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和推进策略

2024-05-30 04:11单士睿鲁婷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才职业

单士睿,鲁婷婷,张 茜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早已多次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国本的大问题。为了让农业、农村和农民得到优先发展,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不仅为未来国内农业和农村改革指明了道路,也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总的来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兼具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这关系着经济和生态的振兴,同时也关系着社会和农民素养的提升。基于此,职业教育自然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职责。不过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职业教育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和助力三农发展,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1]。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堪忧

为了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必须意识到创新职业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的紧迫性。只有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并振兴乡村,才可以真正做到双轮驱动,实现振兴、巩固、拓展和衔接的终极目的。从本质上来说,职业教育也是实现振兴乡村舰队的重要支柱。要想让农业、农村和农民实现新突破和新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新模式[2]。在当下,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使得我国职教创新之路道阻且长。

(一)职业教育社会地位较低

受“学而优则仕”传统价值观的束缚,很多家长认为高等教育似乎更重要,因此职业教育处于被人轻视或漠视的社会地位。由于一些家长片面地将职业学校和二流学校划等号,他们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学习。加上部分职业学校的收费标准偏高,职业教育的生源也是大受影响。可以说,招生困难是大多数职业院校在招生季所要面对的共同难题。

(二)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设备滞后

判断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要看它的软实力和基础环境,如果教学实践设备一直跟不上职业岗位需求,教师就会因为缺乏必要的教学生产实习场地而受困,学生就会因为实践设备滞后而影响自身的就业能力。在这种情况之下,职业院校老师只能对着老旧甚至已经被市场淘汰的产品讲概念原理,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论的心理,极大地影响职业教育教学。

(三)职业教育课程构建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只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在职业院校的课程构建中,除了专业核心课程具备良好的实践场地,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均呈现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即便在当今时代下,教师还是很难将知识点系统、全面地进行讲授,经调研发现,此类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大量存有陈旧、老套的情况,不能够将现今社会实践中的场景情况与理论相结合[3]。对于创新职业教育而言,这无疑是一块需要突破的天花板。

(四)职业教育学生就业能力有待提升

相较于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来说,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更加突出,尽管职业学校已经通过联合办学或者与部分企业签订安置协议等方式来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但效果仍旧是不尽如人意。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角度出发,绝大多数学生在校内期间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使得他们缺乏对自身正确的认知,也缺少对职场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及国家政策方针的了解。在内部、外部认知都匮乏的情况下,就造成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存在矛盾心理,影响就业。

二、乡村振兴现状:内驱力不足

(一)人才招不来

一般来说,大多数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更是常态。与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城市相比,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和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这自然会使许多优秀的人才望而却步。一些本土人才自觉向大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在乡村扎根。

(二)人才留不住

基层工作复杂且繁琐,一般来说,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任务,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因此优秀人才往往因为抵不住压力而选择“逃离基层”。加上部分乡村存在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这也导致优秀人才供给不足成为了“老大难问题”。

(三)人才上不去

高素质人才短缺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难点。在基层,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和内容相对较为单一,晋升渠道不够畅通和多元化,因此,部分乡村人才也较难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地方模式

当“互联网+”的色彩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时候,农业领域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和科技发展而实现振兴的目的。结合中国不同地域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发展优势、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也是迥然不同的;因此,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用“一刀切”方式来实施这一战略。要想切实贯彻和落实乡村振兴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从多角度、全方面和多层次来打造出一个便于实施职教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宏观调控环境[4]。

(一)依托地域优势,确立创收新方向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破解“三农”困局,切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以“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为综合目标,许昌职业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致力于探索一种清晰且独特的发展模式。例如:在许昌市鄢陵县,综合过去单一的农业结构、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和农民整体素养不高的弊端,结合花木种植作为地区传统优势项目,依托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建造产业园区,延长该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二)打造职教人才,建立双向流动新通道

为了打造职教人才向农村和基层的双向流动新通道,我校大力培育适用性较强的本地人才。在陆续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基地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人才培养工程之后,在师生的协作努力下,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带头人也脱颖而出,他们扎根于各个村庄,成为有经验、有学识和有信心的“领头羊”。

(三)鼓励学生创业,设置校中厂和厂中校

我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同时实施“筑巢引凤”等项目工程来稳定创业者内心。根据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调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共有1 068名毕业生成功带动了1万多人实现就近就业。为了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学校设置了校中厂和厂中校。例如:在苗木等方面,我校在校内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无论是从育种到加工,还是再到销售环节,师生均能够参与其中,课程内容与实践项目相结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都稳步上升[5]。

(四)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全程追踪服务

在“千人帮千村”的活动之中,我校教师带领学生就近与村民结成帮扶对子,为了让农民学得进、听得懂和坐得住,培训中心坚持“实践第一”原则,以现场互动式为教学基本理念,力求将每一场培训搬到田间地头或基地公司,让农民和师生成为手把手和面对面的帮扶对子。这样一来,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创新理论能够结合实际经过反复验证从而真正落地;另一方面也更加方便农民理解专业理论知识。

