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探索“舌尖上的理性:食品营养与安全”通识核心课程建设

2024-05-30 10:46:43许荣华乔支红赵芸卿
中国食品 2024年10期
关键词:通识营养能力

许荣华 乔支红 赵芸卿

综合型高校应当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导向,完成通识教育增量式发展与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高效融合。北京联合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历史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艺术审美类四个类别,要求学生从除本专业所属学科以外的三类课程中选出一门修够4学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出发,基于成果导向模式(Outcomes Based Education,OBE)进行课程设计,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与通识教育课程的最佳耦合。其中,“舌尖上的理性:食品营养与安全”自成功申报为自然科学类校级通识核心课以来,受到了全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热烈欢迎,开设两个学期以来选课均达到满班。

一、开设课程的必要性与建设目标

(一)开设的必要性

1.树立大学生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的迫切需求。我国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与食物消费习惯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如盲目减肥、过度依赖外卖订餐、优先考虑口味习惯、安全卫生令人担忧等,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对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且缺乏应用能力。大学阶段是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增强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接受食品营养与安全通识教育,并将其融会贯通地应用于自身日常膳食营养与安全实践中,是培养大学生的迫切需求之一。

2.大健康时代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当前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主要民生问题之一,近年来党和政府将保障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指导纲领性文件。在大健康时代,当代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营养素养,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需要。“舌尖上的理性:食品营养与安全”通识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营养、卫生、医学、化学、生物、文化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具有融通性、基础性和普适性,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多学科思维融合,提高跨专业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理性智慧、自由思考、创新能力。

(二)建设目标

1.使学生树立科学的饮食观,养成健康习惯,促进大学生营养素养大幅提升。

2.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勤于实践和严谨客观的科学精神,塑造学生积极乐观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意识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3.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培养大学生的批判精神、理性智慧、自由思考及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建构逻辑与主要内容

(一)建构逻辑

1.多学科交叉融合。打破营养学、食品安全等课程的知识框架,从常见的食物入手探讨常见食物的营养和安全性,辅以社会热点事件解析,将营养学、卫生学、原料学、医学、烹饪科学以及饮食文化融于课程内容中,帮助学生形成多学科思维融合,提高跨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

2.理实一体结合。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与普通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走进超市、菜市场、厨房,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促进知识转化。

3.热点问题案例贯穿。通过对营养热点问题和实际食品安全案例进行解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增强辨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引领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4.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学习课程通识性理论知识,线下采用研讨、汇报、辩论与综合实践等多种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多学科融合拓展学生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主要内容

围绕保证舌尖上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本课程设计了八个单元,即绪论、第一单元,能量平衡,健康体重;第二单元,揭开食材的营养真面;第三单元,揭开食材的安全隐患;第四单元,食材与慢性病预防;第五单元,微生物对食材的改造;第六单元,生鲜食材的科学选择;第七单元,包装食材的科学选择;第八单元,厨房的点金术(食材的合理烹饪)。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

(一)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师先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学习视频、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新闻链接和课程最新发展动态等资料,供学生在线自学,并线上答疑,指导学生在线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在线下课堂中精讲知识难点,但大部分时间以问题或案例研讨交流以及实践学习为主,以提升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课后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理论测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采用PBL进行课堂教学

采用基于问题或案例引入的方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组织教学活动,课前发布问题或案例,分小组进行讨论,课上每个小组先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再引导学生对问题或案例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最后对整个专题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在交流讨论中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

将课程的班级规模控制在30人左右,每个班分7-8个讨论小组(每组4-5人),每个班配备1名课堂授课教师、1名线上自学辅导教师及研究生助教,对学生学习活动全程予以关注和激励,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讨论总结过程中使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辩证思维得到提升。

(三)采用小组项目驱动式进行实践学习

设计1次课内小组综合实践任务(烹饪实践),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提前设计,教师点评,最后在烹饪实操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课内小组实践时,配备1-2名教师与1-2名研究生助教进行现场指导与点评,综合实践任务的内容会根据每学期选课学生的专业和选择课目的不同而加以调整。设计2-3次课外小组调研实践任务(超市食用油调研、包装食品的选择实地调研、菜市场生鲜食品选择实地调研)。每次实践均布置相关任务,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人数为4人左右。通过小组任务式实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

以OBE理念为基础,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开展全过程的定量考核,做到学考融合,实现学习与评价的有机融合,具体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四、课程教师团队的建设

首先,组织团队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技术能力、课程建设能力、创新教学研究改革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执教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以满足OBE教育模式的需要。其次,让教师前往兄弟院校进行调研交流,参加课程相关的学术会议,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最后,提升团队教师的研讨交流深度,使每位教师都了解其他教师的学科研究框架,真正做到多学科知识融合,从而应用于教学与科研中。

五、结语与展望

本课程开课前对选课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学情调研,发现学生选此课程的主要因素是健康、减肥、热爱美食,且选课的学生均不是理工科专业学生。课程团队在OBE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制订“舌尖上的理性:食品营养与安全”执行大纲。根据课程目标,反向设计课程内容、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内容。从学生关注问题的角度进行教案的设计,吸引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并通过小组项目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與团队合作能力。课程结束后再发放课程结课调查问卷,得知学生满意度在87%以上。

在今后的通识课程建设工作中,还需准确把握学生需求,结合学科的发展,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满意度和教学质量,同时建设课程资源,力争将此课程建设成为一流本科通识核心课程。

基金项目:2023年北京联合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舌尖上的理性:食品营养与安全”(12205561107-321)。

作者简介:许荣华(1972-),女,汉族,湖南常德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膳食营养、烹饪科学、高等教育教学。

乔支红(1976-),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检测。

赵芸卿(1999-),女,汉族,北京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通识营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 08:53:34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幸福(2018年33期)2018-12-05 05:22:46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通识少年“种”石油
探索科学(2017年3期)2017-05-03 11:23:30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探索科学(2017年1期)2017-03-03 01:41:24
通识少年·拿破仑
探索科学(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