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超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06)
彭玉麟是晚清湘军集团的重要人物,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作为水师统帅,他战功赫赫;作为书画家,他一生留下梅花诗画逾万幅(彭氏一生所作梅花图不下万幅,每成一幅,必盖一章,或“伤心人别有怀抱”,或“一生知己是梅花”。另,民间传闻的十万幅,应为夸大之语。从彭玉麟的从军时间、身体状况以及画作的遗存数量等因素考量,其一生的画作数量应为万幅左右),其墨梅图是清代画坛两绝之一,人称“画梅将军”。他“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的精神品质,更是为时人所称道。
彭玉麟的相关文献资料自光绪年间起面世,这些资料可以归为两类:一类为彭玉麟个人著述、经人整理编订的信札、书画、文集等。此类资料多为彭氏生前所著,为彭玉麟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史料基础。其涉及彭玉麟研究的思想、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友人俞樾在彭玉麟逝世不久即整理其奏疏诗十数卷并结集付梓,分别题为《彭刚直公奏稿》和《彭刚直公诗集》,即为此类资料的代表;另有后人整理的彭玉麟撰《彭大司马手札》。一类为他人对彭玉麟评价与回顾而著录的传记、碑刻资料、笔记等,如《清史稿·彭玉麟传》《清史列传·彭玉麟》《清国史·彭玉麟列传》[1-3]。此外,李桓《国朝耆献类征》、缪荃孙《续碑传集》、朱孔《中兴将帅别传》、冯尔康《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等文献也收集了有关彭玉麟的传记资料。这些资料一二手并存,为彭玉麟研究提供了他证,便于我们多角度了解其人。
除上述信札传记资料外,自彭玉麟1890年逝世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学界研究彭玉麟生平思想言行的论文和著作屈指可数,其间仅出现了杨公道《彭玉麟轶事》(上海大华书局,1918年10月)、钱剑夫《彭玉麟之廉正》、周维立《清代四名人家书·彭玉麟》、陈灨一《睇向斋秘录·彭玉麟》、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彭玉麟》、李宗邺《彭玉麟梅花文学之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10月)等为数甚少的研究资料。这种情形甚至一直持续至20 世纪80年代初期。显然,这种研究状况与彭玉麟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经历极不相应。所幸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思想解放的深入,学界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功过评判,也越来越接近客观实际,而淡化了主观色彩。彭玉麟研究正是如此。1978年以来,一批有深度的研究彭玉麟的论文和著作陆续发表,内容涉及抗法、梅花诗画、辞官、惩贪、除恶、诗词、家训、传记等诸多领域;与此同时,彭玉麟研究也成为了湘军乃至晚清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研究成果日益丰富。
彭玉麟为湘军重要一员,对其研究是伴随着湘军研究而开展的,自然受到湘军研究的影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思想禁区渐被打破,学术探索的气氛日趋活跃,历史研究工作逐渐步入正常轨道[4]148。在此背景下,有关彭玉麟和湘军的研究也逐渐实现了新理论下的嬗变,并成为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4]149。首先,相关著述日渐增多。此阶段研究彭玉麟的专著有:朱传誉主编的《彭玉麟传记资料(一、二)》(天一出版社,1979年),马永山撰写的《清代人物传稿·彭玉麟》(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台湾作家毕珍著《彭玉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徐哲身编著的《大清三杰: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时代文艺出版社,1994年)。