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晓峰
从兰州河口过黄河继续往西走,就到了祁连山支脉乌鞘岭,乌鞘岭是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水岭,站在海拔3500多米的岭上向西俯瞰便是一马平川的河西走廊,这条走廊是中原连接西域的纽带,因为地处黄河以西,便称为河西走廊。
闻名天下的河西走廊有三条水系,由东向西,它们分别是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在走廊上也还有不少有名字的小河小沟,如山丹河、讨赖河、党河等,大河是大动脉,小河就是毛细血管,它们共同孕育了河西走廊的武威绿洲、张掖绿洲、酒泉绿洲。其中最大的是张掖绿洲,这要归功于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浇灌,张掖才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阔的绿洲。自古以来这里的农业就特别发达,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区和蔬菜种植区,现在张掖的高原夏菜直销东南沿海,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生产基地,靠着黑河的滋养,张掖是全省少有河西唯一的水稻种植区,尽管数量有限,但是品质上佳,相传在唐朝的时候它就是贡品,提供给少数人享用。可见在西北干旱地区,水是多么地重要,只要有了充足的水源,这方土地可生长出许多你想都想不到的物产。
明代诗人在追溯张掖历史的时候都在拿黑河说事,“黑河如带向西来,河上边城自汉开”,大江大河孕育了华夏民族,一条小河滋养着华夏民族的小家庭,大河小河息息相连,它们都是祖国版图上的一个整体,所以前些年把黑河的管理也纳入到了黄河管理委员会,这是国家层面统筹考虑黄河流域治理的科学之举,此举也让黑河分水管理纳入了有序的轨道,使这条被各种文学典籍称为三千弱水的河流,能切实做到绿水常流。
黑河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县境内,它全长近900公里,从祁连山鹰落峡出山后就到了甘肃张掖,这是它中游的开始,黑河的整个中游都在张掖境内。我们的先人逐水草而居,水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所以黑河对张掖人民异常重要,张掖人民对母亲河的热爱发自内心,像善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呵护着黑河,为了这一河清水,千百年来张掖人民植树造林涵养着黑河,也才有了张掖“半城杨柳半城塔影”的诗意和塞上江南金张掖的美名。张掖人感恩黑河感谢黑河,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黑河的养育之恩。
在黑河两岸义务植树的人和事很多,但是三代人接续用数十年绿化一个个沙丘的事例却不多见,在黑河灌区的朝元村有一位管姓老人,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家家包干到户,老人在种植责任田的同时又兼顾着养起了羊。他居住的居民点东边,有一大片叫神沙窝的地方是连片的沙丘,每到狂风肆虐的时候,流动的沙子常常吹进屋子,久而久之房屋前后都被沙子包围了。老人起初最朴素的愿望就是怎么能让沙子不再进他的家门,唯一的办法就是多栽树,于是老人在放羊的时候,随身携带一把剪刀,随时剪下杨柳树枝见缝插针地插在他认为合适的地方。春去春来年复一年,老人无心插下的树枝有的活了下来,有的当成了柴火,活下来的有独立成材的,也有三五根捆绑在一起成长的,水流过的地方小树已形成气候,离水远点的,树木显得孤孤单单。都说十年树木,老人的耐心改变了小气候,居住的房屋周围已是绿树成阴,流动的沙子再也没有穿过门逢吹到屋子里,不成规则栽植的树木在以居住点为核心的周围不断扩大,远远望去俨然一片小森林。老人在放羊和植树的过程中走了,他的儿子又拿起了剪刀继续着父亲的操作,一家人有心无心的绿化行动,意外获得了“全国植树造林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这是国家对一个农民最高的褒奖,也是国家对黑河流域人民爱护张掖绿洲的充分肯定。祖孙三代人绿化家园的故事还在继续,白了少年头绿了沙丘的事迹还在传扬,今天走进这个密林深处的院落,遮天蔽日的树木郁郁葱葱,肆意生长的树木按照自己的习性顺着阳光努力向上。潮湿的环境,良好的原生态,脚下是枯枝败叶,行走在林阴小路上真有点到葱绿南国的感觉。老管的行动感染带动周围农户自发地加入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他们用实际行动绿化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黑河岸边有栽树的老管,也还有种花的老李。在黑河边有个大湾村,村里有一名姓李的农人,他喜爱花木种植,尤其是对牡丹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多年来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牡丹品种达一百多个。上千株牡丹都种在自家的房屋周围,有的已有成人的胳膊粗,而他的房子距离黑河不到百米,这里是张掖海拔最低的地方,土质好湿度大光照足,非常适合牡丹的生长。老李种牡丹最初就是个爱好,养得多了便有了经济效益,每年初夏时节是牡丹的盛花期,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老李借此有了自己的农家乐,吹拉弹唱的音乐爱好者在牡丹园里尽展歌喉,摄影者在光影间抓取国色天香的娇容。老李种植牡丹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购买牡丹种苗的人也找上门来,有心栽下的牡丹为老李帶来了不菲的收入,老李感念时代给他的红利,欣然对自己精心培育的两个新品种命名为“改革好”和“开放红”。站在老李的牡丹园看着近在咫尺的黑河,偶有漂亮的雉鸡从面前飞过,这个景象真是最直观的锦绣河山图。
