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萌
肉鸡是重要的食品资源,随着肉鸡消费市场的稳定与扩张,养鸡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肉鸡饲养过程中,常见大肠杆菌、新城疫病、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沙门氏菌病、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球虫病等传染病,这些传染病会带来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养鸡场的经济效益造成重大影响。基于此,要不断加强肉鸡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总结传染病的诊断经验,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防治传染病。
一、大肠杆菌
此病是肉鸡养殖中常见的急性肠道性传染病,它由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混合支原体病等其他疾病发生,具有确诊难度大、治疗效果差、经济损失大等特点。
1、临床症状
因大肠杆菌病的病菌和毒素侵害肉鸡不同的部位,所以使得此传染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出血性肠炎病症:病鸡表现为下痢、伴有血丝;脐炎症状:病鸡脐孑红肿、张开,后腹部异常胀大、颜色为青紫色,排泄稀薄白色粪便。病雏鸡出壳几日后废食,快速死亡;全眼球炎病症:病鸡眼睑肿胀、角膜浑浊、部分病鸡失明;卵黄性腹膜炎症状:病鸡排泄黄绿色粪便、鸡冠呈紫色。
2、剖检
不同症状的病鸡剖检后发现的病变情况有所不同,具体包括:大肠杆菌败血症6-10周龄病鸡,剖检后发现纤维素状心包炎、肝脏肿胀、渗出白色胶冻状物质,并出现坏死点;出血性肠炎病鸡剖检后可见肠黏膜溃疡、伴有出血点;脐炎病鸡剖检后发现囊壁充血、肝肿胀、为土黄色,伴有肠黏膜出血;卵黄性腹膜炎病鸡剖检后可见输卵管内黄白色奶酪状物质,腹腔内有恶臭味的蛋黄液體。
3、预防措施
①加强饲养管理,在进鸡前清洗消毒鸡舍,在鸡舍出入道路口经常消毒。大肠杆菌病多发生在温度较低的冬季,需加强鸡舍保暖工作,定期通风换气。控制好鸡舍内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最好不超过12羽。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过氧乙酸消毒处理,遏制病菌传播。②做好早期药物预防,可对雏鸡饮服杆威霸,此药剂能够同时预防沙门氏菌病和霉形体病。
4、治疗技术
①雏鸡患病后每只注射1-2mL瑞普斯大肠杆康,隔日再注射1次。②将100-500g土霉素混入100kg饲料内,连续投喂7d。或者用20-40g诺氟沙星混入100kg饲料中,连续投喂5-7d。③将750g禽菌灵混入100kg饲料中,连续投喂2-3d。
二、新城疫病
此传染病主要侵害20-40日龄肉鸡的呼吸道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无季节性发病特点。一般规模化养鸡场以非典型新城疫较为常见,很少见典型新城疫。
1、临床症状
感染新城疫病强毒株的肉鸡会突然发病后死亡,无明显临床症状;速发型病毒主要危害青年鸡、成年鸡;中发型和缓发型病毒的死亡率相对偏低,病鸡出现呼吸道症状、食欲明显减退、排泄黄绿色稀便,影响肉鸡正常发育。
2、剖检
对病鸡剖检发现扁桃体肿胀,伴有出血点,盲肠和肠道出现溃疡、血斑;非典型新城疫经常与败血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共同病发,加重肉鸡病情。
3、预防措施
对肉鸡注射油乳灭活疫苗或新城疫IV系活疫苗进行免疫。免疫程序为:1-3日龄雏鸡进行首免,如克隆株疫苗、IV系疫苗;首免后第7-14d进行二免,如克隆株疫苗、IV系疫苗;二免后2-3周进行三免,推荐灭活苗+活苗;8-10周龄肉鸡进行四免,推荐IV系活疫苗;16-18周龄肉鸡进行五免,推荐灭活苗+活苗。对已经发生新城疫的地区,要做好健康鸡的定期免疫工作,遏制病毒传播。
