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
长春玉皇庙,又称玉皇观,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雄山脚下、陶清河与北河之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荫城古镇北3000米处的长春村,坐北朝南,东西宽31米,南北长88米,占地面积2787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碣记载,明成化九年(1473年)大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屡有修缮。现存正殿为元代结构并保留着宋金风格,大佛殿、西耳殿、山门为明代遗构,戏台、钟鼓楼为清代建筑。2007年,长春玉皇庙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其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大帝是中国道教传说中的主宰神,三界的众神领袖,统领三界六道,掌管人间吉凶祸福,职掌宇宙万物兴衰。民间对其信仰深厚,广建庙宇祀之。山西保留了大量的玉皇庙(观),仅录入《山西省志·古建筑志》的就有330多座,晋东南地区(长治市、晋城市)尤多。长春玉皇庙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座供奉玉帝的道教古建筑群,历代经过屡次修葺,使得这处古建筑群具有了宋、金、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建筑特征,是体现当地宋至清不同时期传统宗教发展演变的珍贵建筑,为研究晋东南地区庙观建筑提供了实物档案。
玉皇庙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有戏台、山门、正殿、大佛殿。两侧仅存钟、鼓楼和西耳殿。原厢房廊房于2001年进行危房改造,在原址上重建,保留了原有墙基石、部分墙体和台明。砂石廊柱拆除后用于砌筑山门前平台。庙内保存明、清各代重修碑5通,碣1方。
正殿 宋代遗构。前檐斗拱保留了宋代特征,后檐斗拱保留有金代特征。殿身面阔三间8.8米,进深四椽6.59米,建筑面积72.3平方米,坐落在0.83米高的石砌台基上,平面近似方形,脊高7.95米(室内地平至屋脊顶),单檐悬山顶,施重唇滴水瓦。梁架四椽栿通达前后檐,通檐用四柱,内柱头设栌斗出榻头木,托于四椽栿下,前檐柱头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昂为真昂,批竹式,后檐柱头为四铺作单抄,无补间,内柱石质方形。梁架用材粗大,具有显著的元代风格。
大佛殿 明代建筑。坐落在东西宽19.16米、南北长12.7米、高0.6米的石砌台基上。殿身面阔五间16.44米,进深六椽7.45米,脊高8.21米(室内地平至屋脊顶),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廊式构架,柱头科五踩双翘。
山门 位于庙院南端。面阔三间8.72米,进深四椽4.34米,脊高6.27米(室内地平至屋脊顶),单檐悬山顶,现状屋面为干槎瓦顶。山门前檐设墙,明间和两次间均开门,明间配双扇板门,上槛装饰以方形门簪,两次间做拱券门洞,置双扇板門。
戏台 位于玉皇庙院落外南侧,与山门相对而立,相距22米。通面阔三间9.1米,通进深六椽7.71米,通高8.28米(室外地平至屋脊顶),单檐卷棚顶。
钟、鼓楼 位于山门东、西两侧,通面阔一间3.69米,通进深四椽3.4米,两层楼阁式建筑,通高8.2米(室外地平至屋脊顶),单檐硬山顶仰合瓦屋面,条砖砌筑正脊一道。钟、鼓楼在前后檐二层开窗,一层院内一侧设门。
西耳殿 位于大佛殿西侧,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
长春玉皇庙作为反映道家文化的建筑群,布局严谨,错落有致,用材考究,雕花精美,庙内的彩绘、壁画和碑刻反映出古代匠人在木刻、石雕、书法、绘画、营造等方面的艺术水准。明清建筑的斗拱、柱础等雕制精美,华丽之风明显;彩绘、壁画描绘的花草、人物华美多彩,形象生动,寓意祥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民俗风情。玉皇庙建筑群是山西境内不可多得的古代道庙建筑佳品,为研究上党地区宋至明清时期的建筑发展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