十分贫寒。主人塞德潘与他进行交流相处时,虽然同为白人,但他们之间的相处并不平等,沃许对塞德潘是一种向高位者仰望的情感,同时也掺杂着对富人、上流阶级的恐惧,对“英雄”般的人物心怀幻想,还有对上流社会权势的无能为力。如果沃许能够与塞德潘交谈,也只能是以“他们杀了我们的人,但他们还没有打败我们,对吧?”这样的语气,或者简单地回答“是的,上校”“好的,上校”。塞德潘处于美国南方传统社会,在那样的社会情况下,像沃许这样的穷白人是没有话语权的,他们只能屈服于上层权力,任由塞德潘这类人物随意摆弄。在南方地区,只有少数人掌握着话语权,他们拥有庄园和奴隶,对北方人都怀有敌意,而塞德潘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多年来,沃许自认为自己是个白人,所以一直努力以塞德潘的方式与他进行交流,但始终未能获得他的认可。沃许发现塞德潘勾引自己的外孙女,他默许了这一行为,也为日后的生活埋下了祸根。沃许以为弥丽为塞德潘刚刚生下后代,可以得到塞德潘的垂怜,但塞德潘却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的请求。然而就在此时,塞德潘却下令让家里的女仆为刚出生的小马驹找一个新的马棚。在塞德潘看来,沃许和他的孩子们的地位甚至连家里的牲口都不如。沃许是孤独的,他不屑于和黑人仆人交流,除了塞德潘之外,也没有任何人和他交流,他也不会找到能倾听和理解他的人。流言蜚语和偏见鄙视形成了一道屏障,阻碍着沃许这个穷白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就连塞德潘家的黑人奴隶们都能够随意嘲笑他。面对镇上其他人对他的猜测和嘲笑,沃许也无力回应,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被猜疑和蔑视的目光所环绕。

福克纳在《沃许》这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以揭示主人公沃许内心深处的灵魂。“独白是深层之我与他人和眾人的相会。 但我在这一相会中应该是纯粹的、深层的、从自身内部出发的我,不掺杂任何设想的和强制的或借用他人观点和评价,即不含有他人眼睛对自身的观照。”[1] 福克纳通过这种手法,将读者带入主人公的思绪和情感之中,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沃许的内心体验。这种独白不仅仅是一种叙述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沟通方式,使读者能够与主人公建立起一种共鸣和情感联系。福克纳的这种写作运用让《沃许》这个故事更加生动和真实,让读者能够更加贴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福克纳巧妙地利用独特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呈现了沃许在内心深处觉醒并最终爆发真实情感的情境。《沃许》强调描绘人物内心,以此推动故事发展。作者以一天为时间跨度,把故事事件压缩其中,小说以倒叙开头,回忆过去多年种种,最终回到故事发生的清晨。作者从现实出发,探寻历史的纵深,并将历史与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这种逐层递进的特殊叙事方法让读者能够沉浸在故事其中,同时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受弗洛伊德主义影响而掀起的一股文学潮流,义量掀起的一股文学潮流,在20世纪初席卷整个美国。它为现代作家探索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未知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弗洛伊德理论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并为理解这些作品提供了一把钥匙。把福克纳作品中看似晦涩难解的描写,放到弗洛伊德主义的显微镜下进行探究,一切便豁然开朗。诸如死亡主题、不伦之恋、象征、意识流等,都可以在弗洛伊德那里找到合理的解读。“生活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大潮中,福克纳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并对他自己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福克纳正是靠这种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精神,运用弗洛伊德主义去刻画‘邮票般大小的故土,成功展示了现代人纷繁的内心世界,值得读者反复体味。”[2]尽管福克纳口头上并不承认自己运用了弗洛伊德理论技法,但研究他作品的学者基本上都认为他不仅研究过弗洛伊德理论,而且有许多机会和可能去实践它。福克纳作品的内心独白明显地表明他对乔伊斯作品的借鉴,但同时也蕴含着典型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因素。福克纳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内心独白的形式,这种叙述方式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且这种叙述手法与弗洛伊德理论相呼应,都强调了潜意识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福克纳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展现出他们内心情绪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一点与精神分析学派的思想十分契合。

二、愤怒的爆发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来看,《沃许》这部小说通过随着时间发展而事态的不断升级向读者展示了灵魂的释放。时间不断流逝,同时也留下了心理变化的痕迹,压抑的愤怒也在最终爆发的道路上不断积压,最终释放出来。时间实际上是精神和心灵的替代物,福克纳精心安排了《沃许》中的时间,运用闪回的手法,将多个先前的事件压缩在一天内发生,以表达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中压抑程度逐渐变化的情况,引领读者感知愤怒情绪逐渐爆发的过程。可以说,小说中,事件的升级变化始终引导着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而愤怒情绪也随着情节发展不断加剧。