论文方面,也呈现出燎原之势,有相关论文38 篇见诸期刊(数据根据中国知网收录文章统计、在1978—1999年范围内检索“篇关摘”包含“彭玉麟”的论文而得,虽然具体数据并不确切,但从整体数量的变化来看,也可观见这一时期相关学术研究的发展态势)。同之前相比,可谓成绩斐然。其次,臧否评议渐趋客观。随着政治理论界思想转变和学术界新史学理论兴起,这一时期的史学评判标准逐步摆脱了“极左”思潮的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也不再是失之极端的是丹非素、入主出奴,而是逐渐走向客观平允、辩证两分[4]149。这也是这一时期对包含彭玉麟在内的湘军研究最突出的变化和鲜明的特征。当然,这种变化是渐进的,因为“左”的色彩在短时间内尚无法完全去除。
此时期的彭玉麟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方面:
1.中法战争中彭玉麟的杰出表现及其爱国主义精神。吴民贵总结了彭玉麟参加中法战争的历程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高度评价彭玉麟是反对对外议和的最力者,又是切实御侮的经略实干家,同时也是认真总结战争经验,能够与时俱进的有心人。他提出,彭玉麟理应在中法战争史甚至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5]。邱展雄阐述了彭玉麟在中法战争中力主抵抗的依据和采取的措施,深入探讨了他爱国思想的历史渊源,高度肯定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6]。成晓军分析了中法战争期间作为积极抵抗派代表的彭玉麟形象,探讨了其抗法主张和动因,认为不能因“前期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历史罪恶”,而抹煞了其后期反帝爱国的光辉业绩[7]。邱展雄评述了彭玉麟的风范,认为他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是封建社会里不可多得的官员[8]。于坚解读了彭玉麟的爱国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主要表现为“师其所长、去我所短”的自强思想、“江海相表里”的防务思想和“可战不可和”的抵抗思想[9]。邱展雄认为,彭玉麟的洋务思想在经历中法战争后更加积极,他属于洋务派中的爱国派[10]。
2.彭玉麟诗画初探。沙元伟评析了在安徽当涂采石矶太白楼上雕刻的彭玉麟梅花诗画,他认为彭玉麟晚年思想“有所转变”,同时亦肯定了彭玉麟在垂暮之年进行的爱国御侮斗争[11]。张杏缓记述了石家庄市博物馆展出的一幅彭玉麟所作设色菊花扇(国家二级文物)。秋菊设色淡雅,淋漓纵逸,诗文流畅,书法沉厚,颇具徐渭风骨,将诗书画融于咫尺之境而相互呼应,正印证了史书上对彭公的一句赞语:“公诗书皆超俗”[12]。陈建章剖析了彭玉麟的诗作,分析了他内心的矛盾,赞扬了他清廉重义的品质[13]。
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学界对彭玉麟作出了较理性公允的评价,实属难能可贵,但总体而言,对彭玉麟所作研究,领域还较狭窄。
进入21 世纪以来,历史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兴起,跨领域研究日益流行,加之国学热潮和湘军研究、曾国藩研究的助推,有关彭玉麟的研究热度也与日俱增,成果激增。
从著作类研究成果看,梁绍辉等“以《彭刚直公奏稿》和《彭刚直公诗集》为底本,并从各种汇编、丛刊、别集和公私收藏中,辑得大量集外诗文与未刊稿,奏稿按撰写时间插人适当位置,诗词则以‘补遗’附于原‘诗集之后’”[14]1,辑校出版了《彭玉麟集》。该书收录内容较全面,包括彭玉麟奏稿、电稿、诗词、联语和文集等,“电稿部分主要辑自《张之洞全集》,联语、文集、书信部分则据此次广为搜集所得而编次,其中以湖南省博物馆、上海市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藏件为多”[14]2。该书丰富了晚清民国时期整理刊印的有关彭玉麟的文献,“出版以后,得到学术界和有关各界的欢迎。湖湘文库编辑出版工程启动后,又被列入再版重印之列”[14]2。