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映勤
一
四川盆地辽阔肥沃,物产丰富,历来为繁盛富庶之地,但四周被崇山峻岭阻隔,交通十分艰险。过去许多朝代,京城通往蜀地,尤其是成都必须要修路,这些路就是蜀道。
古蜀道有几条?说法不一,广义地讲,蜀国境内及各地通往蜀地的道路都是蜀道。狭义的蜀道主要是指七条越过秦岭翻过大巴山,连接长安到成都的道路。这其中,最著名、最险峻的当属四川广元境内的金牛道。
李白有诗《蜀道难》,上初中的时候就读过,诗不好读,典故多,生字多,且不够押韵上口,愚笨如我,至今背不下来,只记住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句。李白说的蜀道,就是广元这一段。
蜀道為什么难?概因地形险恶所致。由成都到长安的蜀道,需要翻山(巴山)越岭(秦岭),山高谷深,道路崎岖,用李白的话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鸟兽尚且如此,何况人乎?以著名的金牛道为例,由四川成都始,至陕南汉中止,蜿蜒六百公里,尤其是路经川北广元,崇山峻岭,连绵不绝,几乎无路可走。人们为连接川陕交通,只有在悬崖峭壁上架设栈道方可通行。
到广元明月峡,这里山体嶙峋,云雾缭绕,流水淙淙,树木繁茂。车在山道上缓行,窗外风光悦人耳目。未见蜀道,已让人心旷神怡。明月峡,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果然暗合李白“清风清,明月明”的诗意,本身就是一处迷人的自然景观。
中国的名山大川遍布全国,数不胜数,人们到广元,看的不是山不是水,而是一条路,一条举世闻名,世界唯一,堪与长城与运河齐名的古蜀栈道。
这里群山环绕,山体如刀削斧砍般垂直壁立,根本没有地方修路。栈道只能在半山腰沿悬崖修建,在绝壁之上开凿一些棱形半米见方的石孔,内插木桩或石桩,上面铺上木板或石板,以通人马车辆。
明月峡栈道修在嘉陵江边上,曾经是进出蜀地的必经之路。进入景区门口,建有诸葛亮的雕像,他最早修建这条路,以实现统一的梦想。可惜六出祁山(一说两出),最终功败垂成。蜀道犹如一条河,汇集了大量珍奇的自然景观和著名的人文遗存,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历史与三国文化密不可分。
山缺了水便无魂,山水总是连在一起的,如影随形,相依相伴。明月峡栈道修在江边的岩石上,谷底是滔滔江水,川流不息。对面依稀可见当年纤夫的石阶,斑驳苍劲,杂草丛生。你能想象逆水行舟时,纤夫背拉缆绳、口喊号子、拖拉船只、向上攀援的劳动场面。随着时代的进步,纤夫拉船如今成了一种历史记忆,凝望这些石阶,不仅仅是让我们产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也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久违了,纤夫;久违了,号子。明月峡的石阶见证了这段历史,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纤夫沉重艰难、奋力向前的步伐。
在栈道上瞭望对岸,嶙峋的山体,随处可见树木掩映下透光的山洞,据说那里是1958年建成的宝成铁路隧道,从宝鸡到成都600多公里的铁路,几乎都是在山谷绝壁间架桥凿洞修建,以当年的技术条件,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光是广元境内架设的桥梁就有600多座,打通的隧道难以计数。钻山越谷,天堑变通途。它的建成堪称人间奇迹,彻底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
明月峡有交通博物馆、交通活化石之称,因为它一峡辖六道:栈道、驿道自不必说,还有行船的水道、拉船的纤夫道,以及沿金牛道两岸修建的公路、铁路。历史上的古道修修建建历经两三千年,新中国成立后,108国道也从这里经过。国道改建完成后,明月峡栈道才成为景区的一部分,供游人参观。
古栈道为著名的金牛道的一部分,路不宽,厚重的木地板,下架木梁支撑。最初是什么人想到的这种筑路方式?硬生生地在绝壁山崖上造出一条路?这除了需要智慧、需要技术,更需要人们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看一看插入石梁木梁的孔穴,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出45公分见方,75公分进深的石孔,那可是石匠身悬半空,一锤一锤一点一点凿出来的。多少条蜀道,多少处栈道,洒满了筑路人的血汗。