沃许是一个贫穷的白人,他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一直对塞德潘言听计从。南北战争期间,当塞德潘与北方军队厮杀时,他花费心思打理塞德潘的家务事,“我在照看上校的家,照看他的黑鬼们”[3]。战争结束后,尽管塞德潘勇气锐减,家道中落,沃许仍然忠心耿耿,“沃许在那里迎接他,样子一点儿也没有变:还是那么干瘦,还是那样看不出年龄,浅色的眼睛探询地凝望着,神情有点缺乏自信,有一点点奴性,还有一点点亲热”[4]。当他发现塞德潘勾引自己年仅15岁的外孙女弥丽时,他选择听之任之,“‘行啦,他说,‘要是上校愿意把缎带给你,我倒希望你想着谢谢他”[5]。直到弥丽生下塞德潘的亲骨肉后,沃许发现塞德潘对产后的弥丽十分冷淡甚至残忍,“塞德潘出来了。他下台阶走进草地,动作是那么沉重而从容不迫,那在他年轻时原是匆促而急迫的。他并没有正眼看沃许”[3]。在听到塞德潘辱骂弥丽的话后,沃许终于认识到塞德潘虚伪的真面目,他毫不留情地将她比作一匹母马。多年来,沃许一直压抑着情绪,然而此刻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悲伤和绝望,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碎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最终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他挥动着从塞德潘那里借来的镰刀,击中了曾经崇拜的“偶像”塞德潘。沃许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白人,与塞德潘家中的黑人奴隶们不是一个等级的,当黑人们嘲笑他时,他也对塞德潘抱有幻想,而如今曾经的幻想全部破灭,塞德潘自始至终根本没有将沃许看做是一个人,他和他的外孙女在塞德潘眼里什么都不是,哪怕沃许为塞德潘付出这么多年的辛苦,哪怕弥丽冒着生命危险为塞德潘生下孩子,他们也不如他的一匹马重要,沃许看清了一切,心死的他,平静地纵火焚毁自己的住所,这也导致了弥丽母女的不幸遇难。最终沃许紧握大刀,毫不畏惧地冲向前来逮捕他的人群。福克纳安排一个个事件叠加叙述,层层铺垫沃许的情绪,直至最后爆发绝望的愤怒,巧妙地展现了沃许内心情绪的变化和压抑的积聚。他通过描写沃许的行为和心理变化,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沃许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模式,让读者能够深入体验到他的痛苦和绝望。

三、自我的觉醒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初的、最难以把握的部分,而自我则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并被现实化了的本能。在《沃许》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沃许最终自我的觉醒是引人注目的,这是一段漫长的过程。沃许是一位年纪较大、身体患有疾病的白人,他的生活极端贫困,因此他面临着无法跻身上流社会的困境。塞德潘让他住在一个连黑人都拒绝的简陋棚屋里,那个棚子“看上去恰似一头衰老的病兽,在它垂死的挣扎中怪吓人地在那里喝水”[3]。沃许本人又懦弱胆怯、容易被他人摆布。他多年来一直小心翼翼地跟随塞德潘,即使塞德潘对他如此,他仍然对塞德潘忠心耿耿。在沃许的心中,唯一能维持现在生活的方式就是依附于塞德潘,甘愿成为奴隶实际上是此时沃许对本我一面的表现,这种求生的本能让他不得不选择以这种方式生存下去。因此,当沃许和塞德潘共同享用威士忌时,塞德潘就坐在唯一的椅子上,而沃許则任意选择一个箱子或桶作为自己的座位。在塞德潘喝醉之后,沃许就温柔地安抚他,让他入睡,然后静静地坐在椅子旁边。不久之后,他就又躺到地上;即使是卑鄙的塞德潘勾引自己的外孙女导致她怀孕,沃许也为塞德潘有了继承人而高兴。可以说,为了讨好塞德潘,他委曲求全,完全奴性地表现出来。

沃许对自我的觉醒过程感到困惑,主要表现为对塞德潘盲目自欺式的崇拜及其对自我实现的影响。最终,沃许目睹了塞德潘对产后的弥丽的残忍态度,这一幕彻底改变了沃许的命运。塞德潘对弥丽的冷酷残忍让沃许对他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彻底破碎。绝望涌上心头,他曾经视为英雄般的形象在他心中瞬间崩塌。此时,沃许的自我实际上已经觉醒,本我的重要性已经不复存在。

福克纳绝妙地设计沃许最终挥向塞德潘的镰刀,就是之前向塞德潘借的那把“旧镰刀”,这象征着塞德潘终将用自己的鲜血来赎回过去的罪恶。沃许的仇恨来源正是塞德潘对他人格的侮辱,尊严的践踏,最终丧失希望的沃许,点燃了棚子,也杀死了他的家人。沃许的自我觉醒虽然曲折漫长但是震撼人心,同时,这种自我觉醒的方式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他的报复也终要自食其果,走向毁灭的结局。但这对心死的沃许来说也是另一种超脱。