黑河冲出祁连山后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平原,在携带泥土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砂石。黑河有有底无邦之说,遇到夏天涨水的时候,从山上下来的洪水溢出河道在河滩上漫无边际四处狂奔,洪水过后留下的是一个乱石滩,即使在五年前这里依然是石头挨着石头的采石场,无序的采石把这里挖得千疮百孔。谁都没有想到仅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黑河乱石滩就种植了六万多亩的各类树木,成了市民休闲度假的公园,春花秋叶的美图通过互联网被发往全国各地的朋友圈,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为了建设绿水青山的家园。政府利用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机会,将多余的田土从各个乡镇拉到了黑河滩,在乱石滩上垫起了一米厚的土层,并铺设滴灌管网,采用先进的植树手段,引进适合本土的树种栽植,青松胡杨花草乔木结合,按照公园的模式规划,林场的标准管理,让市民一年四季都能切切实实感受到良好生态带来的实惠。昔日乱石滩今日后花园之类的标题屡屡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屏幕版面上,甘肃版的塞罕坝被高层领导认可,林场被评为“全国植树造林的先进单位”“全国十佳林场”的桂冠也戴在了黑河林场的头上。让黑河水清又清,张掖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并在黑河两岸书写新的诗篇。在黑河林场的树林深处至今还保留着一块从前的地貌,就是让前来参观的人能直观地了解这个地方的过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三千弱水取一瓢,张掖人发扬战天斗地的精神,为一河永续的清水,精心整理黑河两岸零乱的土地,让这条象征爱的河流永永远远静静地流淌。
出山的黑河是一头桀骜不驯的猛兽,经过草滩庄水利枢纽的驯服后变得温顺了许多,在甘州与临泽交接的地段它竟然像个温柔的小姑娘,用温和的小手拍打着岸边的小草,给柽柳一个轻輕的拥抱。弱水湾里你常常能看见这样的场景,黑河里独有的裸鲤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荡,远处的垂钓者抛下的鱼饵对游鱼没有一点吸引力,水中丰富的多样性水生物足够它们捕捉。如果是在冬天晴朗的日子或是雪后的上午,太阳刚刚升起,来到这里你会看见种群数量较多的大天鹅在这里游曳,慕名而来的摄影师拍下了许多经典的摄影作品,这个地方成了摄影的打卡地。为了留住这些姿态优美的候鸟,相关部门每年会在天气最寒冷的时候投下玉米,供过冬的鸟类觅食,夏天渔业部门还会投放大量人工繁育的黑河裸鲤增值放流,以保持足够数量的黑河裸鲤,使这个种群得以繁衍。这种做法已经坚持了好多年,为维持黑河的生物多样性,使独有的鱼类能有一个良好的栖息地,生活在黑河中游的张掖人想了许多办法。
黑河在这里拐了一道湾,茂密的芦苇密密匝匝,芦苇是天然的净化水质的植物,庞大的根系扎在污泥里,吸收营养后拔节似地生长。黑河边的芦苇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蔚为大观的苇子是从《诗经》里走来的,它不仅有了诗的意象,更有了涵养水土的实际意义。很早的时候这里没有桥,但有个渡口,过往黑河的人只能通过渡船南来北往,据说古渡渡过高僧大德也渡过西征的将士,今天为了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刻了一块黑河古渡的石碑立在那里,供人们怀古叹幽,还搭建了一个草亭,夕阳西下残阳如血的黄昏,黑河真有几分苍凉的古朴美。
黑河岸边稻花香。由于地势低,所有的地下水都从这里涌出,黑河的水量大增,种植了大面积的水稻,稻田给大地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舞台,丝路飞天的稻田艺术画一时走红,吸引热爱航拍的飞手来这里寻找他们心中的黑河美。
海纳百川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几乎大多数的大江大河都会向东而去奔向大海,唯有黑河反其道而行之,它从祁连山走来就马不停蹄地一路向北,遇到合黎山阻隔便向西过临泽,又向北到高台正义峡,自此离开它的中游段归于居延海。黑河滋养众生,流经之处都是阡陌纵横良田沃野,出产的粮食蔬菜供养了两岸的芸芸众生。黑河养育的子民,无以回报黑河的恩赐,所能做的就是在母亲河的岸边植树造林,用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阻挡风沙的袭扰,让母亲河绿水常清。
祁连山、合黎山见证了黑河来到中游时的浩浩汤汤,到曲折蜿蜒走向下游的自由奔放,弱水三千用一瓢浇灌出了一个富饶美丽的金张掖,最终金张掖也还给黑河一湾宽阔的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