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空泡蝶鞍需要治疗吗

2024-05-30 21:39甘露
健康之家 2024年3期
关键词:空泡垂体骨性

甘露

近日,在门诊遇到一对老年夫妇前来咨询,说自己平日很注意养生,也没有什么不良生活习惯,但却在例行的健康体检中均被诊断出“空泡蝶鞍”。空泡蝶鞍是什么病?严重吗?会不会传染?怎么治疗?两位老人心中有很多个疑问。为此,本文就相关问题一一作解答。

什么是空泡蝶鞍

空泡蝶鞍,也叫空蝶鞍。所谓蝶鞍,是指位于颅底的一个类似马鞍形的独立空间,由坚硬的骨性结构围合而成。垂体就位于蝶鞍内,所以蝶鞍形成的这个类圆形空间也叫垂体窝。垂体窝上方覆盖有一层水平位的纤维膜,叫鞍膈,属于颅底硬脑膜的一部分,呈长方形,表面略向下凹陷或平直。垂体虽然位于垂体窝内,上方有鞍膈覆盖,与颅内结构分开,但垂体柄可通过鞍膈中央的小孔向上与下丘脑相连,所以垂体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周围环境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垂体。

正常情况下,由于有鞍膈的保护,颅内压力不会直接对垂体造成影响。当某些原因导致这种保护作用减弱或消失时,位于鞍膈上方的蛛网膜就会在颅内压力的作用下疝入鞍内,脑脊液随之流入,占据鞍内大部分的空间,垂体受压变得扁平或萎缩。同时,脑脊液还能侵蚀蝶鞍骨质,导致蝶鞍空间扩大,呈类圆形,而垂体萎缩几乎不可见,使得整个蝶鞍看起来好像是空的,故名“空泡蝶鞍”。严格来讲,“空泡蝶鞍”一词是对蝶鞍及鞍内结构形态的一种描述,而非临床诊断,更不能将之视为一种疾病。

空泡蝶鞍的表现

大部分空泡蝶鞍人群无没有任何症状,多于颅脑核磁共振或CT断层扫描中意外发现。由于这种情况常见于高龄老人,所以可视为随着年龄增长脑组织自然退化的标志,是一种生理现象。

位于蝶鞍内的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产素、催乳素等,并能够贮藏、释放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这些激素对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有着重要作用。当发生空泡蝶鞍时,可引发垂体及周围结构形态的改变,导致其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出现一系列相关的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症状:以头痛最常见,男女比例大概为1:3。此外,还有头晕、晕厥、抽搐及抑郁等。

(2)视功能障碍:包括视物模糊、视野缺损、一过性黑蒙等。

(3)脑脊液鼻漏:表现为鼻腔间断或持续流出水样液体,低头或压迫颈静脉时加重。

(4)内分泌及代谢异常:为垂体萎缩所继发的功能障碍,如女性月经紊乱、男性性功能障碍、向心性肥胖、畏寒、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低血压、尿崩症等。

临床上把这些由空泡蝶鞍引发的一系列异常称为“空泡蝶鞍综合征”。与空泡蝶鞍不同,空泡蝶鞍综合征是一种疾病,应早诊断、早治疗。

空泡蝶鞍综合征的病因

引发空泡蝶鞍综合征的原因很复杂。目前,根据病因可分为两类,即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和继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其中,以继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常见,其病因明确,常由某些可改变垂体及周围结构的疾病所引起,如垂体肿瘤手术、药物或放射治疗后、鞍区外伤、感染等。

原发性空泡蝶鞍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鞍膈缺损或发育不全。当鞍膈不完整时,蛛网膜会在脑脊液搏动冲击下逐渐疝入鞍内,导致鞍内大部分为脑脊液充填,垂体受压缩小,贴于鞍底,蝶鞍骨质吸收、脱钙,导致骨性蝶鞍内部空间扩大。

(2)鞍上因素。各种原因(如脑肿瘤、脑积水、脑膜炎等)导致的颅内压增高,鞍膈上方蛛网膜受压向下疝入鞍内。

(3)垂体本身体积变化(如垂体肿瘤、多次妊娠、绝经等)。垂体体积先变大后缩小,周围包绕的骨性结构在压力作用下,骨质吸收变薄,从而鞍内的空间随垂体体积增大而扩大。但骨性蝶鞍结构不会随垂体缩小而缩小,从而为蛛网膜下疝提供了空间,脑脊液随之充填于鞍内。

(4)有学者研究发现,肥胖特别是女性肥胖者,空泡蝶鞍的发生率更高,这可能与肥胖导致颅内静脉回流不畅和颅内脑脊液分泌增加、回流吸收减少有关。

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虽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但至今并未发现有遗传倾向,更不是什么传染病。

早期发现空泡蝶鞍的手段有哪些

空泡蝶鞍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首选脑核磁共振成像,典型表现为骨性蝶鞍扩大,鞍内空间大部分为脑脊液充填,垂体受压被推移至鞍底偏后部,呈薄片状,垂体柄细长直达鞍底,形成特征性的漏斗状。

在影像上,根据脑脊液充填蝶鞍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性空泡蝶鞍和部分性空泡蝶鞍。其中,完全性空泡蝶鞍是指脑脊液充填蝶鞍超过50%,且垂体厚度≤2 mm;部分性空泡蝶鞍是指脑脊液充填蝶鞍小于50%,垂体厚度在3~7 mm。

由于垂体形态与垂体的内分泌功能密切相关,因此,磁共振检查对于评估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查出空泡蝶鞍怎么办

空泡蝶鞍虽然不会自愈,但无症状者也无需治疗,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如果综合临床表现、内分泌改变情况、神经系统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等诊断为空泡蝶鞍综合征,则需要及时就医。

目前,空泡蝶鞍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治疗原发病变为主。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垂体功能减退引发的症状,以补充相关激素、对症治疗为主。

(2)颅内压增高时,可使用药物减少脉络丛脑脊液分泌。如颅内高压经保守治疗不缓解,可行脑脊液分流术。

(3)视力下降者可经鼻硬膜外入路行鞍底硬膜外填塞术。

(4)合并腦脊液鼻漏患者,可行颅底修补术。

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治疗后需要长期随访吗

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病程可出现反复。根据最新版的《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建议,采用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眼科和影像科多学科联合诊疗、随访模式;病情稳定者推荐每6~12个月复查垂体功能和眼视光学评估,每12~24个月复查蝶鞍影像学。

猜你喜欢
空泡垂体骨性
水下航行体双空泡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基于LPV的超空泡航行体H∞抗饱和控制
基于CFD的对转桨无空泡噪声的仿真预报
垂体腺瘤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SPH在水下高速物体空泡发展模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