然而,如果沃许也处于白人上流社会中,他就不会依附于塞德潘,丧失自我,以致获得自我觉醒时付出巨大的代价,最终也不会在自我和本我的冲突下陷入疯狂。从小说中可以深切感受到白人社会中,财富和金钱才是硬通货,上流社会的虚伪和残忍,以及穷苦人民沃许对自我觉醒的艰难和无奈。

四、时代的创伤

作为心理学领域的先驱,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贡献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当代心理学奠定了基础。早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创伤的概念,这为他后来提出的精神分析学说打下了基础。此外,这一理论还对现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以及小说文本剖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精神创伤学理论作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当代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许多小说家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都饱含着对创伤和心理缺失问题的探讨。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导论》一书中,对创伤下了完整的定义:“如果在很短暂的时期内,某个经验使心灵受到极其高度的刺激,致其不能用正常的方法去适应,从而使其有效能力的分配受到永久的扰乱,我们便称这种经验为创伤。”[4]弗洛伊德在20世纪时,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纳粹反犹主义的迫害,在这些事件的影响下,他的研究方向也发生了改变。他开始超越以往对个体无意识、性和欲望的分析,转而关注现代文明和现代人所经历的情感创伤。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和《悲伤与抑郁症》两部著作中,提出战争、意外事故、亲人的丧失、失去爱人等是引起人类心理创伤的外部根源。

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创伤理论分析福克纳描写沃许内心充满缺失感和时代造成的创伤的叙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真实历史下被压迫的沃许最终愤怒的爆发和自我的觉醒的曲折经历。历史上的美国南方是种植园经济与等级制的社会。福克纳对沃许内心的描写为读者提供了理解沃许心理变化和痛苦经历的依据,美国南方的历史为福克纳的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小说中出现的“旧镰刀”“黑人女仆”“马厩”等元素都带有浓厚的南方气息,提醒着我们那段真实的历史。在当时的美国南方社会,“在南方,一个人拥有广阔的农田和许多奴隶,就会被认为是上流社会中的显赫人物。所谓的‘精英们相信,在这个地区,要么是奴隶主,要么是被他人控制的奴隶。那些拥有广阔农田和奴隶的人被视为上流社会的显赫人物,而在南方,对他人的服从被视为‘失面子的一件事情”[5]。在如此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的牺牲品,其中既包括黑人,也包括许多处于社会底层的白人。沃许就是这众多底层白人牺牲品之一。在当时的美国南方社会背景下,像沃许这样的“穷白人”与黑人奴隶没有区别,甚至不如能干活的黑人。沃许一生过着近乎赤贫的生活,忍受着生活的重压,他的人格尊严被践踏,甚至连自己的外孙女都要献给主人。这样的生活充满了苦闷和压抑,但他们只能按照本能行事,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不得不屈服于主人,讨好塞德潘。

五、结语

综上所述,福克纳的小说为读者预留了无限的遐想空间。通过阅读,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在白人统治的社会中,底层人民对于自我觉醒的挣扎与困境。主人公沃许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但是这种不可避免的悲剧足以给人震撼,引人深思。故事的结尾也是用这种悲剧呼唤着人的“尊严”,呼唤着人的信仰的重建,底层人民必须努力实现心灵的释放,争取自己的尊严。只有当他们看透社会本质,鼓起勇气去寻求心灵的解放,才能更好地生活,获得尊严和人格的肯定。因为福克纳认为人类就是经历着从毁灭到重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的完善。他关注的是人类如何从困难的现实中走向未来,这也正彰显了人类的不可摧毁性。同时,福克纳的作品为现世提供了许多思考和启示,引导思考社会的不公和个体的自我价值,激励人们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参考文献

[1] 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88.

[2] 夏君.弗洛伊德主义对福克纳作品的影响[J].牡丹,2015(16).

[3] Faulkner W.Wash[M]//The Portable Faulkner.Malcolm Cowley,ed.Penguin Books,1985.

[4] FREUD S.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M].London:Vintage,1917.

[5] Joyner C.Sutpen's Honor:William Faulkner and the Historians[M]//Faulkner:A Chievement and Endurance.Tao Jie,ed.Peking University Press,1998.

(特约编辑 杨  艳)

猜你喜欢
精神创伤福克纳威廉
破耳兔
Dancing through depression in beach therapy
没见到他
文珍小说《你还只是一位年轻人》精神探析
一粒沙子
孤独患者: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人间(2016年22期)2016-08-15 15:38:04
威廉·福克纳的《熊》
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