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伟
羊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资源,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畜牧业的持续发展。然而,羊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这不仅会降低羊的生产性能,还可能导致养殖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治疗羊的常见病方面,兽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羊常见病的深入研究,兽医可以为养殖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建议,从而降低羊的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本文旨在探讨兽医治疗羊常见病的方法,以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羊常见病的种类及症状
1、传染病
①口蹄疫
口蹄疫病毒导致的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攻击偶蹄动物,羊是其中的易感动物。其主要症状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出现水疱和烂斑。病发初期,羊的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下降。随后,口腔、蹄部等部位会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烂斑,这会导致羊行走困难,严重影响其进食和饮水。
②羊痘
羊痘病毒引发的羊痘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皮肤黏膜出现丘疹和脓疱。疾病初期,羊的精神会变得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在无毛或少毛的部位会出现红色斑疹,然后变为丘疹,再逐渐形成水疱,最后变为脓疱。脓疱破裂后会形成痂皮,痂皮脱落后会留下疤痕。羊痘对成年羊的威胁相对较小,但对羔羊的致死率较高。
③传染性胸膜肺炎
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羊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的特征是高热、咳嗽、胸壁疼痛和肺部发生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病发初期,羊的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随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随着病情的恶化,羊的肺部会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使得呼吸更加困难,最终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该病的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对羊群构成较大威胁。
2、寄生虫病
①肝片吸虫病
羊的肝脏、胆管和胆囊中寄生肝片吸虫会引发肝片吸虫病。这种病状下,羊会表现出消瘦、贫血、黏膜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眼睑、颌下、胸腹下部出现水肿,之后逐渐消瘦至死亡。羊吃了附着有囊蚴的水草是主要的感染原因。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羊都有可能感染,其中尤以羔羊和绵羊的病死率较高。
②羊鼻蝇蛆病
羊鼻蝇蛆病是由羊鼻蝇的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附近腔窦内引发的疾病。这种情况下,羊会表现出精神不振,可视黏膜淡红色,鼻孔有分泌物,摇头、打喷嚏,运动失调,头弯向一侧旋转或发生痉挛。如果幼虫进入颅腔损伤了脑膜或因鼻窦发炎累及脑膜引发神经症状,羊会出现兴奋、运动失调、转圈运动、前冲或后退,最后可能导致死亡。雌性鼻蝇在羊鼻孔附近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后爬进鼻孔到达鼻腔内生长发育,是引发这种病的主要原因。
③焦虫病
焦虫病是一种由蜱传播的血孢子虫病,病原体为巴贝斯焦虫。该病主要表现为贫血、高热及血红蛋白尿。病发初期,羊的精神会变得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弱或停止,体温升高至40℃~42℃。随后会出现贫血症状,可视黏膜苍白、黄染或呈红褐色。尿液颜色会从淡红色变为红褐色,最后变为黑红色。严重者会卧地不起,呼吸和心跳加快,最后可能死亡。该病主要通过蜱的叮咬传播,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3、普通病
①消化系统疾病
胃肠炎、瘤胃积食和瘤胃臌气是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胃肠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脱水和消瘦,通常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饲料不洁净导致的。瘤胃积食是因为羊吃了大量难以消化的饲料,使得瘤胃内容物过多而引发的疾病,其症状包括腹部膨大、反刍停止和呼吸困难等。另外,当羊吃了大量易发酵的饲料时,会引发瘤胃臌气,表现为腹部迅速膨大、痛苦呻吟和步态不稳等症状。
②呼吸系统疾病
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肺炎和支气管炎。肺炎的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以及肺部听诊时出现啰音等,通常是由于感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而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和呼吸困难等,通常是由于吸入刺激性气体或粉尘导致的。
③产科疾病
难产、胎衣不下和乳房炎是羊的主要产科疾病。难产通常是由于胎儿过大、产道狭窄或产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表现为分娩时间过长或胎儿无法顺利产出等症状。胎衣不下则是由于产后子宫收缩无力或胎盘粘连等原因导致胎盘无法及时排出而引发的疾病,其症状包括阴门流出恶臭液体和子宫复旧不全等。乳房炎通常是由于挤奶不当或乳头损伤导致细菌感染而引发的,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和乳汁异常等症状。