梁绍辉等根据湖湘文库要求,对该书作了些许订正,其于2008年再版,是为《彭玉麟集》岳麓书社2008 版。这是一部研究彭玉麟的重要资料性著作。此外,还有成晓军《清官彭玉麟》(湘潭大学出版社,2018年)、杨小林《石钟韵·梅花情——全国书法名家书彭玉麟梅花诗作品集》(江西美术出版社,2017年)、朱建纲《湘人手札——曾左彭胡书信珍迹·彭玉麟》(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廖正华《晚清强人:雪帅彭玉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李丽《彭玉麟传》(时代华文书局,2016年)、李金旺《彭玉麟家书》(外文出版社,2012年)、谭庆辉等《经世与保守——近代化视角下的彭玉麟》(南方出版社,2019年)、彭万熙《直心梅骨彭玉麟》(天津古籍出版社,2022年)等一系列研究彭玉麟的专著出版,可谓硕果累累。
从专题研究论文看,也是成果丰硕。以数量计,较之前大幅激增;以结构计,角度更加多元;以质量计,深度论述频出。此时期有研究彭玉麟的相关论文176 篇见诸期刊。这些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彭玉麟与中法战争。马永山对彭玉麟在中法战争的活动进行了探讨,指出学界应重视彭玉麟加强防务、筹划战守以及力主抗战的表现。他认为,彭玉麟在中法战争中认真备战,反对妥协投降,力主抵抗,是具有爱国热情和反侵略思想的抵抗派[15]。鲁风萍详细叙述了彭玉麟在办理广东防务期间先后与两任粤督共事情形:协助张树声时,畛域之见导致彭提出的措施未被采纳,防务收效甚微。清廷改派张之洞督粤后,彭张和衷共济,促成了镇南关大捷,扭转了中法战争战局,但之后张之洞受中枢求和的影响,使得彭张二人关系出现变化[16]。李志茗对此持保留意见,他另辟蹊径,根据赵凤昌所收藏彭玉麟未刊信札所载内容,深入考察了中法战争中张之洞与彭玉麟的关系,反驳了有关他们关系不和的传言[17]。
2.彭玉麟的国防防务思想。王光宇探讨了彭玉麟国防思想形成的原因,阐述了其国防思想的内涵——“整伤内政”“大修军政”“以夷制夷”和“誓逐岛夷振国威”,认为彭玉麟的国防思想和实践洋溢着浓郁爱国主义气息,闪耀着“民本主义”的光辉,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大潮中一朵耀眼的浪花[18]。杨涛对彭玉麟与晚清水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解读了他的江防海防思想,并对其人其行进行了一定评价[19]。陶旭佳论述了彭玉麟“江海相表里”的防务思想及其实践,认为他的爱国保疆意识、民本主义和崭新的海防观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20]。朱迪光论述了彭玉麟江防海防事功及方略,认为其方略不仅巩固了当时的江防海防,而且对后来的江海国防建设提供启示[21]。康雁冰认为彭玉麟的国防思想具有前瞻性、全面性,涵括了重内治、吏治、军纪、军备、海防、外交等内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时至今日,其对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2]。
3.彭玉麟精神品格及人文伦理思想。谢孝明阐述了彭玉麟“以寒士始,以寒士终”,不忘初心的“寒士”精神,指出这种精神非一般书生清贫寒素之义,而是在清白廉洁、独善其身的个人品质之上,熔铸了具有强烈忧患意识、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忠义奋发、匡时济世的士大夫精神。他认为,彭玉麟磨砺这种“寒士”精神的根源,包括家风习染、湖湘文化浸润、先贤垂范、自身磨炼及师友砥砺等多个方面[23]。王树金通过分析彭玉麟等湖湘人物,揭示了湖南人文精神的源起与传承的历史载体[24]。刘继兴概述了彭玉麟的生平,回顾了他“三不要”的宝贵精神品质,同时勾画了一副画梅将军的形象[25]。马军通过几例真实记载的案例详细论述了彭玉麟的赏善罚恶、刚正不阿[26]品格。王强山从彭玉麟的奏折、家书等史料入手,详细阐述了他的“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宝贵品格[27]。陈婷从家族遗风、湖湘文化的熏陶、湘军生涯的淬炼、晚清末年的绝唱四个方面论述了“玉麟风骨”的形成与拓展,认为玉麟风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华文明应对挑战、坚忍不拔的基本内核[28]。