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音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逐步提高。创办有特色的校园,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学校的软实力,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满足部分学生希望更进一步了解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利用此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需求,为学生的兴趣潜能开发打开一条通道,开展高中地理GIS社团活动,有很大的必要性。开展地理GIS社团,能使学生从教材中的文字学习转变为基于生活情境的探究学习,对地理现象和生产生活问题的探究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活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地理學习转变为主动创新式学习地理。
2022年9月起,合肥全市高中实行选课走班制。选课走班是高中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各学科教师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化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校园社团以选课走班的形式开展,既不影响每个学生达到共同的学科基础,又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力,是走班制课堂的拓展和延伸。
地理新课程主张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如何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需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GIS作为新时代下基于计算机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的技术工具,不仅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模块,更是学生在当今社会认识自然环境、实践体验生活、丰富学习经历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发展方向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密不可分。进入数字化和信息化社会后,教育方式的变革也带来了教学理念的革新,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响应现代教育趋势,做好教育与社会的衔接。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数字化手段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生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以GIS软件操作使用为主体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既能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又能满足数字化和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2年1月1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要求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新一轮教育改革开始向高中阶段发力。目前,很多高中学校正在积极探索校园社团活动建设,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社团活动,以走班选课的方式,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学习潜能,开展多种多样的个性化培养活动。地理学科以其拥有自然与人文学科的双重属性,肩负着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技能的重任,而GIS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尤其体现了这一属性。在课堂教学中,众多GIS软件,如ArcMap、Global Mapper、Surfer、LSV和水经微图等只能以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方式呈现,而在课下的GIS社团活动课中,学生则可以通过自身实践切实提高地理实践力。地理GIS社团通过各种活动的规划与实施,赋能“双减”政策,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社团简介
笔者所在学校于2017年开启校园社团的申报活动,全校唯一的地理社团“畅游地缘”申报成功并在当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地理社团活动,经过三年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于2020年9月正式更名为“GIS地理社团”。社团设置指导教师2名,学生总负责人1名,干事2名。活动成员为高二年级对地理或地理GIS技术感兴趣并通过遴选的学生。
二、社团活动案例
活动名称:应急避难所选址
活动时间:2023年5月15—17日
活动地点:庐江县庐城镇庐江中学GIS地理社团活动室
活动对象:高二(4)班全体学生60名
活动准备:
1.学生自由分为三组。
2.全体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体工具,或实地考察,选出庐城镇应急避难所的位置。
3.GIS地理活动室已安装水经微图、Global Mapper软件。
活动过程:见表1。
三、活动总结及反思
应急避难所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而建立的一种公共安全设施,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急避难所的选址和建设成为重要议题。本次活动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利用GIS手段,通过对数据图层的处理分析,对比分析了已有的应急避难所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规划了新的应急避难所。在后续活动中,可以利用无人机和Smart3D技术开展学生对已选应急避难所的逃生路线规划,以期达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安徽省庐江中学)
编辑: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