4、治疗技术
①对病鸡注射安乃近、利巴韦林抗病毒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于病鸡退烧,阻止继续感染。②采用中药治疗方案,用生地黄、生石膏、丹皮、栀子、黄连、水牛角、黄芩、连翘、玄参、桔梗、地龙、板蓝根、干草等磨碎成粉末,熬制成药水对病鸡灌服,并将药渣搅拌到饲料里。③病鸡确诊后10h,用双黄连和黄芪多糖配制成药水,每百只鸡饮用0.05%含药量的水,连续饮入5d,并每天对鸡舍消毒处理。
三、禽流感
此传染病常发生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的时间段,主要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其中高病毒性禽流感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90%以上,是各地区养殖场必须重点防治的传染性疾病。
1、临床症状
病鸡食欲下降、胸部有红斑、眼角充血、流出鼻液、羽毛凌乱。病鸡精神不振、脚胫处有出血斑、冠顶为紫黑色、排泄物为黄白色或黄绿色。病鸡在病发1-2d内出现大批死亡。
2、剖检
对病鸡剖检,发现喉头部位充血,在肌胃角质膜、腺胃与肌胃结合部位以及食道与肌胃结合部位有明显出血症状。支气管处阻塞黄色黏稠状物质、肺部严重充血、胰腺出现灰白色斑、有坏死点。腹部有纤维素渗出物、心冠脂肪有出血点、部分病鸡的肾脏坏死。
3、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禁止从病发区域引入雏鸡,对鸡舍定期通风,投喂营养搭配合理的饲料。一旦发现鸡舍内有肉鸡出现禽流感的症状,则必须及时隔离,病鸡死后进行科学处理,对鸡舍全面消毒,每间隔7d全面消毒1次,待消毒3次后才能让肉鸡进入鸡舍。
4、治疗技术
①在病鸡的饲料中加入海藻多糖、聚肌胞、金刚乙胺等含有大量核苷酸的物质,促使病鸡快速康复。其中,金刚乙胺属于高效药物,对病毒载量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在使用金刚乙胺过程中,要按照说明书控制用量。②对病鸡使用清瘟败毒散进行治疗,每只鸡使用1.5g。
四、传染性支气管炎
此传染病主要通过饲养环境、饮水、饲料等途径传播,包括呼吸型、肾型和腺胃型三种临床症状。在养殖中,传染性支气管炎经常与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等传染病混合发生,死亡率较高,可对肉鸡养殖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1、临床症状
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肉鸡感染此传染病后会在2h左右发烧,出现咳嗽、呼吸困难、间歇性伸长脖子等症状,鼻腔内堵塞大量分泌物、发出厚重的呼吸声;肾型支气管炎主要发生在2-4周龄的肉鸡,病鸡羽毛杂乱、呼吸时脖颈向后仰、出现畏寒状态。病鸡的排泄物为白色水状物质,病情严重时出现脱水状态;感染腺胃型支气管炎的病鸡常处于呆滞状态,食量减退,伴有腹泻症状,体重骤降。
2、剖检
对病鸡解剖后发现,支气管、气管处分布大量浆液性物质,肺部异常,为水肿状,此类症状可诊断为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对病鸡解剖后发现脑中有尿酸盐沉淀,此类症状可诊断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对病鸡解剖后腺胃硬度增大、充血,按压腺胃后有褐色分泌液流出,此类症状可诊断为腺胃型。
3、预防措施
科学搭配肉鸡饲料,以提高鸡群免疫力。在饲料中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一般为每吨饲料加入维生素C100-150g。对处于抗应激阶段的肉鸡,选用维生素C纯粉,1g纯粉加入水20kg。加强鸡舍温湿度管理,做好饮水消毒和清洁工作,勤换饮用水,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细菌滋生。