谢芳提炼了彭玉麟坚守初心和勇于担当的官德修养思想,认为其为当代共产党人的官德建设和官德修养提供了有益借鉴[29]。王光宇解析了彭玉麟的人文思想,指出彭玉麟传奇一生背后的根源,是他饱受湖湘人文精神的熏陶,其包括坚韧不拔的从道精神、内圣外王的价值追求、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思想等[30]。周旋论述了彭玉麟的伦理思想,分析了其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现实启示[31]。陈力祥论述了彭玉麟伦理思想,认为其浸润于孔孟程朱道德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成就了他的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的内容涵括不为名利所趋的正义思想、肝脑涂地的公忠思想、为民谋福祉的民本思想。同时,彭玉麟的伦理思想,也彰显出他讲求义道、一心为公、忠诚为国、爱民如子的伦理精神[32]。邓胤龙分析彭玉麟之精神,认为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33]。刘定安对彭玉麟《鄢太孺人九秩有三寿序》进行了解读,剖析了他心忧天下的情怀、对乡情友情的重视、对未来时局的担忧以及对德孝文化的推崇[34]。施继州研究了彭玉麟军事伦理思想,认为彭玉麟一生忠君报国,躬身于建军用兵实践中,遂其修齐治平之志,其军事伦理之内容与实践值得今人探索学习[35]。
4.彭玉麟的辞官行为。刘永祥深入研究了彭玉麟辞官问题,认为其辞官既有性格方面因素,又有疾病、水师和政治方面的缘由;数次辞官使彭玉麟获得朝廷信任、同僚尊敬、百姓爱戴,也使其家族受惠[36]。李志茗探讨了彭玉麟兵事之外的立身行事作风,揭示其独具一格的才识操守。关于彭玉麟辞官的次数,历来说法不一。李志茗根据《彭玉麟集》统计认为,彭玉麟实际辞官8 次,请求开缺回籍9 次,请求开除差使职务6 次,一共达23 次[37]。马龙对彭玉麟“加官不拜”竟被时人误解的现象进行了阐释,指出他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的博大君子胸怀是世俗之辈不能明白的[38]。贾冰认为,彭玉麟虚怀若谷,不贪官位名利,以国家需要为第一要旨,当任则任,自权轻重,其品行难能可贵,给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39]。
5.彭玉麟的梅花诗画创作。贺琤阐述了梅花在彭玉麟心中的形象和意义,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彭玉麟与梅花“清寒、高洁、俊逸”的精神品质相通相契[40]。罗小如研究了彭玉麟痴迷画梅的原因。针对有学者认为彭氏画梅是因怀念昔日恋人梅姑的缘故这种观点,罗小如认为,彭玉麟画梅的主要原因是其欣赏梅花傲雪斗霜、历苦寒而芳香的精神,并以此作为自己坎坷身世的自喻和耽介气节的自励,其并非全为情而作[41]。宋社洪阐述了彭玉麟梅花诗背后蕴含的身世家国和社会现实。他认为彭玉麟在其创作的梅花诗中寄寓了身世家国之叹,烙上了晚清的时代印迹。梅花诗是彭玉麟一生的刻画,亦是晚清政局日渐衰败的佐证[42]。唐海花考证了长沙市博物馆2015年征集的《凌波仙子》图,认为其确为彭玉麟真迹;《凌波仙子》之逸气与彭玉麟寒士心态相呼应,这种心态投射到彭玉麟的诗画创作中,表现为对富贵繁华气象的疏离,对梅兰水仙等高洁品性的赞美[43]。陈鲁民提出,彭玉麟“一生知己是梅花”,行伍是拼命将军,从文是诗人画家。其品质高洁,矢志不渝,为浊世开清流,为红尘树楷模,是为世间罕见奇男子[44]。毛悦评析了张家川县博物馆馆藏彭玉麟梅花立轴,认为彭玉麟托物言志,通过苍浑的笔墨勾勒出作者高洁的品性[45]。萧晓阳论述了彭玉麟的诗歌风格,认为彭玉麟的诗歌浩气纵横,“于平易中见新奇、于沉着处现狂放”,不见半点末世气象,表现了中国文学旺盛的生命力和楚文化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46]。