在千年的栈道上漫步,前方路旁建有一丈余石牛,臀下堆满金元宝。塑像是根据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传说而建。据说早在战国时期,秦王蜀王在打猎途中相遇,秦王一直觊觎蜀国的富庶,始终暗怀亡尔之心,但苦于大山阻隔,无路可走,便想出一计,将一石牛置于路旁,每天早起在牛屁股下放一些金子,谎称石牛可以拉下金子。为两国交好,本想将石牛送给蜀王,怎奈道路不通。如果蜀国能够派人修好道路,石牛便可运送进献。蜀王于是派五名大力士率人开山辟路,修好了蜀道,没想到拉金子的石牛未到,秦国大军却蜂拥而至。
在广元,石牛粪金之说人尽皆知,金牛道成了秦国的吞并之道、侵略之道,也是蜀国的亡国之道、屈辱之道。石牛粪金不过是一种传说,我不以为然,如果蜀王连牛拉金子这样的谎话都能相信,而且奸诈的秦王会无偿奉送,那如此贪婪愚蠢的国君被人除掉也是蜀国人的大幸。
在老川陕公路基础上修建的原108国道,最险要、最壮观的景致当属老虎嘴路段。在山崖绝壁间悬空炸出一处大缺口,状如C形的老虎口,狰狞恐怖,令人惊悚。来往车辆行人如在老虎的血盆大口中穿行。此处路窄顶低,仅能供一辆汽车通过,据说当年繁忙时如需会车,等候的时间达数日之久。几十年前的国道尚且如此,古蜀道的艰阻难行可见一斑。
老虎嘴入口处也是当年唐明皇李隆基逃入蜀地之路。安史之乱,大唐天子仓皇入蜀避难,文武百官于此处迎接圣驾,谓之朝天之地。明月峡过去也称朝天峡,至今,广元还有朝天区的地名。
看古蜀道,我以为,走进明月峡足矣。栈道、石孔、雕塑、碑刻,山谷、绝壁、江水、古树一应俱全。它是蜀道最经典、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它将蜀道的险峻、蜀道的精华、蜀道的历史、蜀道的文化与精神基本囊括。看过明月峡,蜀道已了然。
二
参观明月峡,让我对蜀道有了全新的认识。
毋庸置疑,蜀道首先是一条军事之道。古人修路,争战为要。昔秦王出兵伐蜀、诸葛讨魏、姜维守关,进川出川,蜀道是唯一的通道。千百年来,这块战略要道乃兵家必争之路。战火纷飞,车马隆隆,蜀道上曾经硝烟弥漫,血流成河。无论是为了巩固地方政权,加强蜀地国防,还是征战中原、促进国家统一。修建蜀道最初的目的,我以为无非是为了用兵,为了征战,为了军事。
其次,蜀道还是一条贸易之道。和平年代,川陕两地的大量物资由此通过,商贸往来频繁,地方经济活跃,蜀道的作用不亚于其后的丝绸之路。它是连接蜀地与外界的经济命脉。尤其是风调雨顺的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物阜民丰,素以天府之国著称。蜀道的开通加快了物流运输,使封闭的四川进一步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再次,蜀道也是一条友谊之道。有了这条道,促进了西南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大交汇、大融合。人员的流动、迁徙,信息的传播、交换,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人们的相互交往共容,由此盡可能地得到全面辐射。它是民族团结之道,文化包容之道,也是和平发展之道。
另外,蜀道,还是一条文化之道。千百年来,这里不仅汇集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传说,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历史故事,而且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在此流连忘返,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歌文章。庾信、李白、杜甫、王勃、元稹、岑参、贾岛、陆游……一连串声震文坛的巨擘泰斗与蜀道结下了不解之缘。蜀道是诗路,是文路,承载着历史,饱含着记忆。
