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材建设:政策、逻辑与路径

2024-05-30 04:11肖尚军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辅助思政教材

肖尚军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0)

教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意义十分重大。“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资料及教学类型化材料)是一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1]183随着时代发展,教材的内涵有了一定的延展,“包括文字材料(如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等)、视听材料(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录像磁带)和网络教材等”[2]146。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塑造当代大学生灵魂的主阵地、主渠道,并指出了思政课教材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4],逐渐成为思政建设的关注点,是高校思政课高质高效实施的前提条件。但目前为止,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政课教材尚未得见,在此状况下,为满足类型教育的需要,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的建设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一、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的政策性指导

随着建设技能型社会、技能中国远景规划的实施,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愈加重要,作用与功能覆盖的领域不断扩大,同时引发了如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追问。因此,加强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打造系统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确保其政治性、理论性与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是亟需解决的当务之急。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既要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又应围绕职业教育特征展开,以满足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需要。

(一)高职思政课教材建设与使用现状

教材是国家的事权。高职思政课一直使用国家规定的统编教材,与本科教育课程相比,2005年取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并沿袭至今,被称为“两课”,导致学科体系不够完整且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类型化方面的需求存在差异。在国家尚未编撰出版适用于高职教育思政课教材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作为,开发建设突出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辅助教材,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与本科院校所使用的思政课必修课教材趋同、内容同质问题较为明显,“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要求未能得到体现,说明了目前高等教育思政课教材尚未建立全面覆盖且有所侧重、体现差别的教材体系,不能反映不同类型教育的内容区分,难以满足培育不同类型人才的教材需求。

(二)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的政策指引

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发展阶段蕴含着类型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党和国家基于高职教育的特殊类型,不断强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类型化的意志和主张。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在明确“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下,要求“加强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类型特征得到凸显。2019年,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6],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理论遵循。

习近平讲话之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类型化的政策导向越来越具体化明晰化。2019年以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相继出台,不仅明确了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还将职业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路径指向“德技并修”,把“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认知规律,建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作为思政课教材建设的具体要求。《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针对教育的类型差异,要求“编写适应不同类型高校的教材”。上述政策文件回应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类型化改革创新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的合法性证明。

二、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多次强调了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7],为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提供了理论保障。

(一)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是马克思关于职业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丰富而全面的理论体系。2014年以来习近平为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诸多重要指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8];“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9]292;“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0];“造就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11]。指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明确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任务。2019年习近平就新形势下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进行改革创新提出了要坚持八个方面统一的具体要求。其中“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规律的具体应用。坚持统一性体现了国家意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坚持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性具体方式。高职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体现出自身的类型特征,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即是一个重要的实现途径。

(二)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的历史逻辑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百年发展历程中,职业教育始终围绕着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与基本路线来展开。1921年,毛泽东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展工农职业教育和革命干部教育,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这是党的职业教育史上的开创之举,为后来职业学校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1927年,《江西省苏维埃临时政纲》提出“实行普及义务教育及职业教育”“注意工农成年补习教育及职业教育”等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12]196。1934年《短期职业中学试办章程》颁布,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13]280-290。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根据全民抗战的形势,制定了服务于战争需要的教育政策方针,职业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交融。表现为小学教育三分之一以上为劳动和生产知识,如1945年晋察冀边区政府编撰使用的小学国语内容;开办专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多种类型的职业培训,涵盖农业、财经、女工、医药卫生等;社会教育中进行扫盲活动、宣传革命思想、开展技术教育与训练[13]243-301。

新中国成立以后,职业教育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为新中国各个时期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早期通过学习苏联,后来借鉴西方各国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实际,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成为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职业教育服务领域全面拓展,战略地位更加明显。

(三)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的实现逻辑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敬于事业的精神追求。孔子主张人的一生要始终“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朱熹将敬业解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传统劳动精神中的德技兼修、技近乎道的境界,为广大劳动者提供着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职业教育是为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劳动者和生产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4]。

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与价值载体,教材在精神传承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传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主渠道。教材通过知识体系渗入价值与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广大人民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教科书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寻常的主导作用——这是一种选择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过程与功能。有目的有意图地挑选知识,呈现给学生,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统领学生的知识领域。”[15]182高职生通过教材了解中华民族的劳动精神,播撒热爱劳动的种子。

(四)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的价值逻辑

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包含了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并以知识为基础,更着重于塑造价值和品格。因此,在辅助教材建设中,需要深入研究如何用科学系统的知识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知识传授推进价值观塑造。“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习近平《之江新语》的这一论述,深刻诠释了“人”的真谛,也为辅助教材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现逻辑。把“全面的人”融入辅助教材建设,是有效破解目前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的过度的工具主义、价值理性淡化的根本方略。

三、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明确辅助教材“多样性”的建设目标

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以国家统一规定的教材为统领,在总体目标上与国家立德树人的统一要求保持一致,同时体现多样性的特征,使教材建设与党和国家的育人目标同向同行。宏观层面,高职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具有很强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国家的统一要求是根本所在,高职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必须服从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中观层面,在适用于高职思政课教材缺乏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着力在辅助教材建设中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实行自主或者联合开发,建设完整系统的教学资源库,为立德树人提供具有多样性的教育元素,使高职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更加贴合学生。教材建设以“德技并修”为目标,突出具有类型教育特色的价值和精神,应重点选择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思想与理论精髓融入教材内容之中,使立德树人与高职教育育人的特殊性相统一。在微观层面,“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辅助教材建设应体现产业链条与岗位群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高素质”方面的具体需求,挖掘对人才培养起到支撑作用的思政元素和价值所属。例如,制造类专业的工匠精神、信息类专业的创新精神、农林牧专业扎根大地的情怀,以此匹配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构建“多元合作”的思政课辅助教材编写机制

从首届“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的决定”中职业教育类获奖教材来看,“职业院校+”的跨界合作模式较为明显。“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学校与企业的融合、政行校企的融合、产学研用的融合越来越自觉和深入。”[16]在参与合作的单位个数方面,2家及以上单位参加编写的占比54.46%,其中5家及以上合作单位占比近10%,最多达13家,占比0.32%①。

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征决定需要加强“多元合作”,“落实责任分工,充分利用多元主体的优势开发设计职业院校教材,确保职业院校教材的‘实用性’”[17]。专家、教师、社会人士等要充分地参与教材编写。思政课辅助教材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过程的整体性产物,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要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教材编写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等根本要求,以更加贴合高职思政教育的需要、学生的认知逻辑,以及经济社会要求。

注释:

①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的决定”的相关数据整理。

猜你喜欢
辅助思政教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倒开水辅助装置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