6.彭玉麟的其他方面。周雅丽分析了从光绪六年到九年彭玉麟保举人才的奏折,阐述了彭玉麟对人才的深刻认识及其举荐人才的类型[47]。刘珈羽探析了《彭刚直公神道碑文》,认为碑文文采卓绝,且富有史传价值[48]。肖宗志详细论述了彭玉麟对晚清吏治腐败的整饬,认为其治吏严厉,所巡之处肃然相戒,但仅凭一人之力,难以挽回晚清颓废吏治[49]。周新凤在河南省图书馆馆藏中发现了一封未曾刊布的彭玉麟信札,并对写作时间和收信人进行了考证[50]。刘鑫洪通过解读彭玉麟《改建船山书院片》,论述了船山书院的创建过程、办学制度以及彭玉麟与王船山的关系[51]。吴小珍以彭玉麟为中心,探讨了晚清衡阳地区绅权扩张及其地方社会控制活动的演变问题[52]。楚泽涵作为彭玉麟的后人,考略了其若干事迹[53]。宋惠敏考察了湘系集团流变中的刘坤一与彭玉麟的关系,认为刘彭二人结怨是湘系集团内部支系矛盾的产物,反映了湘系集团的涣散[54]。吴永青从整体上论述了彭玉麟,考察了他加入湘军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叙述了他在湘军水师中的作用和屡次辞官的原因;同时,探讨了彭玉麟画梅的爱好和原因,认为梅花画折射出他的个人品质。吴永青指出,作为封建社会的中流砥柱,彭玉麟生在悲剧时代,却又扮演着刚介绝伦的角色;长在邪曲社会,彭玉麟又是正直不欹的榜样,“不爱钱、不做官,不要命”,使他成为传奇性的人物[55]。刘珈羽以年岁为界,细致梳理了彭玉麟年谱。他通过75 条年谱内容,以“日”为单位,梳理了彭玉麟一生所历之事[56]。
1978年以来,有关彭玉麟的学术研究经历了由勃兴到逐步深入的历程,取得了蔚为可观的成果,相关著述已有十几种,专题论文达数百篇,研究涉及诸多领域,许多遗留问题得到了深入考察与分析,但就目前研究看,也仍存在一些缺漏。
第一,《彭玉麟集》(岳麓书社2008 版)是研究彭玉麟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性资料,嘉惠学界,厥功甚伟,但受编者条件、精力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当时的辑录难免会有遗漏。近年来,不断有学人发现散见的彭玉麟函札和诗文,而《彭玉麟集》失收。同时,《彭玉麟集》所录其梅花诗画亦甚少。因此,应加强这部分资料的辑佚整理以及新版《彭玉麟集》的增补录工作。
第二,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彭玉麟与晚清水师的研究较少。彭氏是靠统帅水师走上历史舞台的,“自出身从戎以来,与水师相始终”[57],对此应重点研究,其可能的研究范围应包括彭玉麟参加湘军水师和巡阅长江水师全历程、彭玉麟与水师军饷经费来源的关系、彭玉麟水师战法与指挥谋略、彭玉麟对水师各营官的选拔用人规则、彭玉麟的江防海防思想、彭玉麟洋务思想的转变在水师建设中的体现等。
第三,国外还没有彭玉麟的专门研究,重视程度、研究力度不足。国外对湘军重要人物的专题研究发轫于曾国藩研究,并出现了不少成果;其后,对左宗棠、胡林翼,甚至郭嵩焘、刘蓉等人的专题研究亦有一些,但涉及彭玉麟的少之又少。这种状况,与彭玉麟引年求退的经历以及淡泊名利、低调行事的作风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目前的研究中,对彭玉麟外交思想及其对“洋务运动”思想观念的转变探讨不足。在长期的对外斗争中,彭玉麟的思想经历了从保守到开放的转变。早期,受闭关锁国思想的影响,他的思想也是保守的,比如拒绝引进铁甲舰、阻挡铁路建设等;晚期,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接受并极力推崇“西学为用”的思想。目前,学界对彭玉麟这一思想的转变及背后的原因缺乏深入的研究。
第五,目前的研究中,侧重彭玉麟某个方面的研究较多,进行系统全面梳理的研究很少,深度也不够。当下,彭玉麟研究在学界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与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事实上,彭玉麟的一生涉及中国近代史的诸多重大问题,值得学界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
第六,目前学界对彭玉麟与湘军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彭玉麟是受曾国藩的邀约出山、加入湘军的,其出山以及征战的功绩离不开与曾国藩的关系;同时,耿介正直的他又与曾国荃、李鸿章等人发生过数次的矛盾与冲突。遗憾的是,有关彭玉麟与湘军人物之间关系渊源及演变的相关研究当下还不多见。
综上而言,关于彭玉麟研究存在不少缺憾与不足,学人应互勉共进、不辍耕犁,推动这一课题研究持续走向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