最后,蜀道,更是一条精神之道。山重水复本无路,古人却不畏艰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开山辟路,这种顽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代代传承。无论多么艰难险阻、困难重重,人类征服自然、不断前行的步伐永不停歇。蜀道的修建凝结了古人的智慧与汗水,更体现了他们不懈奋斗、与自然抗争的勇气与胆识。而这,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走进明月峡、走进古蜀道,就是走进历史,走进文化。它不仅是一种身体的旅行,更是一种精神的探寻,一种心灵的成长与对话。蜀道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信念,任何困难艰险都阻挡不了人类前行的步伐。人生在世,所求无他,精进努力,勤奋拼搏,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三
在广元,看蜀道,除了明月峡栈道,剑门关也是必不可少的打卡之地。到广元之前,剑门关的大名早有耳闻,从嘉峪关到山海关,从雁门关到武胜关,中国的关隘遍布各地,但若论险峻,剑门关名列前茅。山川形胜,以险为要,尤其是设关守卫,首先考虑的是地形地势。
在广元剑阁县郊外的群山中,百余公里,山峦起伏,其中大小剑山相距不过数丈,两山矗地而立,像两把利剑插在地上,双峰对峙如门,人们故以剑门名之。最初,蜀汉丞相诸葛亮见此地易守难攻,地势险要,于是修筑栈道三十里,筑关扼守,称为“剑阁”。
蜀道中的金牛道本以险峻难行称著于世,而剑门关更是险中之险。它是长安到成都之间最重要的关口,是两山之间唯一的通道。绵延百里的山崖如直立陡峭的城墙,真乃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此设关,有险可恃,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实不为过。当年,剑门关发生过无数次大小战役,战马嘶嘶,炮声隆隆,剑门关历经千年战火,从未被正面攻破过。
历史上的剑门关屡遭战火涂炭,关楼修修建建,早已不复存在。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十多年前在原址重建的。三层箭楼,雄踞关口,巍峨壮观。楼顶飞檐翘角,气势恢宏。上悬金铎,锒铛作响。楼体如古代城墙,嵌有“剑阁”二字,上悬匾额两幅,“眼底长安”“天下雄关”,几个大字,苍劲有力。关楼在山谷隘口处高高耸立,俯瞰群山,傲视群雄。蜀道上有此关扼守,如同定海神针,确保入蜀交通门户的安全。只可惜新楼少了点沧桑感,古旧感,人们在此凭吊先贤,追忆历史,只能在凝望中想象。
看到“剑阁”二字,我想到了《剑阁闻铃》。生于海河边,长于曲艺乡,骆玉笙的这段京韵大鼓听过无数遍,早已耳熟能详。骆老唱腔浑厚,荡气回肠,使人如醉如痴,早已成为鼓曲的一代绝唱。而清末韩小窗的唱词写得更是动人心脾:“最伤心一年一度梨花放,从今后一见梨花一惨情……可怜你香魂一缕随风散,却使我血泪千行似雨倾。”
到广元之前,我以为剑阁是一座楼阁式建筑,马嵬兵变之后,唐明皇于逃难途中驻跸剑阁驿站,雨夜听到阁下风铃摇动,想起贵妃杨玉环,断肠人听到断肠声,不胜伤感,彻夜难眠。到了广元我才知道,其实剑阁就是剑山之间的栈道,也许是因为栈道建有木质楼板重叠式屋顶,飞檐峭壁,悬空交错,以供行人遮阳避雨,歇脚休息,并非专指某处楼阁式的房屋。如今的剑阁保留了一个县名,有无具体建筑已不重要,在关前想到《剑阁闻铃》,不由得让人触景生情,伤古感怀。
剑门关下,我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体验。仿佛步入了厚重的历史,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土地都充满了故事。作为古战场,无数将士含辛茹苦守边关,咽喉之地曾经战火纷飞,热血洒遍,山谷的每一处石缝似乎还在回响着杀声,弥漫着硝烟。剑门关历经战火,却岿然不动,以悲壮不屈的身姿诉说着过往的悲壮与辉煌。
剑门关下,我仿佛看到了过往的旅人和商队,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艰难地在栈道上跋涉,每一步行走留下的印记都写入了历史和记忆。
剑门关、古栈道,曾经的军事要塞与交通枢纽,如一座横跨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不仅连接了大山阻隔的地理空间,更打通了时间岁月的长河。
蜀道景观看不够,最为难忘剑门关!
责任编辑 晨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