4、治疗技术
①在治疗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将黄葵600g、穿心莲500g、三叉苦500g和蜂蜜草600g磨碎,煎熬后过滤、稀释药水,每只鸡口服2g,投药3d。②在治疗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A,在饮水中加入嘌呤醇等降尿酸盐物质。采用中药治疗,将金银花120g、桑白皮120g、当归70g、干姜70g、茯苓70g、車前草90g、板蓝根90g、浙贝80g、苍术80g煎熬成药水,每只鸡服用2g,投药5d。③在治疗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在饲料中增加健胃散,对5-10日龄、10-20日龄、20-40日龄鸡群,每100只鸡分别投入5片、10片和20片健胃散。④在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时,可以将喹诺酮类+利巴韦林+排尿酸药物投入到饮水中,排尿酸药物包括肾可舒、肾肿解毒药等,连续用药2周。
五、鸡痘
此传染病是由禽痘病毒传染形成,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1、临床症状
传染皮肤型鸡痘的病鸡眼角、面颊等没有毛的部位出现绿豆状痘疱,此类型鸡痘死亡率偏低;传染黏膜型鸡痘的病鸡口腔和咽喉部位有纤维素状灰白色假膜,阻碍病鸡正常呼吸,死亡率达到20%左右;传染混合型鸡痘的病鸡综合上述两种病状,死亡率高达40%以上。
2、剖检
对病鸡剖检,在气管开口部位可见溃疡状,黏膜附着到溃疡上,伴有出血裂口。病鸡肺部充血,有浑浊状物质充盈气囊。
3、预防措施
①对7日龄以上雏鸡接种痘苗,接种后7d左右刺种部位出现起泡状态,之后会逐步干燥结痂。②加强鸡舍环境清理,消灭蚊虫,减少病菌传染载体;一旦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彻底清理消毒养鸡场。
4、治疗技术
①对病鸡从咽喉部位吹入少量的冰硼散,每日用药2次,连续用药5d。②对病鸡喂服土霉素片0.25mg、维生素C 50mg、氢可化的松10mg,连续喂药3d。③对病鸡肌注药剂,选用病毒灵或青霉素,每日注射2次。④稀释NDI细苗15倍液,每只病鸡注射0.3mg。{5}采用中药治疗,用紫草100g、明矾100g、龙胆草50g煎熬,煎熬用水5L,可用于1000只肉鸡饮用,连续投药3d,早晚各用药1次。
六、沙门氏菌病
此传染病经过种蛋传播,对7-10日龄雏鸡危害较大,能够造成雏鸡大批死亡。在肉鸡饲养中,常见的沙门氏菌病为鸡白痢和副伤寒。
1、临床症状
病鸡扎堆在一起取暖、羽毛凌乱、进食量减少、排泄灰白色稀便。病鸡肛门周围黏着粪污,与绒毛黏在一起形成粪痂,最终堵塞肛门导致病鸡无法排便。
2、剖检
对病鸡剖检后发现卵黄无法正常吸收、肝脏肿大、伴有条纹状出血点、肝脏处有部分坏死。病鸡胆囊肿胀、肝肺处发现白色坏死的病斑点。病鸡的输尿管肿胀、肾小管扩张、积聚白色尿酸盐。
3、预防措施
对沙门氏菌病尚无有效的免疫方法,可以通过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来控制传染病。对7日雏鸡的饮水中掺入柏兰肠清配合维多利,对10-20日雏鸡的饲料拌入禽用肠清。也可以采用中药拌入饲料中用于预防沙门氏菌病,选用柏杨泻痢康拌料。
4、治疗技术
对病鸡采用痢康配合禽壮肥大素掺入到饮水中,连续饮入3-5d。也可以采用恩诺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以及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部分抗生素进行治疗。
七、传染性法氏囊病
此传染病多发于20-30日龄的肉鸡,从发病到死亡仅需7d左右,3d内的发病率可达30%以上。
1、临床症状