二、羊常见病兽医的针对性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
1、傳染病治疗方法
①疫苗接种与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作为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对于保护羊群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制定有效的接种计划,兽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当地的疫情历史、季节变化以及羊群的免疫记录等。例如,在口蹄疫和羊痘的高发地区,兽医通常会建议养殖户在春季和秋季为羊群接种相应的疫苗,以确保羊只在疾病流行季节具有足够的免疫力。除此之外,预防措施同样不容忽视。兽医需要指导养殖户保持羊舍的清洁,定期清理羊粪,防止病原菌的滋生。此外,还需要确保羊舍的通风和光照良好,以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当养殖户引入新的羊只时,必须确保其来自健康的羊群,并在引入后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确认其健康后方可与原有羊群混群。
②隔离与治疗策略
在发现羊群中出现疑似传染病的羊只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兽医应迅速进行诊断,并在确诊后指导养殖户将患病羊只隔离,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隔离区必须远离健康羊群,确保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形式的直接接触或间接传播。患病羊只的粪便、尿液和其他分泌物都需要得到妥善处理。同时,隔离区还需要提供独立的饲料和水源,以确保患病羊只得到足够的营养和水分。除了隔离患病羊只外,养殖户还要对整个羊舍进行全面消毒,以消除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和寄生虫。这包括饲料槽、水槽以及羊舍的所有区域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兽医将根据其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诊断技术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早期阶段,某些特效药物可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而在后期阶段可能需要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的组合,如采取抗生素和其他辅助治疗措施。兽医在治疗过程中将扮演关键的角色,他们不仅会开具药物处方,还会定期回访并密切观察患病羊只的病情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兽医将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每只羊都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③抗病毒与抗菌药物的应用
抗病毒与抗菌药物在传染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由病毒引发的传染病,例如口蹄疫,兽医会选择使用特定的药物,如干扰素和病毒唑,这些药物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的能力,从而显著减轻病症并促进患病羊只的康复。而在面对细菌性传染病时,治疗过程可能更为复杂,因为不同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所差异。为了取得最佳治疗效果,要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对病原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使用药物治疗时,需特别关注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的伤害或剂量不足造成的治疗效果不佳。为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兽医会协助养殖户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羊只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确保羊只的健康,并预防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等长期问题的出现。
2、寄生虫病治疗方法
①驱虫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在防治寄生虫病的过程中,选用合适的驱虫药物尤为关键。由于寄生虫种类繁多,每种寄生虫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周期和习性,因此兽医的首要任务是准确诊断羊群中的寄生虫种类。为了确诊,兽医可能会采集羊只的粪便、血液或其他样本进行详细实验室检查,以便选择最有效的驱虫药物。例如,肝片吸虫和羊鼻蝇蛆是常见的羊寄生虫,但治疗它们的药物却各不相同。对于肝片吸虫病,兽医会选用经过验证且对肝片吸虫具有特效的药物;而对于羊鼻蝇蛆病,则需要选用能杀灭鼻蝇幼虫的药物。选用正确的药物只是第一步,如何运用这些药物同样至关重要。药物的剂量是运用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剂量不足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驱虫效果,导致寄生虫继续存活和繁殖;而剂量过大则可能对羊只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引发中毒反应。为了确保剂量的准确性,兽医会参考药物说明书,并结合羊只的体重、年龄和其他生理指标进行计算。除了剂量外,选择用药的时机也至关重要。某些寄生虫在特定的生命周期阶段对药物更为敏感,因此在这些阶段用药可以获得更佳的效果。
②环境消毒与羊舍管理
在寄生虫病防治中,虽然药物治疗占据重要地位,但环境的消毒与羊舍的管理同样关键。毕竟,寄生虫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打断其生命周期,实现根治的目标。羊舍作为羊群的日常生活场所,其环境的清洁与卫生至关重要。兽医会特别强调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对羊舍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饲料槽、水槽、栅栏等各个细节,以杀死可能存在的寄生虫卵和幼虫,防止羊只再次感染。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也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消毒剂对不同的寄生虫具有不同的杀灭效果。兽医会根据寄生虫种类为养殖户推荐适合的消毒剂,并确保其对羊只和人都是安全的。除了消毒工作,日常的羊舍管理也是防治寄生虫病的关键。养殖户要保持羊舍的干燥、通风和适当的光照,因为潮湿、阴暗的环境是许多寄生虫滋生的理想条件。通过增加通风设施、定期清理羊粪、避免粪便堆积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③定期检查与预防性治疗