(五)发挥学生党员带头作用,实现“以一带百”

积极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为了让职业教育新理念贯穿农民培育的过程之中,我校坚持在学生党员中培养力量骨干,促使“领头羊”的出现。学生党员是当代中国最有热情最有理想的人员,是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后备军。我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遴选优秀学生成立创业精英班、建立与地域特色相结合的创业园区,帮助学生学习和接收当下最新最热的知识理念,引导学生党员将创新性的项目与乡村特色进行结合,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利用数字化网络技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改进策略

我校在实施这一典型新模式的时候,发现许昌市的部分乡村,存在村子空、班子老、产业弱和心不齐等现实问题。如何破解乡村创新人才缺乏的这个关键难题,就需要从转变职业教育理念、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开始。

(一)扭转观念,重视职业教育

为彻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需深入意识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根本性转变。为寻求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新路子,要意识到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1.学校层面。在互联网时代,我国行业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振兴乡村的核心驱动力就是人才培养。结合近些年来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要求,职业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联系区域乡村的产业发展及转型的需求,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因此,职业院校在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中,既要认可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要保障职业教育大有作为。学校应做到“专技结合+专创融合”,及时将“创新理念、创新成果”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其中,意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库支撑。以我校为例,视觉传达与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以展代考”的方式集思广益,为鄢陵县朱店村、禹州市神垕镇等20余个乡镇进行农村设计,通过农副产品包装设计、地方特色产业优化,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电子商务专业与网络营销专业结合当地产业电商平台,为地方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助力。

2.师资层面。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和乡村振兴推进的质量往往是由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水平决定的,所以建设一批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高质量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一方面,职业院校现有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明确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定期开展校内外的培训与交流活动,对教师教学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估,引导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加强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教师将“三农”理念与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有效融合,特别是涉农专业,通过下沉到乡村基层的方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与现有农村科学技能型人才进行合作,深入挖掘乡村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3.课程层面。高校创新创业课程通常会涵盖一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及其应用,如智慧农业、农业生物技术等。这些现代化的技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大学生们可以为乡村的创新提供新的动力。通过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大学生可以获得商业模型和经营管理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在乡村开展有效的商业运营,从而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大学生在学习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后,可能会选择返回乡村创业。这样不仅可以为乡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以有效地解决乡村人才流失的问题。创新创业课程通常会包括一些社会责任的内容,这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可以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他们可以如何为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打造本土人才,实现逐一击破

当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个战略需要依靠大量的本土人才去支撑,所以,在开展职业教育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立足三个问题找准自身的定位,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本土人才的培养[6]。

1.重视构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融通机制。为了提升我们的专业教育水平,重视并构建一种使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相互融通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在如今,我国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去管理,为了减少复杂的中间程序,确实实行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学分互认,把职业教育办成以就业为导向的类型教育,这需要相关的部门、学校和老师去合力完成。

2.架起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立交桥。为了让职业教育在跑道上跑出好成绩,需要建立一座连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桥梁。首先在义务教育的阶段就提升学生对于专业和职业的认知;再次在高中时期加强学生对生涯发展的学习;最后在职业教育阶段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建设以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学习成果的互认。通过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互融方式,以帮助学生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样一来,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跑道”,从而真正让职业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3.打造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之下,创新不仅仅是流于表面,更需要注重内容。为了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就需要职业院校打造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在当下,职业教育多以公办为主体,专业设置和专业技术课程往往按照普通教育学校去设置,这样一来,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就会出现严重脱节现象。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短板问题。

4.建立起良好的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和质量评价体系。如果建立起比较良好的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和质量评价体系,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用人单位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执业资格认定书的认定工作之中。这样一来,就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资格证和专门职能培训证书等研究成果出现,也会大大增加职业教育的含金量。如果将这些成果纳入职业教育研究生和高职高专的招生考试成绩之中,也会有效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

5.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普适性。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这时候,必须让它和社会紧密结合,以做到相互吸引和相互协调,从而让职业教育深入融合到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之中。基于此,职业院校应该及时设置与市场发展相对口的专业课程,培养出普适型人才,以满足社会所急需的工作岗位。

(三)摸着石头过河,让职业教育增加类型教育的显著特征

1.推进“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等实践活动。为了探索出一整套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职业教育也应该具备类型教育的显著特征。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其行业的一些标准或者是生产流程来设置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以突出专业技能导向和就业导向的优势。例如:在推进“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的实践活动之中,就可以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以竞争为核心的类型教育特征。

2.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与此同时,在强调公共文化课的时候,职业院校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引导,使学生能够对专业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是中考和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也不够强,所以,在日常教学之中,职业院校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通过设置心理教育相关课程来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意识,真正让他们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如何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活力,这需要调动政府、相关企业机构、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不断试错中前进和改善。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才有出路,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才有方向和未来。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人才职业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