在患病初期,病鸡饮水量突然增加,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颓废,经常为呆立不动状态。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自啄肛门部位,排泄白色淘米水样的稀粪。到病情后期,病鸡十分虚弱、卧地不起。当雏鸡患病后,如果未能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会将此病快速传染给成年鸡,传染渠道为饲料、器具、排泄物等。
2、剖检
对病鸡解剖后发现,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部位出现条纹状的血斑,肾脏处积聚大量的尿酸盐,表现为花斑肾状;部分病鸡的法氏囊呈黄色胶冻状,黏膜上有渗出物,为奶油色纤维素状。
3、预防措施
①对18-20周龄种鸡接种IBD油佐剂灭活苗,然后在40-42周龄时接种第二次,提高母源抗体水平,有效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②对雏鸡接种法倍灵、B87株等法氏囊中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可降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率。免疫程序为:抗阳性率低于80%的雏鸡群,于10-16日龄免疫1次;抗阳性率在80%-100%的雏鸡群,于7-10日龄免疫1次;抗阳性率达到50%的雏鸡群,于14-18日龄免疫1次。
4、治疗技术
①当发现传染性法氏囊病时,立即对全体肉鸡注射抗法氏囊高免卵黄抗体,控制疫病传染,在注射后第14d,向全体肉鸡注射法氏囊中毒疫苗进行群体免疫。②在肉鸡的饲料或饮水中混入速效管囊散,控制用量,连续投喂3-5d。③對病症较轻的肉鸡,搭配黄芪、蒲公英、马齿苋、葛根和生甘草,将其磨碎成粉末,用水熬煮粉末,每千克药粉中加入10L水,熬制30min,之后压榨,制备成3L的中药,待冷却后让病鸡服用,每日服用3次,每次10mL,可连续服用12日。④对病症较重的肉鸡,搭配白芍药、槟榔、黄芪、当归、生菜干、肉桂、木香和大黄,将其磨碎成粉末,用水熬煮粉末,每千克药粉中加入10L水浸泡30min,之后再熬制20min,最后熬成8L。对无法饮水的病鸡进行灌服,每3h灌服1次,每次剂量为10mL。
八、鸡球虫病
此病是常见肠道寄生虫病,带虫鸡是主要传染源,20-50日龄的肉鸡易感染此病。
1、临床症状
病鸡体形消瘦,鸡冠可见苍白色,羽毛凌乱,两翅为下垂状态。病鸡采食量减退,病情严重时无法进食,排泄紫色伴有血色的稀便,粪便与黏液混合粘结到肛门周围的羽毛上。在病情后期,病鸡痉挛或者昏迷死亡。
2、剖检
对病鸡剖检后可见肿大的盲肠,盲肠为酱油色,肠内聚集血液,肠壁增厚坏死。对病程较长的病鸡剖检后发现,肠腔内出现坏死物质,有血凝块,渗出物凝固成栓子。
3、预防措施
在肉鸡出栏后对鸡舍彻底消毒,每周清理鸡舍2次,定时通风换气,消除传染源。采用药物预防,可选用氯苯胍、球痢灵、球虫粉、地克珠利、氨丙啉、尼卡巴嗪等药物进行防治,将药物混入饲料中,控制好用量,可有效预防鸡球虫病。
4、治疗技术
对病鸡灌入妥曲珠利溶液,每日灌服1次;对病鸡饲料拌入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拌料比例为0.03%,连续饲喂7d;对病鸡的饮水中投入磺胺间六甲氧嘧啶,用量为1000mg/kg;对病鸡饮水中投入磺胺二甲基嘧啶,用量为1500mg/kg。
综上所述,在肉鸡饲养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加强鸡舍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鸡舍,做好日常通风换气,合理搭配饲料营养,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在发生传染病时,要准确诊断传染病的类型,对传染病进行对症下药,科学采用中药和西药治疗手段,严格控制用药量,避免出现过度用药情况。在科学用药的前提下促进病鸡快速痊愈,从而减少养鸡场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239400安徽省明光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