兽医通常会协助养殖户定期进行寄生虫检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受感染的羊只,从而防止寄生虫病的进一步传播。对于新引入的羊只,必须进行隔离和检查,以确保它们没有携带寄生虫。只有确认它们没有寄生虫感染,才能将新羊只与原有羊群混群饲养。预防性治疗是降低寄生虫病发病率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在寄生虫病高发季节来临之前,兽医会根据当地的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和羊群的免疫状况,制定合理的预防性治疗方案。通过预防性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保护羊群的健康。这种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结合定期检查、隔离措施和预防性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寄生虫病对羊群造成的危害,确保羊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3、普通病治疗方法
①针对性药物治疗
在羊群中,常见病的发生是在所难免的。针对不同种类的常见病,兽医会利用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精准治疗,以确保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实现最佳治疗效果。例如,消化系统疾病在羊群中较为常见,兽医可能会选用抗生素来对抗感染,并配合抗炎藥物来缓解炎症。对于因为呼吸困难而变得焦躁的羊只,兽医会考虑使用平喘药和祛痰药来改善其呼吸状况。祛痰药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中的多余分泌物,使羊只呼吸更加顺畅。然而,使用药物治疗需要谨慎。兽医必须确保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准确无误,因为剂量不足可能导致治疗无效,而剂量过大则可能给羊只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为了确保剂量准确性,兽医在计算药物剂量时会参考药物说明书,并结合羊只的体重和其他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考量。治疗方案也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保障羊只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②饲养管理与护理措施
在羊群的健康管理中,优良的饲养管理和护理措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特别是在羊只罹患常见病时,其重要性更为突出。兽医会协助养殖户优化饲料配方,保证羊只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从而提升其免疫力,有效抵御疾病。兽医可能还会推荐特定的添加剂或补充剂来进一步增强羊只的体质。定期清扫羊舍、更换清洁的垫料以及确保良好的通风都是维护羊只健康的有效措施。对于已经患病的羊只,养殖户要加强护理,如定期清理患病部位并保持干燥清洁,防止与其他羊只接触导致二次感染。若羊只因病无法自行采食和饮水,养殖户还需要进行人工喂养,确保它们获得充分的营养和水分,使其尽快康复。这些综合性的饲养管理和护理措施对于维护羊群健康、预防和治疗常见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手术治疗与康复策略
在难产、瘤胃积食等某些严重病情下,手术治疗通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兽医在处理这类病例时,会首先进行深入的诊断,精确评估病情的严重性和手术的可行性。术前,兽医会进行一系列的周密准备工作。这包括对羊只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状况能够承受手术带来的风险。此外,还需要对羊只进行术前的禁食、备皮等预处理。手术期间,兽医会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这是确保手术成功和羊只术后恢复的基本原则。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手术部位感染,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和羊只的恢复进程。因此,兽医在手术过程中会穿着专用的手术服,并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同时,手术室的环境也必须保持清洁和干燥,以减少病原菌的存在。然而,手术的成功仅仅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术后的康复策略同样关键。兽医会根据羊只的具体状况制定一套综合的康复方案,涵盖药物治疗、饲养管理和护理措施等多个层面。例如,为了预防术后感染和促进伤口痊愈,会使用一段时间的抗炎药物。此外,调整饲料配方以满足羊只术后的营养需求也至关重要。因为术后羊只的身体通常较为虚弱,需要通过饲料来摄取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以支持其恢复。
综上所述,羊群的健康是养殖业的基石,而这需要一套综合、全面的防治策略来维持。无论是及时的药物治疗、细致的环境消毒、周到的羊舍管理,还是定期的检查和预防性治疗,以及全方位的饲养管理措施,都是这个综合防治策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实现这一综合防治策略需要兽医与养殖户之间建立坚实的合作关系。双方不仅要密切沟通,确保各项措施得以准确执行,还要共同关注细节,不断完善和优化防治方案。通过这样的合作,不仅可以保障羊群的健康,提高养殖效益,更能为养殖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024087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五家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