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亮
(内蒙古财经大学 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网络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出版工作形态的出现,使数字出版日益凸显为先进的生产力。而出版工作与数字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需要出版行业人才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以较高的工作水平,推动数字出版工作高质量落实。而分析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构成情况,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技术关键知识能力,是影响出版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对此,围绕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探索能力培养的新方法和新路径,通过强化数字出版人才的关键知识能力,为数字出版工作提供充足的支持,推动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
在编辑出版行业中,出版工作基础技术呈现数字化倾向,数字出版改变出版的工作方式,也对数字出版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而在知识能力方面,坚实的人文基础知识以及编辑出版专业知识,是支撑出版工作有序落实的重要保障。处在全新的媒体环境中,数字出版人才应该对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内容有着基础的了解,并熟悉出版流程,了解宏观政策上的变化。同时还应该具有扎实的出版工作技能以及版权相关知识,利用更为坚实的文化基础,促进数字出版工作任务的高质量达成。而数字出版人才复杂的知识结构,主要可归结为三大知识模块,一是以编辑工作为中心的编辑业务知识,包括图书学知识、心理学内容、传播理论等。二是以出版物经营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知识。具体包括数字媒体经营理论知识、公共关系学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知识、营销技能等。三是以出版管理为中心的资源组织和行政管理知识。包括数据库知识、版权保护知识、策划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在数字化的背景下,知识能力结构中的基础知识能力,虽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但会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1]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以图书、报刊、期刊出版为主的出版单位,开展转型升级上的探索,并借助新的技术完成数字化的改造。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的广泛参与,对出版人才提出数字媒体知识、技术应用上的要求。在基础知识能力之上,发展面向数字出版的关键知识能力,是强化人才工作水平,完成数字化编辑和出版的重要保障。新媒体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数字内容管理。需要对网络平台中的语言、学科背景进行知识化地表述,同时,对媒体信息进行挖掘、整理、应用,完成数字资源管控。二是数字媒体管理知识,包含媒介经营知识、数字资产管理知识、资源管理知识等。需要数字出版人才在知识内容的支持下,能够对海量数据和资源进行快速地传播,并利用内容再现技术,使信息传播更加生动立体。三是媒体的有效地表达。在具备一定的媒体知识素养后,出版人员能够对全新的技术功能模块有着深入的了解,结合当前人们多感官的需求,引导出版内容朝着个性化、趣味化、参与性方面发展,从而调动人们的多感官,使出版内容有着一定的艺术美感,并完成跨平台的发布,实现出版信息的有效传播和表达。四是数字出版的专业综合知识,数字出版有着较强的工具性,数字出版工作顺利完成,需要人员有着综合性的知识系统,能够在出版过程中利用复杂的技术完成跨媒体的运作,从而适应出版市场的变化,强化企业的数字化出版和信息传播的能力,凸显出版人才的知识素养。[2]
构建完善的知识能力理论基础,加强数字出版人才理论知识体系构成。第一,应引进教育学基础中的终身学习理论,借助该理论培养、提升数字出版人才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引导其有意识、自觉性安排知识能力学习和锻炼,明确认识到知识具有动态性、发展性特征,会跟随时代变化不断更新、完善。所以,数字出版人才应建立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根据数字出版发展特点、要求和目标,加强自身知识能力学习,完善知识能力结构。第二,完善专业发展理论,以成人发展理论为基础理论,吸取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构建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将数字出版工作看作一门专业,引导数字出版人才正确地认识到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行业要求,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知识能力结构,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始终更新和补充自身知识、技能与能力。
搭建多元化知识能力培养体系,需要紧密围绕数字出版人才信息加工技能、选题策划技能、新媒体运用技能以及数字技术应用技能等知识能力构成需求,探索多元化培养模式、培养渠道,不断增强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水平,引领数字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信息加工技能指的是具备分析、整合、利用海量数字化内容的能力,要求数字出版人才能够按照数字出版流程,对文献信息进行工业化采集、转换、分类与量化分析,获取综合运用能力;选题策划技能决定了数字出版单位的品牌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字出版物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所以,在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构成过程中,应强调技术性与艺术性结合,加强选题策划知识与技能培养,使之能够根据数字出版物不同载体、不同功能、不同需求,制定合理方案;新媒体运营技能要求数字出版从业者,必须熟悉各种媒体特性与应用办法,能够结合不同媒体特性开发运作数字出版内容;数字技术应用技能是数字出版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数字出版物版权技术。基于此类数字出版,人才知识与能力构成实际要求和现实需求,构建多元化知识能力培养体系,可通过鼓励数字出版人才积极参与挂职锻炼、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实践学习活动。借此机会深入了解当前时代对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的要求和需求,明确自身知识能力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学习汲取最新数字出版知识、技能和方法,不断巩固、夯实自身知识,在实践锻炼、学习中更新自身知识,提升技能水平,更好地引领数字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3]
2022年中宣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对推进出版社深度融合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参考借鉴这一指导思想,在引领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构成过程中,注重加强教育界与行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明确认识到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构成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大量多元知识交叉融合的过程。面对行业融合发展大趋势,同样也要强化多部门、多主体协同融合,强化对数字出版交叉知识的综合运用,共同培育、夯实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引领数字出版行业与时俱进地发展。首先,应重视专业学科设置上的进一步融合,突出数字出版“技术+出版”的应用型特点,加强数字出版与国际贸易、版权运营以及社会治理等专业的融合,共同服务于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构成。在加强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培养与提升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出版行业知识、法律法规与国际贸易规则的知识学习外,还应深入了解文化产品数据权益、版权运营等相关领域,构建复合型、交叉型知识能力体系,以保证数字出版人才更好地适应复杂的行业动态。其次,还可依托媒体融合加强新型意识体系培养,包括数字环境意识、媒介偏向意识、融合传播意识,构建数字出版学界与业界的良性互动机制,有效改善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结构与实际需求脱节问题。数字环境意识是由数字技术思想转化而成的,对出版行业主体、内容、空间、治理、思想等多要素进行了渗透与变革,构建出动态演进的出版业态。在人才知识能力构成过程中,应积极融入数字化社会生活环境,引导人才充分熟悉在线资源、数字阅读、听书以及数字音乐等“数字+出版”发展新形态。将生活体验的感性认知与专业知识理性学习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内部的持续增能。媒介偏向意识指的是在数字出版发展背景下,数字化信息突破了传统纸质媒介提供的实践性体验,在各种新兴技术支持下生成了文本超链接、融媒体叙事、碎片化文本形态,为人们营造更加沉浸式的空间化生活场景,生成新的阅读方式。在数字阅读时代下,与通俗化的文化范式相比,人们更愿意接受口语化、平民化的信息表达,所以数字出版人才必须正确认识媒介发展演变规律,把握数字出版业态本质属性,加强自身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才能引领数字出版高质量、高效化开展。融合传播意识指的是在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应主动拓展跨媒介叙事内容表达渠道,加强与多传播路径的融合,形成联动互补传播策略,增强数字出版人才媒介技术。进而保证数字出版更好地满足当前时代受众的阅读内容需求。[4]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新业态的形成,使出版工作减少对传统载体的依赖程度,借助全新的技术手段完成信息的跨区域、跨平台传播。在全新的行业环境中,传统出版业的产业界限被打破,产业合作更为深入,为出版行业带来创新发展的新机遇。但是当前,在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出版人才供给量的不足,成为阻碍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此,对数字出版人才提出知识能力上的要求,不但需要人才有着专业知识基础,还需要能够掌握数字出版与网络技术相关的关键知识,通过知识的综合应用,支持数字出版工作高质量落实。面对全新的需求,落实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不断完善人才的知识理论基础,促进出版人才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搭建人才培养体系,贴合行业的发展需求,强化人才的关键知识技能。通过产业之间的通力协作,从不同的角度发展数字出版人才的关键能力和素养,以更高的技能水平,开展编辑、出版等活动,从而满足出版市场和行业的变化,为数字出版产业创新建设和发展提供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